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综合护理措施;常规护理措施;运用效果;对比分析
对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而言,选择运用适当方法为其开展护理干预,对于有效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备重要意义[1-2]。本文以我院收治的部分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为对象,为其运用了综合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2月-2019年3月,将我院骨外科收治的94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参照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介于31-65岁,平均(54.15±2.45)岁。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24例,年龄介于33-61岁,平均(55.71±2.47)岁。研究组与参照组在性别,以及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无差异(P>0.05)。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入选患者均系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严格排除血液疾病和骨性疾病既往病史,自愿参与调查研究,随机分组方法和研究方案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学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临床护理方法
为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措施,针对研究组运用综合护理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要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前,参照autar评估量表针对患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风险水平展开评估,指导患者适当开展下肢抬高动作,并且避免患者的患病侧下肢发生硬物压迫。护士要协助患者开展适当强度的患病侧下肢运动,改善促进患者的下肢部位血液循环机制。要指导患者家属尽量为患者提供营养组成均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高脂肪食物。护士要借由与患者开展交流沟通,为患者全面讲解介绍术后治疗过程中的各类注意事项,改善缓解患者出现的心理压力,纾解患者的各类负性情绪。
1.3临床评价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SAS评分指标和SDS评分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计数资料(n,%)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s)行t检验。若P<0.05,则认为存在组间差异。
2结果
2.1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13%(1/47)低于参照组12.77%(6/47),组间有差异(卡方=3.859,P<0.05)。
2.2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1: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后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类型,该种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下肢部位的活动功能,一旦血栓脱落,还有可能诱导部分患者发生肺栓塞,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5]。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数据测算结果显示,针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使用综合护理措施,能获取较好效果,适宜推广运用。
结语:
在骨外科临床实践过程中,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运用综合护理措施,相较为其运用常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优化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改良患者在术后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情绪状态,值得普及运用。
【参考文献】
[1]郭兰.个性化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率、精神状态及满意率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84.
[2]毛秀玉,谢红艳,李文芳,等.优质护理联合精细化护理管理措施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39(07):716-719.
[3]韩银丽.分析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体会[J].双足与保健,2019,28(14):83-84.
[4]盛红珊,努尔古丽·买提哈提,赛乃木古丽·图尔荪.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与预防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117-118.
[5]陈美心.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临床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7):65-66.
论文作者:王雪彦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下肢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措施论文; 静脉论文; 指标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