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英语写作命题的推理_高考论文

2008高考英语写作命题理路的瑜与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路论文,命题论文,高考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竞争激烈的2008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特色各异的19套高考英语试卷随即闪亮登场,强势媒体、门户网站纷纷对其进行评论,限于时间,大多数评论还只是对试卷总体进行评论,并且分析不够深入。本论文拟选取较少受到关注的高考英语写作试题作为分析对象,以全国19套试题为材料,在语言测试学理论、写作学理论、分省命题政策等的参照下,对高考英语写作命题理路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优化高考写作测试的命题。可以看到,在全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的宏观指导下,高考英语写作试题出现了很多突破,也有不少缺憾。可以说是瑕瑜并存,但是瑕不掩瑜。本文分优劣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大部分高考英语试卷将英语写作能力的考查称之为“写作”。小部分称之为“书面表达”,本文采用前者。

一、写作命题之“瑜”

考察2008年高考英语写作试题,可以看出,大多数试题在命题立意、测试形式、设计思路等方面的优点可圈可点。值得发扬,值得品味。

1.偏好我手写我心——指向自我

包括全国卷在内,2008年19套高考英语试卷中,有13份试卷要求考生以“我”的身份进行写作,体裁大多为考生耳熟能详的书信体,少数为叙述体、议论体和日记体。

从立意看,有的写作题目要求考生以“我”的视角关注社会,如全国卷Ⅰ要求考生给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工作人员写信,祝贺中国向该动物园赠送的大熊猫苏琳生日,感谢工作人员,并索取苏琳三岁生日照;四川卷要求考生写题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英语墙报稿;安徽卷要求给美国朋友写信介绍中国的环保购物袋使用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

更多的写作题引导考生关注自我体验,自我成长。如,湖南卷要求考生根据带英文介绍的图片写自己喜欢的某个人物,并陈述理由;天津卷要求考生根据图片写一篇日记,叙述自己在给父亲买礼物后乘车回家时为老人让座以及对此事的感受;广东卷的读写任务要求考生根据一篇介绍大学生活的演讲稿,写有关大学校园生活的发言稿,陈述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以及如何为大学生活做准备;上海卷的指导性写作要求考生对班长号召大家参加集体舞比赛谈看法;江西卷要求考生写遇到困难去请教长辈的经历与感想;陕西卷要求考生写英文发言稿,谈自己对周五读报的看法。

有的写作题要求考生关注他人,关注生活。前者如:全国卷Ⅱ要求考生写信给美国朋友介绍如何学中文;山东卷要求考生写信给新转来的同学,帮助其适应新环境。后者如:福建卷要求考生根据招聘夏令营营员的英文广告写自荐信;湖北卷要求考生写电子邮件向外国公司投诉手机问题,等等。

这些文题注重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从关注自己的成长、关注自己的认识与生活的体验开始,学会关注他人、环境和社会。写作从“代圣人立言”到“我手写我心”,这是写作本质的回归,是命题者对写作主体认识的进步:学生写作是作为学习者和思想者双重身份的参与。在这样的定位下,高考书面表达能够强化高中生在外语写作活动中作为思想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的热点,激发写作欲望,为外语写作提供强大的内驱力,自然成为命题者思考的起点。

2.文章合为时而著——关注现实

关注现实生活是作文考试“永恒的主题”。古人主张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文风的主流。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几乎涵盖了2008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和分省卷中的所有写作考题。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类:

其一,关注现实中的“我”,写我的经历,我的体验,我的感受,我的理解。引导考生关注自我体验,自我成长。如江西卷中写遇到困难去请教长辈的经历与感想;天津卷中写日记叙述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以及感受;湖南卷中写自己喜欢某个人物的理由;广东卷读写任务中写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以及如何为大学生活做准备;上海卷指导性写作中写自己对班长号召大家参加集体舞比赛的看法;陕西卷中写自己对周五读报的看法,等等,不一而足。

其二,关注现实中的“他”。写作的立意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在这方面,全国卷Ⅱ和山东卷是代表。如全国卷Ⅱ要求考生写信给美国朋友,并向其介绍学习中文的方法;山东卷要求考生写信给新来的同学,帮助他解决在融入新的班集体中所遇到的问题。

其三,关注现实中的生活。如湖北卷要求考生写信投诉手机质量问题,涉及现实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江苏卷要求考生写如何做一个出色的倾听者,这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相关甚紧;北京卷的情景作文要求考生叙述一次春游,直指考生的课外活动。

