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河滨水空间景观构成要素分析论文_李玉妍

天津叁目堂园境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 300041

摘要:天津现在以及未来的城市建设基本上是向海河内陆发展。除了海河滨水空间以及海河入海口处的天津港的建设之外,内陆城市空间的发展已经基本上不会直接受海河水域的影响。但是不能排除城市内陆的道路系统与沿岸空间交通系统的联系,间接地使内陆空间的建设与海河水域产生某种关联。随着海河功能的变迁,天津的城市空间形态也逐渐变化,形成了现今以海河为依托的集休闲娱乐、商业金融、文化游览等多功能一体的滨水空间体系。

关键词:天津海河;水系空间;植物现状;照明要素。

1.海河滨水景观建设背景

天津是从海河的三岔河口处的卫城发展而来的。海河干流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在城市发展初期占有很大的引导作用。从最早城市前身聚落直沽寨的形成到解放前租界等城市空间的扩展都是沿海河发展的。除了海河滨水空间以及海河入海口处的天津港的建设之外,内陆城市空间的发展已经基本上不会直接受海河水域的影响。但是不能排除城市内陆的道路系统与沿岸空间交通系统的联系,间接地使内陆空间的建设与海河水域产生某种关联。

2.对海河堤岸要素的分析

2.1海河堤坝建设

2003年海河两岸改造中,堤岸的改造是海河两岸改造的十大基础工程之一。通过借鉴国内外堤岸的优秀设计,对海河两岸的岸线进行重新划定,对堤岸的断面进行重新设计。现在海河上游堤岸已经基本改造完成。下游堤岸形式分为两种:位于下游靠近入海口的堤岸是改造后的人工堤岸;靠近海河中游处的堤岸是传统堤岸。

(1)海河上游堤岸形式丰富总结如下:

上游的海河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现有堤岸形式丰富,景观优美。海河上游不同结构的堤岸种类多样。不论哪种形式都从不从角度提现了滨水景观的美化作用。通过研究发现,海河上游滨水空间中的观景人行道路的利用率其实不高。亲水道路与城市道路太近。虽然垂直分层式堤岸使其与城市道路分隔开,但是汽车噪音仍对人们造成影响,海河中游改造刚刚起步,所以现有堤岸比较原始自然,因为靠近海河入海口处,所以防洪堤坝的修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海河下游堤岸改造效果已经初现,但是相较于海河上游的堤岸修建来说还是不够完善,景观设计上不够丰富以至于景观效果不佳。

2.2海河滨水空间绿地广场的建设

自海河改造计划启动以来,海河上游滨水空间的景观规划基本完成,而海河中游则还完全处于未开发状态。海河下游靠近入海口处的滨海新区部分的景观规划也已经基本完成,海河上游公园与广场分布情况如下表:

海河的景观价值分别体现在它的生态环境和城市互动层面上,而这种互动又表现在海河沿岸的开放性景观空间中人类的活动上。各种主题公园的设计不仅呈现出天津悠久的历史文化更美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3.对海河沿岸植物要素的分析

3.1海河滨水空间中的植物种类

海河滨水空间中的植物包含有乔木、灌木及地被草坪。

乔木植物约有40种,包括石榴、红叶李、紫叶碧桃、金银木、银杏、白蜡以及国槐等。这些植物的运用率都较为平均。虽然植物种类的繁多也使得景观很丰富,但是因为这些植物多为落叶植物,所以冬季景观就较为匮乏。

灌木植物约有20种,包括连翘、紫叶小檗、大叶黄杨及金叶女贞等。这些植物大多为常绿植物,这些植物的运用使冬季景观效果得到保障。灌木层处于乔木与草本之间,从垂直空间上来看,灌木的使用填补了高大乔木与低矮草本植物之间的空隙。

草本植物约有22种,包括早熟禾、萱草及三色堇等。其中早熟禾作为地被植物,使用频率很高。其他植物均以开花植物为主,用于提升滨水空间的景观效果。

3.2海河滨水空间中植物现状分析

(1)海河两岸植物在使用上一落叶阔叶型植物为主,所以景观效果四季分明,变化明显。2002年海河景观改造以后,两岸植物中大乔木较少,小乔木较多。在植物的选择上也有大叶黄杨及紫叶小檗等常绿植物,但是冬季景观效果还是欠佳。应该在植物的使用上在适当多加一些常绿植物。

(2)海河滨水空间中的植物搭配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为自然式的乔灌草错落组合,景观是植物结合空间、地形及水体等景观要素来模拟植物自然生长的景观效果;一种是植物的规则几何形布置,体现的是景观的人工美,规则的模纹花坛及树阵等景观布置侧重于营造庄重典雅的景观效果。

4.对海河建筑要素的分析

建筑作为滨水空间景观的一部分,它的保护与建设直接影响当地景观效果。由于海河对城市发展的特殊意义,使海河滨水空间中的建筑设计上具有更多的历史文化体现。海河上游建筑按时期分大致分为三种:古文化街商业建筑、老城厢文化建筑及租界文化建筑。

4.1三叉河口传统特色商业建筑

三岔河口作为天津经济的发祥地,此处的建筑设计保留有传统建筑的特点也痕迹。首先从规划层面说,此片区的估衣街等历史老街被保留下来。在建筑设计上,位于海河沿岸的古文化街建筑全部沿用古建筑的建造方法使用砖木结构。建筑风格也是仿清朝民间样式。

4.2老城厢文化建筑

老城厢文化在天津具有悠久的历史。老城厢的建筑特色与北京四合院建筑常运用彩绘不同,它的建筑精美主要通过建筑的雕饰来体现。如敖街徐家大院等。虽然老城厢的建筑特色主要是中式的,但是随着清末年间租界区的划定,天津老城厢的建筑还是被多种地域风格所影响。西方建筑的特色也在老城厢建筑中多有体现,如带西式柱廊的户部街益德王家。老城厢的改造中,老城建筑基本拆除,新建的建筑风格具有老城的建筑特色,以此来体现对历史的传承。

老城厢改造前照片整理如下:

4.3租界区内建筑

天津是一个多租界的城市。租界建筑作为对城市历史的载体是天津城市的名片。海河上游两岸的租界建筑具有各国家的建筑风格。在对租界区内沿海河建筑的改造中,对于某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保留其建筑特色。此空间内还具有新建建筑。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相互交组成海河滨水空间的特殊景观效果。

如今海河上游老城厢建筑基本不复存在。在海河改造中,海河沿岸租界建筑得到了保护,与沿岸新建现代建筑一起组成了海河滨水空间的建筑轮廓线。三岔河口处建筑的特色被传承下来,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商业区。

5.小结

随着海河功能的变迁,天津的城市空间形态也逐渐变化,形成了现今以海河为依托的集休闲娱乐、商业金融、文化游览等多功能一体的滨水空间体系。从海河的水域变化看到了其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密切联系,从堤岸形式的多样化看到了现代城市对滨水空间的需求,从风格迥异的建筑中看到了天津各个时代的风貌,也在对各要素的分析中看到了海河滨水空间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今后的海河滨水空间的更新与优化提供了依据。

论文作者:李玉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天津海河滨水空间景观构成要素分析论文_李玉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