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第三方检测主体结构实测实量成绩的预控措施论文_张博宇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本文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为依据,结合《融创集团产品质量实测实量操作指引(2016版)》分析提高第三方检测主体结构实测实量成绩的预控措施。

关键词:第三方检测;主体结构;实测实量

一、第三方检测主体结构实测内容和方法

1.1基本原则:

同一标段内根据各楼栋进度,在实测前随机确定已拆完模板的2个楼层作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实测层。

1.2 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

1.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评判标准:[-5,8]mm。

1.2.2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

1.2.3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

(2)同一墙/柱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5个实测区、30个测点。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300mm 和1500mm各测量截面尺寸1次,选取其中与设计尺寸偏差最大的数,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1.2.4 示例:

1.3 表面平整度(砼结构)

1.3.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表面平整程度。评判标准:[0,8]mm。

1.3.2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1.3.3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剪力墙/暗柱:选取长边墙,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5个实测区、60个测点进行计算。

(2) 当所选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4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2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 当所选墙长度大于3米时,除按45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还需在墙长度中间位置水平放靠尺测量1次表面平整度,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 跨洞口部位必测。实测时在洞口45度斜交叉测1尺,该实测值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5) 砼柱:可以不测表面平整度。

1.3.4示例:

1.4 垂直度(砼结构)

1.4.1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垂直的程度。评判标准:[0,8]mm。

1.4.2测量工具:2米靠尺。

1.4.3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剪力墙:任取长边墙的一面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5个实测区、45个测点作为计算点。

(2)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30cm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2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当墙长度大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30cm和墙中间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3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1次垂直度,三是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砼柱:任选砼柱四面中的两面,分别将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和下部地面位置时各测1次垂直度。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1.4.4 示例:

1.5 顶板水平度(砼结构)

1.5.1指标说明:综合反映同一房间砼顶板的平整程度。评判标准:[0,15]mm。

1.5.2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塔尺。

1.5.3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同一跨板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8个实测区、40个测点作为计算点。

(2)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距顶板天花线约30cm处选取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分别测量砼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值。当最大偏差值≤15mm时,5个实测点均合格;当最大偏差值﹥15mm时,则5个实测点均不合格,即5个计算点均不合格。

(3) 所选2套房中顶板水平度极差的实测区不满足8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1.5.4 示例:

1.6 楼板厚度偏差(砼结构)

1.6.1 指标说明:反映同跨板的厚度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评判标准:[-5,8]mm。

1.6.2测量工具:超声波楼板测厚仪(非破损)或卷尺(破损法)。

1.6.3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同一跨板作为1个实测区,不少于10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取1个样本点,取点位置为板块短边中间、长边1/3位置。

(2)测量所抽查跨板的楼板厚度,当采用非破损法测量时将测厚仪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分别置于被测楼板的上下两侧,仪器上显示的值即为两探头之间的距离,移动接收探头,当仪器显示为最小值时,即为楼板的厚度;当采用破损法测量时,可用电钻在板块中钻孔(需特别注意避开预埋电线管等),以卷尺测量孔眼厚度。1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1.6.4 示例:

1.7混凝土结构观感

1.7.1露筋、狗洞、夹渣等重大缺陷

1.7.2楼板开裂

1.7.3评判标准:(1)露筋、烂根(长30公分)、狗洞、裂缝(长10公分)、夹渣等质量缺陷,未及时按合理方案修补。(2)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公共部位等结构板无裂纹。

1.7.4数据记录:抽检2层(含外墙),第(1)抽检7户(含1个楼梯等公共部位),如不足15个房间,增加其他楼层补足15个房间。每个房间、楼梯均作为一个实测区。第(3)抽检4户(含2个楼梯等公共部位),如不足10个测区,增加其他楼层补足10个测点。每个房间、楼梯均作为一个实测区,不合格记“1”,合格记“0”。

