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竞争环境下企业纵向效率的边界分析_资产专用性论文

超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纵向效率边界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纵向论文,边界论文,竞争环境论文,效率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04(2003)02-0032-05

企业的边界与规模由企业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以及多样化经营的程度决定。有众多的学者对企业的边界问题进行了研究。如钱德勒认为[1],现代企业是在大量生产与大量分配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的高效成长必须用企业这只“看得见的手”取代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这种结合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纵向一体化的过程。交易费用理论在关于公司经济规模的分析中认为:在边际上,当市场交易费用的节约与公司内企业组织费用的上升相等时,公司规模的扩大便停止,公司与市场的边界就由此确定。[2]无论是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还是混合一体化,公司边界变化的动力都来自于交易费用的节约。[3](P85-86)但是交易费用理论最成功的是其对纵向一体化的解释,这种一体化的动力更大的可能是来自于交易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效益增加。[4](P50)[5]威廉姆森在研究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时实际上也是从这一观点出发的。可以说,交易费用的节约与交易效益的增加在决定交易规则方式的同时决定了企业的纵向效率边界。下面仍用威廉姆森的思路,以交易的成本效益图为工具,来分析超竞争环境下企业纵向效率边界的变化。

一、企业的静态纵向效率边界

对交易的成本和效益的分析可借助技术效率与代理效率[6]来进行,技术效率的标准是企业是否在使用最低成本的生产过程。如果某厂商的投资未能达到规模经济,那么它就未能达到完全的技术效率。所谓代理效率是指纵向链条中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换组织形式能够减少的协调代理和交易费用的程度。如果交易的规制方式不能使交易的这些成本达到最小,则企业就未能达到完全的代理效率。代理效率反映了交换过程的特性,而技术效率则反映了生产过程的特性。在极端的情况下,市场最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技术效率,而一体化最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代理效率,因此,在对交易的规制方式进行选择时必须对交易的技术效率与代理效率进行权衡。威廉姆森用“经济化”这个概念来描述这个过程。[7]他认为最优的纵向组织可以减少技术非效率与代理非效率的总和,厂商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与交易费用的总和从而实现“经济化”。他同时指出,市场机制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占有优势,如市场可以产生高能刺激,比一体化组织更有效地限制官僚扭曲,能更有效地发现需求,从而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而企业在控制交易费用方面占有优势,如企业可以有效地消除机会主义的影响,减少有限理性,消除信息不对称性的影响等。对技术效率与代理效率的权衡有下面的模型:

图1 交易的代理效率与技术效率的权衡

在图1中,ΔT曲线代表了一体化厂商和市场交易的最小生产成本差异,这时的“最小生产成本”不包括由于控制成本的激励差异或是在两类组织中作出降低成本的工艺改造的投资差异而造成的成本增减。这是一种技术效率的差异,根据技术效率的定义,可有:

ΔT=C[p,f]-C[p,m] (1)

其中:C[p,f]代表交易由企业组织时的最小生产成本;C[p,m]代表交易由市场组织时的最小生产成本。

考虑到交易的市场组织与企业内部组织的效益差异,假设该项交易的总销售收入为P,根据对交易的效益的定义[4](P52),有:

B[,m]=P-C[p,m];B[,f]=P-C[p,f]

(2)

其中:B[,m]是通过市场组织一项交易的效益,即销售收入超出所有的生产、销售与管理成本(不包含交易成本C[,m]所描绘的那些成本)的部分;B[,f]是通过企业组织一项交易的效益,即销售收入超出所有的生产、销售与管理成本(不包含组织成本C[,f]所描绘的那些成本)的部分。

于是: ΔT=B[,m]-B[,f]

 (3)

由于ΔT反映了内部生产和外部供应商之间的技术效率差异,从式(3)中可得到对技术效率的另外一种解释:技术效率代表厂商在既定的输入组合下所能够达到的最大产出水平。对任何一个交易的技术效率差异而言,ΔT≥0,这是因为外部供应商可以利用多个市场机会而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而一体化厂商则难以做到这一点。随着产出的增加这种差异会逐渐减少,因为,此时一体化厂商也可以利用增加的需求来降低成本。

由于ΔA曲线代表了交易的企业内部组织的组织成本与市场组织时的交易成本之间的差异,于是有:

ΔA=C[,f]-C[,m] (4)

所以,ΔA也反映了两类交易组织的代理效率的差异。ΔA曲线在低水平的资产专用性时为正,在高水平的资产专用性时为负。这是因为,当资产的专用性水平比较低时,由于机会主义所带来的要挟就不存在,此时市场交易的效率比纵向一体化的代理效率高。随着资产专用性的提高,市场交换的交易费用也随之升高,当超过临界点后,交易成本的增加就使得纵向一体化比市场交换的代理效率更高,如图1所示。

令ΔC=ΔA+ΔT代表交易在两种规制方式下的效率的权衡,于是有:

ΔC=(C[p,f]+C[,f])-(C[p,m]+C[,m])

(5)

或 ΔC=(B[,m]-C[,m])-(B[,f]-C[,f]) (6)

或(5)代表了两种交易规制方式之间的总成本的差异,式(6)则代表了交易在两种规制方式下的净收益的差异。如果ΔC>0则使用市场交换的效率要高于企业内部一体化的效率;如果ΔC<0则一体化组织的效率要高于市场交换的效率。如图1所示,k[*]为效率变化的临界点,当交易的资产专用性程度小于k[*]时,市场交换的效率更高,当交易的资产专用性程度大于k[*]时,一体化组织则是更为有效的交易组织模式。当k=k[*]时就形成了一体化组织与市场的分界线,也同时决定了企业的效率边界。由于这一边界并未考虑环境变化的影响,可称其为企业的静态纵向效率边界。

二、超竞争环境对企业纵向效率边界的影响

超竞争环境(hyper-competition)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快速动态变化的企业竞争环境。[9]在超竞争环境下,知识和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成为企业获取信息和相互沟通的便捷工具。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分工的发展,生产领域将表现得越来越专业化,技术发展的路径依赖性决定了知识与技术的默会性(tacitknowledge)越来越强。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使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的保持越来越困难,这促使企业把主要的资源投入到核心的业务中,因而,企业在采取一体化决策时就会更加谨慎,所有这一切都将对上面所述的企业的纵向效率边界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两方面:

1.先假定在超竞争环境下交易的代理效率差异ΔA曲线保持不变,此时技术效率的差异曲线ΔT将向上移动。这是因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行业内的分工加速,以前联系紧密的上下游技术现在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独特的专有技能的发展使得企业内部一体化的成本增加,依靠市场的专业化生产进行交易的优势将更加明显。ΔT曲线的上移最终将导致ΔC曲线的向上移动,则ΔC与横轴的交点将右移至k[,1],这说明企业的效率边界将缩减至k=k[,1]处,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超竞争环境下,当交易的代理效率不变时,交易的技术效率的变化将使原有交易的资产专用性程度减弱。因此,随着市场交易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纵向边界将缩小,企业将向着专业化的方向演化。这一结论从直观上也很容易理解,产品技术的迅速发展将导致分工的程度进一步深化,企业组织将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在资产专用性程度较高时,该专业盈利水平就必然高,这将吸引更多的进入者。因此,在超竞争的环境下,交易的小数目条件将减弱,企业可选择的交易伙伴增多,由于机会主义的动机而产生的要挟将大大减小,原有交易的资产专用性程度也将减弱。

图2 超竞争环境对企业效率边界的影响

2.假定超竞争环境下,交易在两种规制方式下的技术效率差异ΔT保持不变,此时代理效率的差异曲线ΔA将发生下面的变化:根据定义,ΔA=C[,f]-C[,m],在超竞争环境下,交易的企业内部组织的组成成本C[,f]将有一定程度地减小。这是因为交易条件的改善仅仅使企业获取信息更加便利,生产组织将以柔性、灵捷的方式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企业能更有效地利用其在核心产品生产上的组织管理技能,实现范围经济。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f]。另一方面,交易的市场组织成本C[,m]也将减小,这是因为超竞争环境下交易条件的改善,市场交易的效率将会大幅度提高,所以利用市场机制的成本就会降低,但是降低的幅度在不同的资产专用性的情况下是不同的。当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较低时,市场进入较容易,市场上提供同类产品的企业增多,市场交易效率提高,企业可以通过市场比较方便地完成交易,市场交易的费用会得到大幅度降低,随着资产专用性程度的提高,C[,m]下降的程度也将逐渐减小,这晨因为资产的专用性的程度主要是由交易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的独特性程度决定的,独特的知识和技能的的默会性决定了这种知识与技能是与企业的组织结合在一起的,不易跨过企业的组织边界实现转移,独特的知识与技能演化的路径依赖性由于分工的深化而加强,这些影响C[,m]的因素并没有因为超竞争环境而明显减弱,甚至在某些与企业核心技能联系紧密的交易中,交易费用还有增大的倾向。综合以上C[,m]对ΔA的影响可知,ΔA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会向上移动。考虑到C[,f]的变化对ΔA的影响,在超竞争环境下,ΔA总的变动趋势为:ΔA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ΔA是否上下移动要看C[,f]与C[,m]减小的程度而定,当ΔC[,f]>ΔC[,m]时,ΔA曲线将向下移动;当ΔC[,f]<ΔC[,m]时,ΔA曲线将向上移动。图2中给出的是ΔC[,f]<ΔC[,m]时的情形,因为在一般的情况下,超竞争环境更有利于交易费用的降低,从而降低资产的专用性程度,提高市场交易的效率。

