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宏观调控的基本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观调控论文,基本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为实现这些任务,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规范调控主体的行为是搞好宏观调控的前提。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原有体制下形成的政府职能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重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政府职能已显得日益重要。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其行为是否规范,对搞好宏观调控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尽管有所调整,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约束,调控行为责权脱节,缺乏风险意识,盲目投资,造成严重的损失浪费;二是职能错位,政府对企业和个人干预过多,许多本应由企业和个人承担的责任还由政府承担,而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又由企业和个人承担,造成经济秩序混乱;三是随意性大,“决策拍脑袋,出事拍屁股”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出现;四是手段僵硬,过分依靠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制手段运用还不够。“一刀切”现象比较普遍,区别对待不够。由此可见,搞好宏观调控的重要前提,是规范好政府的行为,没有调控主体行为的合理,就没有调控结果的科学有效。当前首要的任务是重构政府的职能,改革政府机构,要借鉴国际经验,强化综合经济部门的权力,弱化专业部门的权力,尽快建立分工合理、有机联系、相互制约的宏观调控组织体系,应按照决策、咨询、监督、反馈四个子体系分开建立的设想,完善现行调控体系。政府职能主要是稳定宏观经济,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协调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开发,为所有企业和个人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协调利益矛盾,维护社会秩序,打击各种犯罪。要制定必要的法律,严格按经济规律办事,完善调控程序和手段,增强责任感,提高科学性、预见性、有效性。要完善宏观调控体系,重点是搞好计划、财政、金融三位一体的改革,建立三者能够相互配合和制约,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计划部门主要负责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经济政策;中央银行负责稳定币值,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财政部门负责运用预算和税收手段,调节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
(二)深化微观经济单元改革,构造必要的调控客体是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宏观调控离不开企业和个人行为的合理,否则就缺乏必要的调控基础。企业和个人作为宏观调控的客体,其行为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调控措施能否落实,调控信号能否生效,调控目标能否实现。现实经济生活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行为都还不尽合理,集中反映在吃国家大锅饭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从企业的经济行为看,扭曲现象仍突出:一方面,国有企业负盈机制已大大强化,但负亏机制远未形成,资产存量结构僵化,生产经营行为短期化,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产品竞争力弱,亏损严重,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不高现象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应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远未落实,一些权力的下放只是由上级政府转到下级政府,由政府综合部门转到专业部门,企业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企业仍然承担着一些政府的职能,负担较重。就个人的经济行为而言,吃国家和企业大锅饭现象仍然普遍,收入刚性增长,风险意识还不强。一是作为劳动力,既难以完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公平自由流动,又不承担失业风险;二是作为消费者,尚未完全以货币持有者身份进入市场,相当一部分个人消费还是由公款形式支付,收入非货币化现象也还未扭转,缺乏公正和规范;三是作为生产投资者,尚不具备独立的资格自由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有些已进入生产投资活动领域的,行为不规范。这些扭曲现象不纠正,宏观调控就很难顺利进行,调控措施就很难到位。因此,必须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尽快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尽快使企业进入市场,改变经济杠杆作用有限的现象。同时也必须重塑个人行为,按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真正使个人与国家、企业一起共同承担生产经营的风险,不能再躺在大锅饭中。
(三)完善市场机制改革,创造必要的市场环境是关键。
现实中既存在宏观调控机制还不健全的问题,也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特别是后者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市场信号扭曲,要素市场不发达,法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全国大市场。一方面是价格扭曲现象仍十分突出,尤其是劳动力、资金、资源、技术、信息价格不合理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价格“双轨制”依然存在,能源等基础产品价格偏低的矛盾也还未解决,资金价格多轨制问题更为严重;另一方面,生产要素市场刚刚处于发育阶段,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还不能通过市场及时取得生产要素,大多还得由政府配置,即使有一些进入市场的商品,其交易秩序也不尽合理,垄断经营、欺行霸市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地区贸易封锁、保护主义严重,阻断了商品的自由流通。这些现象不改变,势必影响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在改善宏观调控机制的同时,加大市场机制的改革力度,继续推进价格体系改革,加速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打破地区封锁,建立统一的全国大市场,完善市场法规,加强监管,为宏观调控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四)把握重点,科学调控是搞好宏观调控的重要环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除了国际通行的四个方面,即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外,还必须有一个重要目标,这就是经济结构的协调。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很重要的一点,是做好社会总需求的调控,增加社会有效供给,保持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从我国国情和各国实践经验看,关键是抓好三个环节:其一,把握好调控力度,要用经常性的微调及时解决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或过慢的矛盾,把调控作为一件常规性的工作,以降低调控的成本,减少调控可能给经济带来的“震动”。这就需要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信息,科学作出判断,及早采取灵活措施,消除隐患。对经济生活中的矛盾,要分清性质,尽量避免过激措施。其二,把握好调控的时机,要在问题发展过程中及时采取措施,而不是等问题到不可收拾之时才采取行动,要注意调控环境的研究,考虑各方面对调控措施的承受能力,避免带来过多的负面影响。国民经济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宏观调控不能消灭规律,只能遵循其要求,及时有效地因势利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经济上升时期就适当控制需求,当经济处于高峰时期就适当放松需求,即考虑经济的周期因素,以“逆调节”方式引导经济稳定发展。其三,把握好调控的手段,既要发挥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手段的作用,又要大胆运用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现代手段,既要有必不可少的行政手段,更要有经济的、法律的手段,科学地搞好调控。从发展趋势看,要尽快实现直接调控为主转到间接调控为主,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为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加强运用国家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力度,发挥利率、税率、价格、工资等经济杠杆的作用。
标签:宏观调控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宏观调控手段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调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