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与再造地方银行体系 加快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系论文,城市商业银行论文,银行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程度的提高,曾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国有银行如今已功成隐退,从市、县、区大规模撤退,而把盈利性放在第一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又不愿涉足市、县、区,银行体系重心的失衡加剧了区域间经济差距,地方银行体系的重新整合与再造已迫在眉睫。
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裁减分支机构,造成部分地区的金融空白和银行体系的缺失。
1998年6月30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关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改革方案”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方案中对4大银行机构的撤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在裁减机构的比例上,除中国农业银行尽量保留其县级支行外,其他3家都要精简,比例为,中国工商银行20%、中国建设银行30%、中国银行10%。国有商业银行在地方共撤并了近3万家左右的县级或县级以下机构网点,造成一些地方金融服务的空白。4大国有商业银行业务重点逐步向大中城市转移,相应工农中建的许多县支行已不复存在,即使保留的也只是存款性质的机构,服务功能也不太健全,而一些经济市、县、区,没有城市商业银行,即便有也不能到县支行设分支机构,只有势单力薄的农村信用社,从而造成这些地区一定程度上的金融空白和银行体系的缺失,形成经济发展与银行机构服务的失衡。
国有银行商业性特征决定其在经营过程中实施抽瘦(次发达地区)投肥(发达地区)的资金信贷政策,加剧了区域间的经济不平衡,造成最需要资金投入的地区却资金大规模外流,区域金融失血情况严重。
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资金越充裕,信贷风险相对较小,其资金需求的迫切程度也相对次发达地区弱些。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分布特征,决定了将信贷资源相对集中到发达地区进行投放,客观上造成了发达地区资金更加充裕,而市、县、区资金更加紧张,形成资金逆向流动局面。以苏北某市2003年的新增存贷款为例,2003年江苏省新增存货比为87.41%,而该市的新增存贷比仅为65.1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该市大量存款资金未能用于地方经济发展而外流。
此外,邮政储蓄机构也从农村大量抽走资金。由于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水平高,且风险低,致使邮政储蓄规模迅速扩张,年增加额从1998年的557亿元增长到1000多亿元,到2003年底,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9315亿元,年均增长率约18%,市场占有率近12%,其中70%来自县及县以下地区,仅乡镇所辖农村就占34%。
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县同时设立众多分支机构的背景条件已经不再存在,国有商业银行也应有计划地从市、县撤出。
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之初,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当时动因有二,一是承担一定的政策职能,二是通过分支机构的增多,加剧金融机构间的竞争程度,以提高全社会金融服务水平。从目前情况来看,国有银行的政策职能已剥离殆尽,而从金融服务来看,通过机构的增设来提高全社会金融服务质量的目标已实现,特别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进程中,通过机构的林立确实推动了金融服务水平的快速提高。相反,在全民金融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已全面提高的情况下,再通过林立银行机构来解决服务效率问题已显得不再重要,同市场需求和资源成本相比,这种银行体系已弊多利少。
第一,国有商业银行之间联行体系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4大国有商业银行联行自成体系,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影响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
第二,在业务量有限的情况下,布局及经营的重复易导致银行间恶性竞争,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银行机构布局是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银行效率的高低和竞争力的大小。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业已呈现出过度竞争格局,在特大城市及部分沿海开放城市,有外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在大中城市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在中小城市及部分中心城镇有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之间的竞争;在农村地区,有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储蓄的竞争。这种布局模式,使一个区域内各种银行机构并存。而在我国实行金融业分业经营,对银行业务范围限制较严的情况下,各银行机构所从事的业务种类基本一致,而在业务总量既定的条件下,各银行的分支机构只能在某一个平衡点上分割既有的业务量。业务量较大的区域,各家还都可以分一杯羹,而业务量较小的区域,则很难人人都喂饱。在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银行间的恶性竞争及资源的浪费。而对社会而言,竞争的成本大于服务效率提高带来收益时,就是一种浪费。
第三,国有银行已不能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相当的金融服务。