1.8钢筋工程(钢筋连接、保护层垫块、钢筋间距)

1.8.1指标说明:反映施工阶段主体结构钢筋连接质量、绑扎间距、保护层厚度,评判标准:根据现场施工图纸、国家规范进行判定。

1.8.2测量工具:2米卷尺

1.8.3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钢筋连接:根据现场在施进度,随机抽选。梁、柱(墙)、板筋连接质量进行检查。累计15个计算点(当该标段完全覆盖有梁、板、墙柱时,应各选5个点);

(2)保护层垫块:随机抽选梁筋、墙柱筋、板筋保护厚度各5个点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设计值相比。偏差值满足设计要求,累计15个计算点(当无成品段时,重点检查流水段施工缝位置)。

(3)钢筋间距:随机抽选取一层,现场任意选取梁筋(主筋、箍筋、二排筋)、墙(板)筋、柱(主筋、箍筋)各5处进行检查,测量结果与设计值相比,偏差值满足设计要求,累计15个计算点(当无成品作业面时,重点检查流水段施工缝位置)。

1.8.4评判标准

(1)钢筋绑扎连接长度:钢筋搭接长度满足要求、接头处应三点绑扎、无漏绑);

(2)电渣压力焊连接:焊接部位是否饱满(焊包均匀凸出钢筋表面大于等于4mm以上);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接头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1mm;、接头处弯折角不大于2度;

(3)直螺丝钢筋套筒连接: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错开、钢筋端部应平整(套丝前切平或镦平);套筒内钢筋端部应顶紧、套筒两侧外漏丝扣应均匀且不超过2p;拧紧扭矩满足规范要求。

(4)保护层垫块:施工的楼栋垫块设置均匀、无漏垫、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当无成品作业面时,重点检查流水段施工缝位置);

(5)钢筋间距:柱、梁箍筋间距及加密区,主筋布置位置合理满足要求;墙、板筋排距、间距均匀,偏差值满足规范要求。

二、主体结构实测实量指标分解

1、将第三方检测主体结构实测实量内容进行合格率数据分解,根据实测总点数按90%合格率进行不合格点总量控制,底线管理。

例如:主体结构板底极差实测应测40点,占主体结构应测总点数的17%,属于实测重点控制项,所以不允许爆点;混凝土结构观感,检查情况因人而异,随机性很大,按合格率范围90%以内允许爆点2个;主体结构门、窗洞口尺寸不涉及,实测甩项。

2、混凝土工程:测140个点,90%需126个点合格

(1)随机确定2个楼层;

(2)截面尺寸:测7面墙,15个点。

(3)表面平整度:测10面墙,30个点。跨洞口部位必测。

(4)垂直度:测12面墙,25个点。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

(5)顶板水平度:测8块板,40个点。

(6)楼板厚度偏差:测10块板,10个点。

(7)门、窗洞口尺寸:测10个门窗洞,20个点。

3、混凝土结构观感:测35个点,90%需32个点合格

(1)露筋、狗洞等质量缺陷;不合理修补、剔凿:测25个点;

(2)楼板开裂(受检层顶板、底板均检查):测10个点。

4、钢筋工程:测45个点,90%需41个点合格

(1)钢筋连接(钢筋搭接长度、接头错位、钢筋连接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测15个点;

(2)钢筋保护层(施工楼栋垫块设置均匀、无漏垫、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测15个点;

(3)钢筋绑扎间距(柱、梁箍筋间距及加密区,主筋布置位置合理):测15点。注:不合格记“1”,合格记“0”。当无成品段时,重点检查流水段施工缝位置。

5、说明:应测220个点,门窗洞口甩项20个点,实测200个点,90%需180个点合格,不合格点数需控制在20个点。

三、主体结构实测实量预控措施

1、混凝土工程:

(1)截面尺寸[-5,8]mm;

