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口发展前景及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论文,发展前景论文,人口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C9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9)02-0080-07
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人口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九五”计划开始到2010年,是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关键性时期。这一时期的人口状况如何,对于实现该时期的经济社会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打算根据1990年“四普”资料和1995年全国1 %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浙江省人口状况进行分析,对浙江省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省跨世纪的人口发展战略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人口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性措施,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关于浙江人口发展形势的估计
正确认识人口形势,是科学地制定人口发展战略的前提。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表明, 由于计划生育工作和其他经济社会因素的作用,浙江省已成功地平抑了潜在的第三个人口出生高峰,圆满地完成了“八五”人口计划,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转向现代型。
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基本特征。国际上通常以粗出生率在20‰以下为低出生率。按此标准,浙江省自1975年起就处于低出生率地区行列。90年代以来,浙江省的人口粗出生率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不相上下,只是由于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程度轻,粗死亡率比较低,因而自然增长率比发达国家要高一些。然而同发达国家中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相比,“三率”的水平并无多大差别(见表1)。
表1 1995 年浙江人口自然变动情况与发达国家比较(注:表中有关发达国家的数据引自美国人口咨询局编《1995年世界人口数据表》。)
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 12
102
其中:美国 1597
加拿大
1477
澳大利亚 1578
中国浙江 12.66 6.75 5.91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从统计数据看,浙江省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已经完成了人口转变,然而,这种转变属于政策诱导性转变,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的自发性转变是有所不同的,它不那么稳定,具有可逆性。因为就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言,还不可能使人口出生率自发下降到如此低的程度。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备,盘根错节的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要是计划生育工作稍有放松,人口出生率和生育率就有反弹的可能。
浙江省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在70年代末就接近更替水平(注:总和生育率是指假定按现时某一年度各年龄妇女生育率水平生育,一个妇女一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死亡率,通常以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2.1~2.2为更替水平。)。1980年总和生育率为1.76,破天荒第一次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对于浙江省的人口再生产而言具有划时代意义。1981和1982年稍有反弹,总和生育率为2.15和2.22。从1983年起至今,浙江省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一直处于更替水平以下。[1] 持续的低生育率对于平抑潜在的第三个人口出生高峰起了决定性作用。然而,在低生育率条件下,人口问题不是消失,而是复杂化、多元化。浙江目前仍面临着诸多人口问题的挑战。
从控制人口规模的角度看,经过20多年卓有成效的工作,浙江省已经取得了主动权。主要表现在:第一,1983年以来,总和生育率一直处于更替水平以下,人口数量递减的内部运行机制早已形成,实现人口零增长和负增长只是时间的迟早问题;第二,预测表明,育龄妇女的人数虽然在本世纪内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但从下世纪起将停止增长,并逐年缓慢减少,人口再生产的惯性开始转变方向;第三,浙江省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表明浙江省已经进入人口转变后期,今后出生率的继续下降将与死亡率的微微回升同时并举,这必然会加速人口零增长和负增长的进程。可见经过持续有效的生育控制,浙江省已经从根本上扭转了人口无限制增长的局势,人口零增长与负增长的方向已经确定,当前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只是暂时的、表面的现象。
二、关于浙江未来人口规模的几种预测
尽管浙江未来人口规模变化的总趋向已逐渐明朗,但是如果人口控制力度不同,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也就不同,未来人口规模及人口年龄结构都会因此而有所不同。为了探测浙江未来人口的可能走向及其后果,我们设计了几种方案进行预测。
人口预测以1990年为基年,以该年进行的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基本依据。我国生育政策以控制终身生育率为核心。本次预测的目的是考察在不同控制力度下浙江未来人口发展变化的轨迹,因而主要控制变量为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对迁移因素未予考虑。死亡水平采用浙江的死亡模式及预期寿命来测定。为了便于比较,设想了高、中、低三套方案。
三套方案本纪内的总和生育率都设定为1.5, 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其一,据“四普”资料,1989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99。然而, 人口普查表中按育龄妇女生育状况登记的出生人数与按人记录汇总的出生人数有差异,后者比前者多3.04万人。这表明育龄妇女生育状况登记有水份。因此,将总和生育率调整为1.5比较符合实际。其二, 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浙江省1994年10月1日至1995年10月1 日的总和生育率为1.248。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生育瞒报因素, 实际的总和生育率应调整到1.4左右。其三,1995~2000年期间, 独生子女间婚配允许生二胎的政策要开始兑现,然而1996年全省20个计划生育重点县全部摘掉了“后进”帽子,计划外生育将会得到较好的控制,可以抵消一部分政策兑现而多生的人口。因此,到2000年,总和生育率很可能还维持在1.5左右。