其四,关注现实中的热点。安徽卷的环保塑料袋写作主题涉及环保问题,而广东卷基础写作中的奥运射击项目介绍与奥运热相契合。

高考英语写作凸显考题对现实的关注,要求考生要立足现实,审视现实,思考现实生活,反映生活实际。作文紧密地联系生活,这是外语学科实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写作同学生生活联系,是近年外语教学改革实践中达成的共识,这必然会在考题中体现出来。

3.犹抱琵琶半遮面——思辨旨趣

语言与思维的联系甚为紧密,写作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活动。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说,文章都是思维的反映。虽然受外语词汇量、表达手法等因素的影响,高考考生的外语写作水平较母语写作水平低。但是在外语写作和母语写作中,他们都要有思维活动的参与。作为个体来说,在两种语言的写作状态下,他们的思维水平是一致的,只不过在外语写作中,思维水准在一定程度上受语言表现形式的制约罢了。所以,作为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高考英语作文(书面表达),考查学生思维水平的意义仍然不言自明。如:议论文对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叙事文需要作者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应用文要求作者考虑语言与体裁的适切性。虽然在所谓“稳中求变”的命题思想指导下,大部分英语试卷不敢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但可喜的是,有少数的分省卷充分认识到了这一写作规律,敢开外语思辨性写作考查风气之先。

比较典型的当首推北京卷,北京卷的开放作文要求考生对给出图画中的圆规和铅笔的长处和短处做出思考,图画简洁明了,提示寥寥数语。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对考生的思维和语言功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还有江苏卷要求写关于倾听在沟通中的作用,考生就不得不对倾听的作用、倾听的方式、倾听的对象等多种关涉因素做出梳理。浙江卷要求考生写出喜欢合作性工作或者独立性工作方式的理由,而湖南卷要求考生写出喜欢某个人物的理由等等,皆要求考生理清写作要求或材料中的二元或多元关系,并经过自己的思考陈述理由。

辩证地看待生活,是现代人成熟的重要标志。思想缺失是当前外语教育之弊,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有责任消除这种弊端。有论者认为,外语写作考试主要是考语言,而不是考思维。这种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文以载道”,现代语言学也提倡“以言行事”,所以在外语写作测试中融合与考生语言水平相符合的一些思辨性考查,增加其思辨性考查旨趣,实为必要。不如此,高考英语写作将成为“空心写作”,外语教育也将成为“空心语言教育”。

4.正是山花烂漫时——读写结合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写作建立在阅读为先的基础之上。这里的“阅读”对象,并非指答题指导语,而是写作根据所由其出的阅读材料。

根据认知理论,阅读与写作相互关联。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之一,也是阅读的成果之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对这种写作规律的最感性的注解。所以这种测试形式符合考生的认知规律,不失为一种比较科学的写作测试形式。令人鼓舞的是,2008年多套高考英语试题中的写作与阅读有关,蔚为大观。

归纳起来,读写结合是以三种方式呈现出来的。一是读图写作,如北京卷的情景作文要求考生读图写春游的过程,开放作文要求看图片写议论文,谈论圆规和铅笔的各有所长和各有所短;天津卷的读图写日记;四川卷的读图写有关环保的墙报文章。二是读文写作,高考英语写作测试中读文写作中的“文”,指的是英语语篇。如福建卷的读英文广告写回信;陕西卷中的读英文通知谈看法;广东卷的读英文演讲稿写自己对大学生活的理解和准备;山东卷阅读表达中的阅读英文语篇回答问题,等等。三是读图文写作,如湖南卷的读带文字说明的图片写自己喜欢某人物的理由;四川卷中的读图文写“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等。这样的写作任务对回归读写结合的外语写作教学之路有很好的导引作用,应当得到肯定。

5.天生我材必有用——层次多元

2008年多套试题的高考英语写作试题都体现了对写作能力测试的丰富性,即既考查基础写作能力,如正字正词、翻译句子、陈述事实等,又考查高级写作能力,如说明道理、申述观点、描述感受等。

在层次的组合上,概括起来有两种形式:一是一体化组合。即写作材料只有一个,考查层次在写作要求中体现出来,如安徽卷和浙江卷的书面表达:

(安徽卷)假定你是李华,David是你的美国笔友。他对中国鼓励使用环保购物袋很感兴趣,来信向你询问此事。请你给他写封回信。主要内容如下:感谢他的关注。简要介绍相关情况。淡谈你的感想。

(浙江卷)人们完成工作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独立完成和合作完成。两种方式各有特点。请你以“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为题,按照以下要点写一篇英语短文:1.独立完成:自行安排、自己解决问题。2.合作完成:一起讨论、相互学习。3.我喜欢的方式和理由。