(2)表面平整度≤8mm选点规则:跨洞口部位必测。

(3)垂直度≤8mm选点规则:当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30cm位置,分别实测,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

预控措施:住宅标准层墙柱编号图

①所有竖向墙体01-20编号,经项目技术部确认下发劳务队和木工班组;

②区分>3m和≤3m墙体(≥3m垂直度、平整度在墙体中间加测一尺,量化标准层测区数、测点数、测点位置、实测尺数);

③每面墙截面尺寸、形状结合《模板施工方案》量化加固措施,现场结合墙体编号图检查竖向模板加固;

④优先实测作业面下层竖向拆模构件垂直度、平整度(拆模后实测),找出偏差和爆点部位墙体,根据编号图爆点位置控制上层模板加固,同时和木工班组沟通,架体验收前重点检查此区域和电梯井墙体、楼梯间墙体、梯柱模板加固措施是否按方案施工,不合格及时沟通整改;

⑤墙柱模板垂直度实测:a.墙柱模板加固完实测垂直度;b.墙柱浇筑初凝前复测垂直度(二次校正)。【生成:墙柱模板垂直度实测表,墙柱模板垂直度复测表】

(4)楼板厚度[-5,8]mm取点位置:板块短边中间、长边1/3位置;

预控措施:住宅标准层板厚示意图

①住宅标准层板厚示意图(重点标识:阳台、卫生间、厨房等部位),划定每块板插钎位置和数量,非标准板厚采用钢筋吊镫,跨度较大部位插钎,标准板厚带线或激光扫平仪量尺;

②控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a.插钎法:现场插钎控制板厚施工时十字架焊接容易出现不垂直,现场控制点数较少,务必0.5m*0.5m进行布点,检查时将十字架旋转360°,才能有效控制板厚;

b.50线法:跨度较大的板面(例如,客厅和餐厅同一跨度内板面),绳子绑在钢筋上,钢筋横向摆动较大容易导致标高不一致;

c.预制同板厚马镫:

注:已施工部位编制《楼板厚度偏厚、偏薄处理方案》

(5)顶板水平度≤15mm

①在施工过程中,板平整度不合格主要有板中间下沉、板边角下沉和整板倾斜三种情况,预控措施如下:

a.板中间下沉:板中间下沉常见于跨度较大的板,一般是由于安装模板时未按规范要求进行起拱造成的。当板跨度大于4m时,采用调节顶托一至二扣和加垫小木楔的办法起拱。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1000~3/1000。

b.板边角下沉:造成混凝土板边角下沉的原因很多,如次龙骨、主龙骨用材不符合要求,布料机的振动,板底水平钢管不平等。

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下列措施:检查模板时先验收梁底标高,梁高合格后再测板底水平钢管,控制板底水平钢管水平度;

架设布料机时,布料机放置的区域,由布料机四个支撑脚所围合的矩形区域四面周围必须架设竖向剪刀撑,形成连续闭合剪刀撑形式。

c.整板倾斜:出现整板倾斜的情况,一般是由于板底水平钢管水平度没控制好而造成,控制好主龙骨双钢管的水平度即可解决。

②板接缝处,在板缝中间放置一根木楞同时支托两板,验收时踩踏平板模板不得有空头板。

③根据住宅标准层轴线示意图将楼板分大板、中板、小板,大板实测9个点,中板实测7个点,小板实测5个点。

2、混凝土结构观感:

(1)露筋、狗洞等质量缺陷;不合理修补、剔凿。

①评判标准:露筋、烂根(长30公分)、狗洞、裂缝(长10公分)夹渣等质量缺陷,未及时按合理方案修补。

②选点规则:抽检4户(含2个楼梯等公共部位),如不足15个房间,增加其他楼层补足15个房间。每个房间、楼梯均作为一个实测区。随意切除主体结构钢筋的,发现一处,扣除5个点。