高方案是一种相对宽松的假设,即从下世纪起,将生育政策放宽到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总和生育率维持在更替水平。这也符合80年代初关于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只限于一代人的设想。
低方案是保持现有总和生育率1.5的水平50年不变。 这是对另一种极端状况的假设,没有任何现行政策依据。设计这一预测方案,是为了考察持续从紧从严控制生育的人口学后果。
中方案是以现行生育政策为基础的方案。浙江省目前的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低于国家政策要求的终身生育率(全国按政策要求的终身生育率为1.7左右)。2000年后, 独生子女间婚配允许生二孩的情况有所增多。此外,为了使人口年龄结构较为合理,避免日后人口过于老化,生育率需要逐渐向国家现行政策要求的水平靠拢,必要时需继续向上微调,但不能超过更替水平。总和生育率的预测参数是:1990~1995年为1.5;此后每隔5年提升0.1,直至更替水平。根据中方案进行预测所得到的有关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中方案人口预测数据(注:此表根据杭州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浙江省1995~2010年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研究所得的有关数据整理而成。)
199019952000200520102020
总人口(万)
4214.6 4380.3 4519.5 4631.2 4716.5 4829.1
0-14(%)
23.221.620.318.817.816.6
15-64(%) 70.170.871.172.172.969.7
65+(%) 6.7 7.6 8.6 9.1 9.313.7
女15-49(%)28.128.728.327.125.821.6
中位年龄(岁)
28.230.733.336.038.341.7
性别比107.4
107.8
107.8
107.7
107.4
106.6
年均变化率
90~95 95~00 00~05 05~10 10~15 15~20
粗出生率(‰)
14.413.312.411.711.511.3
粗死亡率(‰)6.7 7.0 7.5 8.1 8.610.4
自增率(‰) 0.8 0.6 0.5 0.4 0.3 0.1
20302040
总人口(万)
4844.3 4701.5
0-14(%)
16.716.8
15-64(%) 64.059.9
65+(%) 19.323.3
女15-49(%)19.518.9
中位年龄(岁)
43.543.8
性别比106.0
106.5
年均变化率
25~30 35~40
粗出生率(‰)
11.011.0
粗死亡率(‰)
13.314.7
自增率(‰) -0.2-0.4
从预测数据中可以看出,生育控制的力度不同,人口运行的情况也就不同。三种方案预测结果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先后不一样。 按高方案预测, 即从2000年起就将生育率提高到更替水平,并保持不变,到2032年前后达到零增长;按中方案预测,即在现有生育率基础上每隔5年向上微调0.1,直至更替水平,则将在2027年前后实现零增长;按低方案预测,即保持现有生育率水平不变,那末到2016年前后就将实现零增长,比高方案提前16年。
其次,人口增长峰值不同,高方案峰值年为2032 年, 人口总量为5136.3万;中方案峰值年为2027年,人口总量为4852.8万;低方案峰值年为2016年,人口总量为4690.8万。高方案与低方案相差445.5万人。
第三,人口年龄结构不同。预测数据显示,生育控制越严,人口老化程度越严重。
高方案预测的2040年人口金字塔,上下基本平直呈柱型。这是一个老年型人口结构,但由于金字塔上下基本平直,能使人口老化的过程比较平稳,老化程度也不会过高。
中方案预测的2040年人口金字塔,呈上大下小的草垛型。与高方案相比,这种年龄结构老化进程较快,程度也相对较为严重。
低方案预测的2040年人口金字塔,底部收缩得很厉害,上粗下细,成了倒塔型。这是一种人口迅速缩减的年龄结构。它使人口老化迅猛,而且老化程度严重。
三、浙江人口发展的战略选择
发展战略研究是包括预测活动在内的宏观决策活动,它包括发展战略目标的研究,发展战略重点的研究,发展战略方针及发展战略措施的研究等等。如前所述,人口控制力度不同,人口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趋向,因此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浙江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
根据我国国情和浙江省省情,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战略思想,浙江省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应当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人口环境,即保持适度的人口总量,创造优良的人口质量和合理的人口结构,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对于这样的总体战略目标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加以具体化,即必须进一步分析研究什么样的人口总量才算“适度”,什么样的人口结构才算“合理”,以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口应当达到怎样的质量水平。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无论是人口的数量问题、质量问题还是人口的结构问题,都不是孤立的。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其与外部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诸因素的关系,必须同时兼顾,统筹规划。这就是说,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顾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不能危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浙江是个资源小省,不仅缺铁少煤,而且耕地资源、水资源等也相对不足,人均耕地面积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为1.37亩,到1995年已降到0.56亩,减少了一大半。80年代以来,浙江粮食人均占有量不是增加,而是减少,1982年为436公斤,1990年降至375公斤,1995年进而降至327公斤。按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2000立方米/年, 即属于贫水国或贫水地区。目前浙江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152立方米/年,低于2400立方米/年的全国平均水平,已接近“贫水”的边缘。此外,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目前已积存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所有这一切无不反映出人口已经超载,资源与环境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从人口超载的角度看,浙江未来人口总量应当减少而不能增加。在由于人口再生产的惯性作用使人口总量不得不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则能少增就要尽量争取少增,少增一人就减轻一分压力。