在ΔA变动的影响下,ΔC也将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向左右移动。此时有如下结论:在超竞争环境下,若技术效率保持不变,交易所涉及的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会随着代理效率的改变而改变,当ΔC[,f]>ΔC[,m]时,将使资产的专用性程度增大;当ΔC[,f]<ΔC[,m]时,将使资产的专用性程度减小。在通常的情况下,交易条件的改善将更有利于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更易形成资产专用性程度降低的情形。

综合上述超竞争环境对企业效率边界的影响的两种特殊情形,可以看到企业的效率边界不再是一个静态的点,而应该是一个连续变动的区间[k[* *],k[*]],考虑到ΔT与ΔA变动的迭加效应,有:。因此,在超竞争环境下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变得相对模糊,从理论上讲,这个效率边界将随着交易效率与技术效率的影响而不断变化。但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企业的边界是不可能随着交易效率的变化而随时改变的,而是在一段时期内是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必须有第三种交易规制结构来组织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位于[k[* *],k[*]]中的交易,这就是市场与企业相结合的各类合作组织。

三、超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纵向效率边界模型

针对图1中的模型,威廉姆森给出了实际经营中交易在市场与企业间分配的一般原则[3](P96-98),对交易按下列方式分成三类:第一类交易属于生产阶段的核心技术,它必须被置于企业内部,如石油加工中的连续作业、冶金过程中的加热、轧钢等;第二类交易是那些明显不宜置于企业内部的交易,如原材料的供应;第三类交易是需审慎抉择的交易,如核心技术的产品所需的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某些原材料的供应是否应纳入企业的经营范围,生产出来的产品是自销还是他销,等等。企业的效率边界是核心技术(第一类交易)与另外一些被置于企业内部的交易(第三类交易)形成的集合。这一分配原则在划定企业的效率边界的同时也说明,企业的效率边界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从长期来看,企业的效率边界将随着交易的技术效率与代理效率的改变而改变,而引起这一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交易环境的改变,这是理解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超竞争的环境下,交易的环境改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产品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也使得相互交易的企业间的技术的关联性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所以由技术效率与代理效率所决定的效率边界也需要随着环境的改变不断进行调整,且调整的周期较之以前产品-市场范式里的竞争逐渐缩短。在现实的市场中,企业调整主营业务的方向,削减与主营业务关联性较弱的经营活动,出售与企业主营业务无关的活动已成为当今企业调整改革的一大特色。企业变得越来越强调核心的知识与技能,往往把绝大部分的资源投入到核心知识与独特技能的开发、利用中去,而其它业务则通过市场或特定的合作组织来完成。这主要是因为,技术效率与代理效率的变化使得这些与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独特的知识技能关联较弱或没有关联的活动通过市场去组织效率将明显提高。文献[8]指出,企业的边界受制于核心知识的利用、生产与共享的特征,并以此为主要的确定标准。未来的企业将越来越强调业务在其价值链增值过程中的有效性,其经营活动将越来越多地依赖其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而不是将大量的资源置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之下,这与过去在产品-市场竞争范式里观念是完全不同的。

综上所述,企业的纵向效率边界可用图3来说明。

图3 企业纵向效率边界的变化

在图3所示的纵向效率边界中,由于超竞争环境的影响,企业本身变成了只拥有核心知识与主业及部分相关的知识、能力与业务,其边界部分则是与其它组织形成的合作组织,这个边界本身是模糊的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核心知识、能力与主营业务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原来与企业经营不相关的业务可能会变成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知识与业务,甚至是主业,从而逐渐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原来企业的核心知识与主营业务也可能会逐渐剥离企业,成为市场的一部分,从而使企业的纵向边界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

反映到组织形式上,企业将形成以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市场开拓为重点,生产部分则相对精干的“哑铃型”组织。为了迅速响应市场机遇,“哑铃型”组织甚至会演变成“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形式,即企业只从事核心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市场开拓,中间的生产过程则通过外包或其它形式的合作来完成。从产品的研发到销售的全过程来看,企业出现了虚拟化的趋势。企业组织的虚拟化以及企业间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突破了企业的有形边界,企业在强化核心功能的基础上成为单功能或少功能的组织,组织结构将更加扁平化,成为强调横向协调与合作的学习型组织,企业注重的是知识与能力积累、利用,尤其是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这是在超竞争环境下与其他企业进行成功合作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有些企业成为一种基于信息网络的无疆界组织,打破了企业有形的边界,将使其有足够的弹性与能力来抓住市场机遇,企业将变得更加灵捷,通过整合各类所需的资源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中实现持续的动态竞争优势。

四、结论

由于超竞争环境的影响,交易的技术效率与代理效率的变化会使企业的纵向效率边界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而在这一范围内的交易只能由企业间的各种合作组织来完成,企业的边界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动态演化,而企业本身也将由于效率边界的改变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纵向效率边界的变化促使人们将合作竞争战略作为应对超竞争环境的主要战略,为企业获得与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收稿日期:2002-10-24

标签:;  ;  ;  ;  ;  ;  ;  

超竞争环境下企业纵向效率的边界分析_资产专用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