③预控措施:

a.技术部编制《混凝土结构缺陷修补方案》(含:露筋、长30公分的烂根、狗洞、长10公分的裂缝、夹渣等质量缺陷)报甲方、监理审批,确保方案合理合规性;对于结构修补,不能片面追求实测合格率且不能造成二次质量隐患。

b.全面排查现场已施工楼层结构缺陷,罗列整改销项计划,根据方案合理修补,同时确保修补色差基本一致。

(2)楼板开裂: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公共部位等结构板无裂纹。抽检4户(含2个楼梯等公共部位),如不足10个房间,增加其他楼层补足10个房间。每个房间、楼梯均作为一个实测区。

预控措施:

①严格执行项目拆模令制度,项目总工会签,严禁拆模过早;

②卫生间降板拆模后及时蓄水养护,楼梯墙体下挂法施工,施工缝清理到位避免夹渣严重造成楼梯梁板出现裂缝;

③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浇筑完成不足12小时严禁在其上加载模板、钢筋、支架等进行施工作业;在地下室顶板或其他水平结构上设置钢筋加工场、施工道路、落地外架、施工电梯、材料堆码区等,需经荷载计算并制定专项方案并合规审批;严格按照方案要求采取结构加强或临时支撑措施,实际承受荷载不能超出方案计算允许范围。

3、钢筋工程:

(1)钢筋连接:钢筋搭接长度、接头错位、钢筋连接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梁、柱(墙)、板筋连接质量进行检查。搭接接头测量搭接长度以及有无漏绑;直螺纹套筒连接质量;

预控措施:

①钢筋搭接长度、接头错位:钢筋搭接焊长度,单面焊10d,双面焊5d,焊接应饱满,搭接采用焊接时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

②梁、柱(墙)、板筋连接质量:纵向、横向、箍筋受力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搭接接头测量搭接长度以及有无漏绑:确保搭接长度,全数满绑。

④直螺纹套筒连接质量:

a.直螺纹连接钢筋切割后应保证直螺纹钢筋套丝前端头平直、无椭圆、切口无有碍于套丝质量的斜口、马蹄口或扁头;长度、直径、牙型应符合JGJ107《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和企业工艺标准及型式检验报告要求;

b.钢筋直螺纹连接完成后,每端外露丝扣长度应不小于0.5扣,不大于2扣,并做好自检合格标记;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悉数检查;钢筋连接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钢筋保护层:施工楼栋垫块设置均匀、无漏垫、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随机抽选梁筋、墙柱筋、板筋保护厚度各5个点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设计值相比。偏差值满足设计要求,累计15个计算点(当无成品段时,重点检查流水段施工缝位置)

预控措施:

①检查实现场必须留置迎检作业面,钢筋绑扎备查,避免无成品段查流水施工缝位置。同时原有施工缝位置提前隐蔽或覆盖;

②同一检验批构件纵向受力钢筋(包括板筋)应严格控制偏位,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满足结构设计说明要求。

(3)钢筋绑扎间距:柱、梁箍筋间距及加密区,主筋布置位置合理。随机抽选取一层,现场任意选取梁筋(主筋、箍筋、二排筋)、墙(板)筋、柱(主筋、箍筋)各5处进行检查,测量结果与设计值相比,偏差值满足设计要求,累计15个计算点(当无成品作业面时,重点检查流水段施工缝位置)

预控措施:

①检查实现场必须留置迎检作业面,钢筋绑扎备查,避免无成品段查流水施工缝位置。同时原有施工缝位置提前隐蔽或覆盖;

②柱、梁钢筋及加密区箍筋划线绑扎,主筋间距均匀绑扎牢固,板筋板面弹线绑扎。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2]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3]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JGJ/T317-2014);

[4]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

[5]《融创集团产品质量实测实量操作指引(2016版)》。

论文作者:张博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  ;  ;  ;  ;  ;  ;  ;  

关于提高第三方检测主体结构实测实量成绩的预控措施论文_张博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