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人口总量控制应分几步走:第一步,在实现零增长之前,要争取尽可能少增长;第二步,实现零增长后,要进而使其负增长,使人口总量逐渐缩减。至于缩减到何种程度为宜,可留待以后解决,因为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前面提到的三个方案的预测,若按低方案,从1996年起到停止增长,还要再增加371.8万人,增长8.61%;若按中方案,还要再增加533.8万人,增长12.36%;若按高方案,则还要再增加817.3万人, 增长 18.92%。尽管按高方案预测,未来的人口年龄结构有合理的一面, 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化,同时,生育政策也会比较宽松,但是高方案是不可取的。因为人口总量的压力超过其他方面的压力,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浙江未来人口结构问题,突出的是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即如何避免过度老化。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老年抚养比高低的问题,它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会带来深刻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一定程度的老龄化是不可避免的,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对我们来说,较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也必须承受,这是严格控制人口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过于严重的人口老化则应当设法避免,因为它会影响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上述三个预测方案,按高方案预测,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21.5%,老年人口超过少年儿童人口,老少比为117.49%,中位年龄为40.4岁,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尚未经历过的老化社会。然而在三个方案中,这一方案算是老化程度最轻的。按低方案预测,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26%;老少比为213.11%,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0~14岁人口一倍以上; 中位年龄为48.1岁,即总人口中有一半是48岁以上。从发展趋势来看,2010年还不是人口老化的高峰,老化程度还将继续加重。虽然我们无法具体了解这样的老化程度会产生哪些社会经济后果,但大致上可以判断这样的社会不可能有多大的生机与活力,因为整个社会的人口年龄结构是畸形的。因此低方案预测的发展趋势,虽然从控制人口总量的角度看前景十分诱人,即可以提前实现零增长,峰值年的人口总量也不会太高,但是从保持人口结构的合理性的角度看则是不可取的,或者说是应当设法避免的。
中方案是兼顾人口总量与人口年龄结构的折衷方案。按这个方案预测,峰值年人口总量为4 852.8万,比高方案要少283.5万。到2040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23.3%,比高方案高1.8个百分点, 但比低方案要低2.7个百分点。
中方案实际上仍可以有多种选择。总的原则是对人口数量问题与人口结构问题要同时兼顾,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同时,还要兼顾地区的特殊性和全国的统一性,兼顾理论推断的可能性和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四普”以来,省内外的人口学者对浙江省未来人口曾作过多种预测,设计的中方案大同小异(见表3)
表3
浙江未来人口多种中方案预测比较(注:表中浙江省统计局预测数据取自《跨世纪的中国人口》(浙江卷),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出版;中国人口发展前景与对策课题组预测数据取自《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生育率假设 总 人 口 (万人)
200020102020
本所预测 从1995年的1.5隔5年调 4 519.5 4 716.5 4 829.1
高0.1,直至更替水平
浙江省统计局 2000年提升到1.65,然后 4 540.4 4 701.8 4 817.6
预测 每5年提高0.1,直至更替
水平
中国人口发展 2000~2010年线性上升 4 504.0 4 681.0 4 799.5
前景与对策课 到1.8,然后保持不变
零增长峰值人口
20302040 年份
(万)
本所预测 4 844.3 4 701.5
2027 4 852.8
浙江省统计局 4 801.0 4 670.5
2023 4 830.9
中国人口发展 4 767.8 4 576.7
2024 4 808.1
前景与对策课
这些预测方案有以下共同点:其一,在生育政策的选择上,鉴于浙江省目前的实际生育率水平已低于国家政策要求的水平,因此从下世纪起,生育率水平要逐步向上微调。其二,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总量,都控制在浙江省规划指标之内(根据1996年修订的《浙江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纲要》,浙江省总人口2000年控制在4 550万左右,2010 年控制在4 751万以内)。其三,最高人口数均控制在5 000万以内。其四,为了尽可能缓解下世纪面临的严重老龄化,将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至实现人口零增长的“趋零期”延长到40年以上。这些共同点表明大家所遵循的原则是大体一致的。当然,这些预测方案也存在差异,这表明在不违背一些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尚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人口预测毕竟是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一种推测,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要做到准确预测是不容易的。对于中长期前景规划,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加深,不断进行滚动研究。
浙江未来人口的质量特别是文化教育素质问题,是战略研究中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第一,实行“科教兴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对于提高人口文化教育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第二,浙江省虽然面临人口数量继续增长的巨大压力,但低生育率条件下的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人口再生产的惯性在起作用,控制生育率的潜力已极其有限。目前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转变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念,巩固低生育率。而提高人口质量,是巩固低生育率的最有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的战略任务,只有在不断提高人口质量的条件下才能最终完成。第三,浙江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然而,浙江人口的文化教育素质水平与浙江所处的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不仅低于国内先进省市的水平,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浙江经济发展的后劲,成为制约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浙江人口文化教育素质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不合理,即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偏低。因此,改善浙江人口的文化教育素质结构应当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二)浙江人口发展战略重点的选择
