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宜昌供电公司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0
摘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过程中,运维人员的误操作会给变电站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或电网瓦解的严重事故。智能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有重要影响。作为电力企业的建设和运维管理者,在进行电力企业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措施处理过程中,应该根据变电站的自身因素,及时调整和转变防误研究技术,保障在防误研究技术的实施中,能够提升整体的继电保护效果。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研究及应用
1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在智能变电站中建立信息处理系统可以提升变电站的信息采集功能、信息传输功能以及信息处理功能。智能变电站中应用了很多数字化的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保证了网络信息的顺畅度,在保证设备智能化水平的同时,可以发挥网络信息的应用优点,对变电系统中的配电装置进行统一控制。智能变电站的显著特征就是一次智能化和二次网络化,这类运营方式降低了变电站的运营成本,提升了变电站的送电效率。智能变电站在应用过程中也通过智能化的工作管理方式,克服了过去变电站中互感器的饱和问题。智能变电站改变了光缆的应用方式,解决了过去存在的交直流串扰等电磁兼容问题。在智能变电站被应用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改善了传统的变电环境,提升了带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智能变电站的组成结构大致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变电过程层、变电间隔层、变电站控层。变电间隔层和变电站控层在对电力数据进行控制时,可以达成数据共享,优化变电站的信息处理功能,过程层在变电站中起着过度的作用,在被应用过程中,保持变电站稳定性。而智能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就是维护变电站的稳定性,保证智能变电中电力装置的运维安全。
2智能变电站继电防误技术主要类型以及应用
早期为了防误一般是采用贴标签等方式来进行分辨,但随着智能化变电站的规模增大,相同电板数量不断增多,这种区别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后来便开始大范围使用五防闭锁的规则来实现对电路的保护,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这种方案仅仅只是考虑了一次设备的状态而没有考虑到二次设备的状态,这样的设计导致二次设备缺乏了相应的保护机制,导致二次设备的安全性降低。现今随着智能化变电设备的不断发展,已经发展出了以下几类防误的操作方式:
2.1主动式防误操作
主动式防误是合理考虑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将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连接到一起,进而形成新的防误操作体系。这个体系的实现便是在智能化变电站进行检修或是升级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发出相应的指令的过程时,变电站设备不会立即执行相应的指令,而会在对相应的指令的正确性进行判断,在判断输入指令可以执行后才开始执行指令,当发现指令存在问题或是指令存在疑问时便不执行指令。这也致使这项操作的方式具有操作范围广,即这个防误检修操作不仅仅可以针对智能化变电站还可以针对发电站等重要的电力运输的位置,可以针对整天输电线路的检修与更新使用;波及范围广,由于操作范围广,这也就使整个操作具有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当操作人员发出某个指令,当监测没有问题之后,便可以进行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影响到很大的一个范围。
2.2硬压板误投防误
硬压板操作防误技术的智能化较次于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压板误投防误技术是采用遥控来实现相应的控制。这种设计的方式,当出现问题时无法通过云平台对数据进行查看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必须有员工到达一线亲自动手来进行相关的操作。一旦发生了错误的操作,就需要使用硬压板来进行维护,当出现硬压板误投,就可能会导致闭锁的情况发生,严重情况下甚至还会导致严重的电力事故发生,因而应该时刻注意操作的专业性与准确性,进而保证电力输送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装置就地操作防误
装置就地操作防误是一种比较好的防误操作,在出现意外时,可以第一时间的进行制止,可以有效地保障相关设备与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还可以与后台的监控平台相辅相成,进而提升整体的运行质量。就地操作防误技术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1)操作人员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操作设备,并通过系统对该操作设备进行解锁或是停止睡眠模式。(2)在操作时就只会有需要操作的那一台设备出现亮屏或是开启,这样的话就可以防止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受到由于外形相似而错误操作的影响。
2.4防误操作库
防误操作库是实现整个防误操作信息化网络化的重要操作,整个防误操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防误信息库的构建,防误信息库可以通过对信息库中数据的调用比对实现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是否合理进行判定,一旦判定操作人员操作失误便会促使其停止操作,进而促进整体的安全性。防误操作信息库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1)错误操作信息库。错误操作库主要是对操作人员的一些错误的操作和指令进行汇总的一个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信息的调取与处理。同时在储存了大量的错误信息之后,它还可以作为智能判误云平台的后台信息库,人们在进行错误操作判断时,可以根据已知的信息对未知的操作是否合理进行判断,进而有效地提升整个操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该信息库还可以分析二次设备状态随一次设备状态变化的规律,进而提升变电操作的效力。(2)错误操作补救规则库。一些设备中可能没有搭载主动阻止错误的设备或是主动阻止错误进行的设备失灵,这时错误的操作便会发生针对这样的情况,则需要进行相关的补救措施。这个数据库主要就是存储了相关错误的类型与相关的解决方式。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装置就地操作防误
3.1装置就地误操作分析
在智能变电站的继电运行维护管理措施实施中,为了能够将整体的装置应用效果发挥出来,相应的装置控制管理人员,在进行装置的控制实施过程中,特别针对装置控制运行中的就地操作因素进行了分析,保障在装置就地控制操作的实施过程中,能够提升整体的装置控制应用效果。在该装置的控制运行过程中,注重对检测区域内的装置就地操作效果分析,通常情况下,失误性操作出现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是相似间隔的装置控制面板,在区分上具有一定的混淆性,使得运维过程中,将间隔装置的控制失误操作,形成了装置控制应用的就地操作失误。二是在装置的控制操作实施过程中,其对应的装置控制存在着同一类型的名称,使运维人员在处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三是装置采集的数据有限,很难对整个装置就地中的数据运行状况进行分析。
3.2装置就地操作防误技术
根据装置就地操作中的防误因素分析,将其整个防误技术的实施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在装置的控制中,运维人员需要按照装置应用的需求,对整个装置控制实施中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就地操作的应用性能提升。二是在装置的就地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针对装置就地中存在的某一种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借助对装置就地防误技术的应用分析,协调好相应的技术。三是在装置就地控制运行过程中,相应的装置控制操作者,应该针对装置设计中的自动化控制因素进行分析,按照装置控制的指令操作以及装置控制的条件判断确定其就地过程中的操作时间,以及就地操作中应该注意的因素等。
4结语
作为电力企业的建设和运维管理者,在进行电力企业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措施处理过程中,应该根据变电站的自身因素,及时调整和转变防误研究技术,保障在防误研究技术的实施中,能够提升整体的继电保护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鹏,卫星,郭利军,张巧霞,陈哲,李永照.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研究及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45(19):123-129.
[2]杨玉娜,谢丽霞.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线运维系统的技术应用与实践[J].通讯世界,2016(23):238-239.
论文作者:刘伦舫,刘维,姜圣晓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操作论文; 变电站论文; 装置论文; 过程中论文; 智能论文; 设备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