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 分析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以及药学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6年1-12月期间行中药汤剂治疗的91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不良反应原因,加以制定对应的干预措施),以我院2017年1-12月期间行中药汤剂治疗的87例患者为研究组(根据院内中药汤剂应用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药学干预措施),分析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5%)低于对照组(16.48%),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多见于皮肤、消化系统;研究组在疗程长、用量大等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剂量大、疗程长是导致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规范、标准、的药物干预措施,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可有效保证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汤剂;不良反应;药学干预
中药汤剂因起效快、副作用少、易吸收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部分重要仍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番泻叶(药物依赖性)、雷公藤(肝肾毒性)等,已得到多个研究的证实[1]。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正常剂量药物在防治疾病期所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反应,引发患者产生不适感的同时也会影响病情[2]。为此,本文以行中药汤剂治疗患者为例,对其不良反应原因予以分析,加以提供一系列药学干预措施,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年1-12月期间行中药汤剂治疗的91例患者为对照组(51例男性,40例女性,年龄23-75岁),以我院2017年1-12月期间行中药汤剂治疗的87例患者为研究组(49例男性,38例女性,年龄25-73岁)。分析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较,且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方法
1.2.1对照组,根究具体的药物反应,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对应的药学干预措施。
1.2.2研究组,根据院内中药汤剂应用情况,制定药学干预措施,如下:(1)药物不良反应判定方法,以WTO制定的不良反应(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为依据,根据ADR程度分级标准,分析患者个人情况,如过敏史、年龄、既往病史、药物使用积量,以及给药时间、不良反应表现等,即1级,致命,需立即停药,并急性紧急处理;2级,不良反应表现明显,伴检验结果异常,被迫停药,并进行特殊处理,已影响患者病情恢复;3级,无法忍受,被迫停药,经一般处理得以改善,对病情恢复无明显影响;4级,可忍受,无需停药/减量,无需处理,可自行恢复,对病情恢复无影响;(2)加强处方药物监管,以中药饮片为常见的临床处方形式,因此,首先重视饮片质量,即严格把关“采购、炮制、贮藏等”环节,按照《中国药典》、《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要求,完善中药汤剂不良反应的相关监测体系,以及报告制度,尤其是毒性中药;其次,审核处方时,注意有无超剂量、长疗程等问题的存在;最后,要求临床医师在掌握中药的用药指征与煎法基础上,根据患者疾病的种类、性质、有无药物过敏等情况,正确用药,并观察患者用药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一旦发现不良反应,记录并上报有关部门;(3)规范用药,即指导患者在服用滋补调理药时以饭前服用为宜,促进药效的充分吸收;服用刺激性药物时,以饭后服用为宜,避免诱发胃肠道反应等。此外,严格执行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以及服药的次数、时间、温度等;(4)辨证论治,规范药物配伍,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年龄、机体状况、过敏史等内容,判断其疾病的寒热虚实情况,明确疾病分型,然后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在药物“君臣佐使”配伍原则,进行中药的合理配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用法不当、疗程偏长、配伍禁忌、适应症把握不当、用量偏大等),以及累及器官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为处理工具,计数资料表示为“n(%)”,以X2检验,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干预后,研究组在用量偏大、疗程偏长等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1。
2.2对比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干预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主要体现在皮肤、消化系统方面,见表2。
3讨论
中药汤剂,是指特体符合分散体系,具体是将药材饮片、粗颗粒等物质置入温水内煎煮,或是加入沸水内浸泡,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为我国应用最早且最多的剂型,在中医临床治疗方面应用较多,可有效适应患者的病情需要,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随着当前中医药临床应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加上联合西药应用的增加,其安全性受到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高度重视。主要是由于中药汤剂所用药物种类较多,加上药物的药性、用途等方面的差异性,极易发生不良反应。因而,分析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加以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的药学干预措施,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用药安全的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我院不同年度行中药汤剂治疗患者为例,对其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予以分析,发现研究组剂量大、疗程长等不良反应发生远虑占比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中药汤剂补流量反应发生的原因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剂量大、疗程长所致,如川鸟、雷公藤等有毒药物,多剂量、长期使用,便会造成毒性在体积的蓄积,从而诱发不良反应;大黄、番泻叶的长期服用,则会增加患者药物依赖性。对此,本文通过制定以及实施药学干预措施。,结果发现研究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降低(P<0.05),和文献[3]结果相符,充分体现出药学干预措施对中药汤剂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价值,是由于药学干预可以促使意识根据ADR程度分级标准,判断患者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从而使其得到规范、正确的干预治疗,与此同时,加强临床医师对处方药物的监管工作,利于增强自身合理用药意识,从而保证患者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加上根据中医理论指导进行辩证论治,并严格执行药物配伍原则,可有效防止“十八反、“十九畏”的发生。
综上,中药汤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多见于剂量大、疗程长,经过相应药学干预措施的实施,不良反应减少,且临床合理用药,以及临床用药安全均得以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丘玮,庞斌,何小英,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危险因素分析及药学干预[J].海峡药学,2016,28(3):241-243.
[2]彭继彬.中药的不良反应原因回顾与药学干预方式探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2):137-138.
[3]周荔洪.我院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分析与药学干预对策研究[J].海峡药学,2017,29(8):260-262.
论文作者:杜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汤剂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中药论文; 药学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疗程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