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规则:基于国际的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货币政策论文,规则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经济的认识也逐渐改变。但在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价格长期稳定这一点却已经取得广泛的一致。然而货币政策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这在学术界却有很大的争论。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各国货币政策规则来考虑。
货币政策规则虽然是一个新问题,但却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一个国家货币政策是采取规则行事,还采取相机决策呢?目前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已经证明:货币政策规则更优于相机决策。但国际上采取的货币政策规则却是各种各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汇率目标、货币数量规则、通胀目标规则和利率目标规则。可以说这些规则各有优势也有劣势。那么规则的本质规律是什么呢?本文分析初步结论是:货币政策规则的透明性与可靠性是防止相机决策的货币政策,最终带来长期最优的结果。如何取得规则的透明性和可靠性就要依赖各国的政治、文化与经济结构和历史情况。
一 名义锚的作用
货币政策规则的目标即名义锚,可以稳定国内货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货币政策制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什么需要名义锚呢?原因在于:首先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它为价格的决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这又是价格稳定的必须。正是由于它可以稳定币值,从而降低人们的通胀预期,最终带来价格水平的稳定。这也为各国的实践所证明。
其次,不仅仅如此,在某种程度上,它还可以弱化时间不一致问题(Kydland和Prescott 1977,Cairo 1978,Barro和Gordon 1983)。所以从长期来看,更可能取得价格稳定。相机决策带来的时间的不一致性是因为经济行为是由人们和公司对货币当局在未来所采取的措施预期影响的。当私人经济主体纷纷在规则将被遵守的预期基础上做出承诺的时候,也许对中央银行来说,最理想的政策选择就是背离规则,因为他们可以带来更好的短期结果。但事实上这种相机决策往往带来的长期的不好的结果,比如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相机抉择下通货膨胀倾向产生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一旦私人部门的预期已经确定,中央银行就会有通货膨胀动机。第二,中央银行没有能力事先承诺产生一个零通货膨胀政策。最终,相机抉择结果下的社会境况显然会越来越糟,因为它要承担一个正的通货膨胀水平,而同时在产出业绩方面却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善。第三,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往往屈服于政治压力,相机抉择更容易导致扩张的货币政策。因为在发展中国家国家因为政府的税收征管能力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税收收入低,但政府却又要大肆建设,只好发行国债,如果到期不能偿还,最终就会带来扩张性货币政策,大量发行货币,通过铸币税来偿还国债。
不过,Mccallum(1995)指出时间不一致问题本身并不能暗示中央银行会使用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后顾的工资和价格设置过程可能产生时间不一致性,中央银行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但即使中央银行意识到这个问题,迫于政治方面的压力,仍会不得不使用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时间的不一致性仍然会存在。正是因为这样,名义锚也许可以限制政治方面的压力所导致的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
二 汇率目标规则
在资本账户逐步开放的形势下,许多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发现:灵活的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化较大而且很不稳定。这不利于贸易和投资。因此,对于小型开放经济来说,有必要采取汇率目标规则的货币政策。汇率目标规则实施也有一个很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金本位时期。最开始是固定货币价值等于某种数量金的价值,即金本位时期的固定汇率制度。近来,一些国家把货币价值等于某个大国、低通胀的国家货币比如美元或德国马克,还有的是爬行钉住某些国家的货币,允许货币价值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汇率目标规则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通过汇率锚住了国际贸易品的通胀率,从而控制了本国的通胀水平。第二,如果汇率目标规则是可信的,它也锚住名义锚国家的通胀水平,从而也锚住本国的通胀预期,可以降低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实现货币政策规则达到稳定国内价格水平的要求。第三,汇率目标规则提供自动稳定机制,以避免时间不一致性问题。当币值上升的时候,会被迫采取一个紧的货币政策;当币值下降的时候,会被迫采取一个松的货币政策。最后,这种规则比较简单明确,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的这一规则的一个理由。
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汇率目标规则曾经成功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例如法国,在1987年,当法国开始钉住德国马克时。其通胀水平是3%,高于德国通胀水平20个百分点。到1992年法国的通胀水平达到2%,基本上可以说是价格稳定的。甚至比当时德国通胀水平更低。1996年,法国与德国的通胀水平基本达到一致,比2%稍微低一点。
IMF认为从总体上看,与采用浮动汇率制的国家相比,采用汇率作为驻锚的国家在反通货膨胀方面取得的成就更为明显(Aghevli,B:1991)。如智利自从1978年初开始实施稳定方案以来,通货膨胀从1977年的91%降低为1982年的9.9%,但是同期智利经常项目的赤字从占GDP的大约7.5%上升到15%;再如丹麦通过稳定方案其通膨胀率由1980年的12.3%降低为1982年的9%。其它如何根廷、爱尔兰等国以本币汇率为名义锚也取得了一定成效(Alberto.A&Kigul.F;1993)。
虽然这样,但正如事实所证明,汇率目标也有一些不足的方面。第一,正如Obsffeld and Rogoff(1995)所指出的,汇率目标规则使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随着经济的开放,汇率目标规则使本国的利率与名义锚国家的利率紧密相联,从而本国就不能运用货币政策来应付国内的冲击。进一步,名义锚国家的各种冲击却可以直接传递到国内。德国统一就很好说明这些问题。因为统一和重建东德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导致德国的长期利率上升直到1991年月1月和短期利率上升直到1991年12月。这些冲击直接传递到锚住德国马克的欧洲货币机制的其他国家如法国和英国等。过高的利率导致过紧的货币政策,而相对本国实际情况来说,更是如此。最终结果法国和英国等国的经济增长下降和失业率上升。