目前,国有银行信贷决策普遍上移与地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时间急、频率高、金额小”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国有银行信贷支持。国有银行贷款审批远离贷款主体,信息严重不对称,无法对贷款风险度,市场经营形势做出及时、准确、全面的判断。同时,有些块头小,但效益好的企业申请贷款也因为达不到相关标准而被一笔勾销,使其失去获得贷款谋求发展的良机。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手续繁杂,审批时间滞后,不能满足贷款企业的需求。一般来说,比较好通过审批的贷款往往也需要一个月,急事急办也要10天以上。这样就使得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银行信贷支持。出现银行资金宽松有余和广大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不对称的格局,即所谓发达大城市、大项目、大企业贷款贷不出去,而相对经济落后但有发展潜力的地方中小企业贷款雪上加霜。而地方商业银行、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时,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是地方商业银行、信用社由于结算手段的限制,在吸收存款时难免感到手段有限,难以吸引部分大客户的青睐。二是部分国家权力机关、资金汇集部门明确规定将本系统的资金不得存放地方商业银行(信用社),形成对地方金融企业的歧视。三是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从地方吸收资金外流后,减少了地方商业银行的吸存资金来源。地方商业银行在资金上只能自求平衡,由于受存贷比限制,地方商业银行虽然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也不得不控制放贷面。
跨区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其趋利性特征,决定了其经营战略只选择发达地区,而不会将机构往县市延伸。
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建立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核心的地方银行体系是当前保持金融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
地方银行体系优劣是一个地方经济能否得到金融机构有效支持的重要保证,是地方经济快速的强劲推进器。鉴于地方银行体系的现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地方银行体系的要求,地方银行体系可作如下构想。
(一)对现有商业银行进行适当的战略分工。
国有商业银行从地级市、县彻底退出,通过制定国有商业银行地区的设立与退出标准,使国有商业银行从金融资源匮乏的地区退出。根据地方GDP总值、人均财政收入等指标,对低于这一标准的市、县,国有商业银行不设立分支机构,国有商业银行从县级区域全部撤出,可选择全国100个重点中心城市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区域,并将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重点向海外拓展。市、县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或撤消,或切块给地方商业银行。而地方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地方银行支持。同时,邮政储蓄吸收的资金通过人民银行再贷款的形式百分之百地用于当地的经济建设。
(二)组建地方银行集团公司。在现有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以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为核心,农村信用社、私人银行为补充的地方银行体系。
鼓励地方组建地方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归地方政府领导,业务上归人民银行和银监局管理,城市商业银行可考虑按子母公司的形式,自下而上组成地方银行集团。城市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以市、县、区为主,农村商业银行以农村为主,但两个法人机构在区域分布上可互相下伸和上延。地方商业银行作为一级法人机构,自主决策和经营。地方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就是支持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
将城市信用社全部改制为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全国已有112家城市商业银行,由于体制新,决策程序快,近几年业务发展也十分迅速,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这一群体还不足地级市的三分之一。因此,应积极推进城市信用社向城市商业银行迈进速度,降低准入条件,争取在短期内所有地级市均有自己的城市商业银行。
将市级信用联社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控股县级农村合作银行,并实施行业管理,建立起合作性与商业性全国统一的合作金融体系。控股资金来源,财政拨入部分,人民银行发行金融票据筹集部分。筹措的股本金用于购买农村信用社因政策性因素累积的不良资产、历年亏损、保值储蓄支付的贴补利息。
积极组建县级地方性商业银行。(1)将资产总规模达10亿元、不良贷款比率15%以下的农信社县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2)对资产总规模达8亿元、不良贷款比率20%以下的农信社县联社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设二级法人,按股份合作制运作。现有的以行政区划设立的乡镇农村信用社改为授权法人,为县级合作银行的分支机构,不独立核算,实行内部经济指标考核。(3)对不符合上述改制条件的县,可组建县级商业银行,由地方财政、骨干企业、城镇民企或个人参股入股,按股份制银行模式运作,其分支机构可适当向较发达乡镇延伸。
继续保存一定比例的农村信用社,鼓励设立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以充分运用好当地的金融资源,积极鼓励设立私营银行,以满足多种层的金融服务需求。
机构准入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市场服务需求,根据集约化经营的原则,对当地的银行机构的布局进行优化,特别是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要有计划地进行调节撤退和归并给地方商业银行。
地方政府可以考虑依托某大型国有企业,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通过整合地方商业银行、信托,证券机构,组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从而增强地方调控金融资源的能力。