在这两道题中,前两点要求都意在考查基础写作能力,后一点要求允许考生有所发挥,有所想象,意在考查比较高级的写作能力。

二是多元组合。即对不同的写作能力,设计不同的考试题型,按照写作能力考查层次的高低,共同组合成写作题型。如北京卷的情景作文+开放作文,上海卷的翻译(translation)+指导性作文(guided writing),陕西卷的单词拼写+短文改错+书面表达,山东卷的阅读表达+写作等。

“测量、甄别、评价人的身心素质的个别差异,是考试活动区别于人类其他活动的特殊本质;能否客观准确地鉴别人的身心素质的个别差异,是决定考试活动有无存在价值的基本前。”(廖平胜2003:195)考生的写作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只有丰富写作题型,才能有效地测出其不同的写作能力。根据心理测量理论,实际的中学生写作能力水平是呈正态分布的,大部分人可以写出简短的语段,但是有少数学生只具备句子层面甚至短语方面的写作能力,还有少数学生写作能力特别强,他们的写作能力超出了简短的实用性写作水平。如果写作能力考查能够考虑到考生的能力差异,把写单词、写句子、翻译、改写、写篇章甚至书写的清晰度等方面的考查分层次地囊括进去,即使那些所谓的“英语差生”,因为受语言水平所限,无话可说,写不成文章,也可以写单词、写句子或者翻译、改写,也有东西可写了,那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能得到充分体现了。以考题的层次丰富性对应考生写作能力的丰富性。学生的各种写作能力也可以得以展现,写作能力考查也会更有效、更可信了。有的观点可能认为:高考中考写单词甚至书写,岂不是对考查能力要求的降低。其实不然,从一些高考阅卷老师的手记和测试实证研究来看,高考考生乃至大学生的写作答卷中存在着大量的单词拼写错误,用写单词、写句子、翻译、改写等考查写作能力,不仅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写作个性,还能够对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起到正向的反拨作用,使师生挣脱选择题的泥淖,回归语言学习的正轨。

二、写作命题之“瑕”

2008年高考英语写作命题虽然在主流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有一些瑕疵值得命题者思考和警惕。在命制高考英语写作时如果能够考虑这些因素,该题型将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具体说来,表现如下:

1.特色难觅

这里主要指“地方特色”,即写作题所表现出的当地文化特色。高考命题权下放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使高考适应地方差异,体现地方特色。个性化是高考分省命题的重要标志;文化差异是重要的地方差异之一。与高考英语中的其他题型相比,写作更易于体现地方文化特色。遗憾的是,在2008年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中,难觅地方特色踪影。全国19套英语高考卷中,只有福建卷预先给出的书面表达开头(I'm Li Hua from Fujian______)中出现了福建(Fujian)二字,点明了写作者的地域身份,勉强算得上是一种地方特色。在突出地方特色方面,英语卷的命题者要向我们的语文同行学习,高考语文卷中的地方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2004年的广东高考语文卷出了“语言与沟通”的题目是因为人们意识到广东方言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是最有乡情味的作文题,作为北京考生写“北京的符号”会显得亲切。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已经深入民心,“北京欢迎您”正是要传递中国人的气度,“北京的符号”又暗合这样的社会热点,会激发考生强烈的爱国情、爱乡情。

中国的英语高考欲告别“大众化”,真正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地方特色应当成为命题者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2.比例失调

这里的比例指的是高考英语写作考试的分数比例。对于高考英语试题中写作分值应该占整个试卷分值的多大比例才算科学的问题,尚无定论。但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为了使人才的外语素质全面发展,听、说、读、写在外语教学中都应该得到重视,不可有所偏废。受目前的考试条件限制,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还无法进行大规模“说”的考查,只能进行听、读、写三个方面的考查。根据新课程标准,这三个方面的技能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同等重要,无孰重孰轻之分,所以,高考英语写作能力考查至少应占整份试卷的1/3,即现行150分制试卷的50分,才能引导师生真正重视写作能力的提高。以这个标准来衡量,2008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中只有全国卷Ⅱ(55分)、广东卷(40分)、山东卷(45分)、陕西卷(55分)、四川卷(45分)、浙江卷(50分)、上海卷(45分)等七套试题在考查比例上基本达到了要求,大部分试卷写作的考查比例尚待提高。

