摘 要:从目前社会环境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从幼儿阶段就开始在多方面表现。学生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内度过的,如何保证学生在学校内部受到的教育以及接触到的内容健康丰富,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成长。如何开展家校合作项目,通过家长、学校、老师之间的密切配合保证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实现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本文便对家校合作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分析。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家校合作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起到的作用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实际措施仍然处在起步阶段,缺乏许多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就导致家校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管理工作开展的主体并不明确,家庭教育的责任由谁承担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第二表现在学校对家庭教育本身并没有重视起来,家校合作无法顺利开展;第三表现在实际的合作中家庭教育与学校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出现了错位现象。这便是目前需要重点解决的方向。
一、家校合作的意义
1.家校沟通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这二者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许多各自不同的特征,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想要保证实现全面发展必须结合这二者的特点,选择一个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思想方面的问题,家长与学校相互交流沟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2.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个时候对于错误的行为习惯想要及时有效地矫正必须通过学校与家长的有效合作。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来说,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延伸以及补充而存在,将家校进行充分密切的结合,对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3.家校合作可使教师、家长信息互通有无。在目前的教学工作中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学校、家庭这两点往返,对于老师来说,学生在家庭里的行为活动往往并没有比较准确的了解,同时对于家长来说学生在学校内部的行为活动也并不能及时掌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家校合作能够帮助老师与家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展开及时的信息交流沟通。在目前环境下可以采取微信群的方式将学生家长联系在一起,通过微信群的方式老师和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从而掌握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这样对于制定更进一步的解决措施能够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二、家校合作的途径
1.家访。老师想要对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以及行为习惯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可以通过家访的形式,到学生的家庭,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在家庭环境中,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能够更加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在家访过程中,家长还可以向老师询问,以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这样针对家长对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可以进一步改进对于学生的培养计划。
2.家长会。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家长会只是单纯地将班级内学生的家长统一召集到学校,以讲话的形式向学生家长传递一些学校内部的信息。这种方式家长在家长会期间很难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询问调查。所以学校可以进一步升级家长会,让家长成为交流会的主体。这样在不同家长的交流沟通下能够更好地解决不同学生之间有共性的问题。另外家长也可以单独向老师询问自家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
3.合理开办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之间组织的委员会是目前学生家长与学校合作交流中出现的一种非常有效率的形式之一,对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学校老师可以专门邀请相关教育专家,根据学校存在的教学问题及学校家长交流沟通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家长研究在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情况,这样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能够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另一方面,在学校制定一些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政策以及办学方法的时候,可以有选择性地将家长引入,询问家长对于学校办学的意见,甚至可以引导家长以听课的形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家长直接接触学生的学习情况。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微信进行交流,这样即使工作比较忙,家长也可以忙里偷闲,深入地交流沟通,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对于目前的教学工作来说,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学生发展中必然要解决的问题,这二者如果在某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问题。在目前的家校合作项目中需要学校工作人员与家长充分合作,从多个方面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本身便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必须解决好二者的关系,明确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在学生培养中需要承担的责任,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多进 家校合作,托起孩子成长的幸福[J].学周刊,2017,9,(9):89-90。
[2]金建芳 家校合作,关注学生过程性成长需要[J].上海教育,2016,(Z1):37-37。
论文作者:楼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学生论文; 家长论文; 学校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老师论文; 都是论文; 家长会论文; 《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