通过这种模式的地方银行体系的再造,可以保证地方金融资源用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的金融意识,因为地方金融机构风险责任由地方政府承担;有利于灵活运用地方金融机构及时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地方银行对当地的企业最为了解,因此,对市场的信息是对称的,便于地方银行进行科学的决策。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由于根据市场化的原则对分支机构进行优化和合理的分工,减少了无序的恶性竞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
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总是利弊并存,只不过是利弊多少而已。而对地方银行体系的再造与整合在解决现行地方银行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关的副效应,而一些人认为所谓的原则性的副效应或担心又显得相对多余。
担心一:国有商业银行撤出市、县后,地方重点项目资金没有着落。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也在选择好的项目,对于大型的优质的贷款客户国有商业银行是不会放弃的,有无机构并不是能否办理贷款的必要条件,国有商业银行完全可以通过委托贷款等形式来支持地方大的好的项目。这样既有利于降低国有银行的运行成本,也能保证地方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从政策界面来讲,调控部门可明确规定各商业银行全年新增贷款用于支持市、县、区的比例。第二,国有银行撤出的同时,其市场也相应移交给地方银行,相比较而言,地方银行的规模和实力会增大,信贷能力也会进一步加强。第三,如果确实是好的大型项目,现在的融资方式应多样化。
担心二:由于地方银行竞争对手减少,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会下降。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都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竞争过度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竞争不足往往降低效率,服务质量下降。地方银行体系设立、国有商业银行撤出市、县后,因银行机构的减少不会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第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人们的金融意识普遍提高,服务理念已渗透到各个行业,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地方银行,都已把服务和效率作为一种产品来经营,作为竞争、生存的一个手段。因此,地方银行要生存和发展必然要把报务和效率作为生存条件。第二,地方银行体系内部也不是由一家银行构成,至少有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这之间必然存在金融竞争。第三,地方银行始终面临市场压力,始终存在生存问题,一旦经营失败,将有可能被其他金融机构收购或兼并。第四,从内部机构分析,通过划小核算单位,建立科学激励机制同样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第五,从现代竞争模式来说,现代金融的竞争早已打破了空间限制,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的出现,使传统的银行依赖物理机构的服务显得相对落后。而对于优质客户资源的竞争仍是各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因此,无论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是否撤出,地方金融竞争是始终存在的。
担心三:地方银行地方办,地方政府机构的干预会加大地方银行的金融风险。在现实情况下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第一,现在的地方政府是法制政府,政府领导市场意识在加强,都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很尊重银行的意志选择,特别是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政府也没有必要过多地干预银行的决策,而主要通过市场手段的运作来引导银行支持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反,由于地方银行的风险处置由地方政府负责,地方政府反而会更加呵护地方银行的发展。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快速发展就足以说明这一点。第二,地方商业银行一直处于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监管之下,特别是国家银监会成立后,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法律日趋完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将地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作为重点来抓,因此,监管部门也不会让地方政府有更多的非经济干扰。第三,地方银行会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来解决地方政府的非经济干扰。如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一把手”说了不算,一个人说了不算的制约机制,通过制定量化的企业风险评级标准,形成信贷项目遴选机制,通过制定科学的信贷决策程序,确保信贷决策的科学性等等。
总之,地方银行体系的整合与再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完全按理想的理论设计来运作,但可以瞄准这个目标来努力,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逐步形成点(国有商业银行)块(地方银行)结合的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标签:银行论文; 国有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城市商业银行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企业分支机构论文; 金融论文; 农村商业银行论文; 资金业务论文; 业务支持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