3.镣铐犹存

这里的“镣铐”指的是部分高考英语写作题在内容和形式上对考生的过分限制,这种限制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指导语的限制,第二是写作内容的限制。从指导语的限制方面来说,全国19套试卷中无一不是把语篇写作任务的开头和结尾预先写好。之所以这样设计,命题者的考虑可能有二,一是从测试的控制性角度考虑而这样设计的;二是从考生的角度考虑的,认为这样设计可以使考生迅速入题。但是,这并无实践和理论上的依据。相反,从实践上看,不给开头和结尾,自由度增加,也许让写作者能够更好地写作。从内容的限制来看,部分省市的试卷对写作内容规定得过于详细、过于具体。虽然写作要求规定考生不能逐字翻译,但是“逐字翻译”标准不好把握,所以。机灵点的考生只要把给出的几条翻译出来,重新安排顺序,加上适当的连接词,就不必担心有逐字翻译之嫌了。这样的写作测试混淆了写作和翻译的界限,不能实现写作考查的效度。现以江苏卷书面表达进行分析:

(江苏卷)第五部分: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实现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要善于言表,更要学会倾听。请你根据下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写一篇题为“Being a Good Listener”的英文演讲稿。

为何倾听 表示尊重,增进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家长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消除代沟……

谁来倾听老师倾听学生了解学生,满足需求……

同学相互倾听增进友谊,互帮互学……

怎样倾听(请考生联系自己拟定内容,列举两至三点。)

注意:

1、对所给要点,逐一陈述,适当发挥,不要简单翻译。

1、词数150左右。开头和结尾已经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3、演讲稿中不得提及考生所在学校及本人姓名。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为何倾听和谁来倾听,考生完全可以翻译和稍加发挥即可成文。这样的写作考查未免把考生的写作能力简单化了。如果把本题的写作内容要求只保留“为何倾听,谁来倾听,怎样倾听”,考查的效果也许更好。

还是让考生从戴着镣铐的舞者变为自由的舞者吧!

4.真实何在

20世纪70年代,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出现,Widdowson(1978)提出了语言教学的真实性问题。80和90年代,随着语言交际测试法的出现,Morrow(1991)和Bachman(1990)等人提出了语言测试的真实性问题。真实性原则在此后出现的任务型测试理论中也被看成是一个重要原则。黄大勇(2004)经过综合研究认为,语言测试的真实性包括文本的真实性,任务的真实性,情景的真实性,输出的真实性。以此反观2008年高考英语写作测试,不少题目缺乏真实性。限于篇幅,本文仅取湖南卷一例进行分析。先看湖南卷的书面表达第二节:

(湖南卷)第二节写作(满分25分)

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用英语写一篇120词左右的短文。要求根据所给信息做适当发挥,且需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对该人物的简单介绍;

2.喜欢该人物的理由;

3.从该人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在这个写作任务中,文本是带介绍的三幅图片,图片中的人物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盲人作家海伦·凯勒、文学家兼诗人莎士比亚。这样的文本在教室、试验室、校园等地随处可见,应该说是真实的。写作任务要求介绍图片中作者喜欢的人物、喜欢该人物的理由以及从该人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但是,写作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写作的对象——读者是谁?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这三个关涉情景真实性、输出真实性、任务真实性的因素无一存在。Wood(1993)认为。“语言测试的两个主要问题,效度与信度,可以归结为真实与不真实一个问题”。既然写作测试题不符合真实性原则,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也就无法保证了。

5.痼疾难消

短文改错题在1991年的高考英语写作试题中首度亮相,至今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该题型历史虽长,但却不是考查考生写作能力的最佳题型,实在应该被废除或者用其他题型取而代之。原因为:首先,学生在学习如何改错以及在进行改错训练等方面花去了大量的宝贵时间,但是他们得到的却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既谈不上知识的系统掌握,也谈不上写作能力的提高,与生活中的交际能力要求也相差甚远;其次,学习者通过错误的东西来学习正确的东西,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又不符合认知规律;再次,从实际要求来看,改错应该是一种编辑能力或者是教学能力,而不是写作能力,因此,此题型在高考试题中亟待废除。可喜的是,在分省命题的形势下,有的省份已经认识到了这种题型的缺陷,舍弃了短文改错。如上海就用翻译试题代替了短文改错。但是,在2008年19套高考英语试卷中,有11套还保留了短文改错题目,如全国卷Ⅰ、全国卷Ⅱ、福建卷、重庆卷、辽宁卷、宁夏卷、陕西卷、四川卷、天津卷、浙江卷、安徽卷等,这实在是一个缺憾。

标签:;  ;  ;  ;  ;  ;  ;  ;  ;  ;  

2008年高考英语写作命题的推理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