战略重点是实现战略目标的着力点、制高点和突破口。战略重点的选择是否恰当,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战略重点必须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70年代初,浙江省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高达4.55。80年代初,虽然总和生育率已在更替水平上下波动,但却面临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潜在的人口出生高峰期,因此那时的战略重点毫无疑问应当是控制人口总量,并以此来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使其从年轻化转向老龄化,并且通过控制人口数量而为提高人口质量创造条件。目前,潜在的出生高峰期即将过去,生育率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不仅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而且低于经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控制人口的工作自然不能放松,特别是一些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薄弱的地区仍然需要加强控制的力度,但就整体而言,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都必须转换,即由降低生育率转为巩固低生育率,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强度控制转向营造低生育率的社会环境。实现这种转变,主要靠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素质,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实现人的现代化。再说,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初的十多年时间,是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应有高素质的劳动者作保证。因此,为了适应上述客观形势,必须实行人口发展战略重点转移,即逐步由控制人口数量为重点转向以提高人口素质为重点,并以此来巩固低生育率,扩大控制人口数量的成果,并且为改善人口结构创造条件。
(三)人口发展战略措施的选择
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浙江要实现跨世纪的人口发展战略重点转移,达到提高人口素质、抑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的目的,必须从宏观决策到实际操作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要提高人口文化教育素质,发展教育事业是关键。近几年浙江省的教育事业是在发展,但是步子不快,与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究其原因,首先是教育事业的投入跟不上。国际比较教育的统计数据表明,类似浙江这样的教育结构和教育普及程度,财政性教育经费应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3%~4%。而浙江省的财政性教育经费虽经过努力,1996年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1997年也只占1.75%。缺口如此之大, 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可见浙江省人口文化教育素质相对偏低不是偶然的。领导决策层需要提高对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的认识,真正把教育事业当作国民经济中一个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没有这种大手笔的宏伟气魄,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教育相对滞后的局面,也就无法体现人口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实际操作层的措施,在于引导、组织群众大力发展经济,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浙江省目前正在全面推开的新家庭计划活动,是引导、推动农民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积极投入两个文明建设的好形式。这一活动应当与城乡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积极引导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愚昧,崇尚科学,摆脱粗野,走向文明,不断提高人的现代化素质,为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经过多年的努力,浙江省控制人口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已属于当今世界最低的一类。浙江省已取得控制人口数量的主动权,人口问题已由原来突出的数量问题转向多元化。
通过多方案的人口预测,并经过比较,我们认为从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出发,根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兼顾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的原则,在未来十多年时间里,既要继续从严控制人口,尽可能减少人口增量,又要适当调整生育政策,使生育率由目前的低水平向国家政策要求的一般水平方向回升,以避免将来人口过度老化。
鉴于浙江省生育控制已趋极限,当前又面临劳动适龄人口数量过多而素质不高、就业压力空前巨大的现实问题,从“科教兴省”的战略思想出发,人口发展战略的重点应由侧重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侧重于提高人口素质,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经济高增长、人口高素质”战略,以保证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实行人口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城乡基层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新家庭计划活动。
收稿日期 1998-09-20
标签:人口年龄结构论文; 生育率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生育年龄论文; 育龄妇女论文; 总和生育率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未来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