第二,汇率目标规则使国家的货币面临着投机性攻击(Obsffeld and Rogoff,1995)。事实如此,在德国统一后,紧接着就是1992年9月的汇率危机。德国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欧洲货体制中其他国家的负需求冲击所导致的经济下降和失业率增加。随着经济下降和失业率的上升,投机者会问:这些国家还会坚持承诺吗?还会钉住德国马克吗?事实证明,在投机者的攻击下,很多如英国和意大利等放弃了承诺,而法国仍坚持承诺,但却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持续的经济下降和失业上升。
第三,汇率目标规则弱化了政策制定者的责任性,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因为它减少显示扩张货币政策的信号。在发达国家长期债券市场提供货币政策的信号。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或者说是来自政治压力导致的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得长期债券的价格下降,利率急剧上升。却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而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虽然很多没有长期债券市场,但更多的是灵活汇率市场提供扩张货币政策相关早期信息。为防止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一般会实行紧的货币政策。如果考虑到害怕货币的贬值,中央银行更不会实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但在汇率目标规则下,中央银行会实行一个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而且不容易被很早发现,有时甚至到真正的危机到来的时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央银行的透明性不如发达国家,这就会带来承诺的缺失。这也使得更不容易得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情况。虽然前文所说,规则会带来时间不一致的减少,但由于缺少透明性和承诺的责任,也许会导致更多的时间不一致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东南亚危机就是证明。
由此可见:1)汇率目标并不能保证货币当局的信守货币价值不变的承诺2)汇率目标下经济成长的代价是失去货币政策的独立性。3)没有严格的承诺和负责任的机制,汇率目标规则不是可能发挥其稳定经济的作用的。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汇率目标规则中透明度和责任性的是货币政策得以成功重要保障。
三 数量目标规则
由于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原因,许多国家没有合适的货币作为名义锚,这可能是因为本国经济实力不能找到合适的名义锚,也可能是没有与本国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以致找不到合适的国家作为名义锚国家,这就会寻求其他的货币政策规则。比如德国、欧洲货币体制和日本等采取货币数量目标规则。
与汇率目标规则相比,货币数量目标规则的一个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可以根据国内的经济形势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也可以选择不同于别国的通货膨胀目标以适应产出的波动。与汇率目标规则一样,因为货币数量目标简单,又容易理解,这样有关货币政策信息可以很快的传递到公众。这主要通过政府报告或公开演讲等得以实现。而这些信号可以为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提供稳定和可靠的根据。这些信号可以降低通货膨胀水平预期和产生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货币数量规则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降低通货膨胀水平的责任性。一个国家一旦实现通货膨胀低水平的稳定,而且中央银行将货币供给增长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低通货膨胀就可以得到保持(Laidler,1982,pp156-157)(注:转引自钱小安.货币政策规则[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这也有助于防止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但所有这些优势依赖于两个重要的假设:第一,目标变量必须与目标总量有一个比较强而且可靠的关系。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那么货币总量与目标总量的关系就很差这时货币目标数量规则就不可能发挥作用。这时货币数量就不能作为一个货币政策信号。因此,货币数量就不能稳定通货膨胀水平也不能用来估计中央银行行为的责任性。第二个重要假设是中央银行能够控制货币数量。如果不能,货币数量就不能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行为的信号,也就更难保证其责任性。虽然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狭义货币数量,但对于广义的货币如M2、M3控制却还没取得一致意见。
正是因为这两个不足,一般的货币数量规则并不会按照Milton.Fridmen所说:以一个不变的货币增长率,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单一规则来行事。而是允许某些时期与数量目标有所不同,即有一个比较灵活的机制。进一步说,货币数量与目标变量的不可靠关系也会使得数量目标作为货币政策透明性和中央银行对公众的责任性大打折扣。
总的来说,德国从1974年末已经实行了近二十年的数量目标规则,事实是相当成功。正是因为德国的成功例子,目前很多国家仍在实行这一规则,尤其是欧洲中央银行。德国的货币数量目标规则也是一个很灵活的机制。德国货币数量增长政策的成功就是并不为正统的货币主义所束缚,而是考虑很多的其他因素。所以德国的货币数量目标规则更多的是一个基于长期考虑与通货膨胀控制的机制。
德国货币数量目标规则的公开性表现在:首先是目标范围设置是数量性的比较容易理解;第二,货币数量目标是灵活的,根据具体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偏离,这也是允许的;还允许通货膨胀目标随着时间而变化,采取逐渐调整达到长期通货膨胀目标,这也充分说明其灵活性;第三,货币数量目标规则证明是一个对公众有很强的承诺的制度。货币数量增长目标经常作为解释货币政策行为。中央银行通过各种出版物和官员的演讲,想尽一切办法向公众说明货币当局的意图。事实如此,虽然有时会偏离目标,但货币数量规则还是可以看作一个中央银行如何取得通胀目标透明性和增长其责任性的一个最好的机制。
在德国统一后,德国的货币数量目标规则曾经成功的控制了通货膨胀。虽然由于工资的上升和扩张的财政政策产生了通货膨胀,但到1995年,通货膨胀已经到标准通货膨胀水平2%以下。
从德国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经验:首先是货币数量目标规则虽然会出现目标偏离,但长期来看还是可以成功地控制通货膨胀。其次是货币数量目标规则成功的关键是货币政策目标清楚表达而且努力与公众交流货币政策行为,这极大地加强了货币政策的透明性和中央银行的责任性。
四 通货膨胀目标规则
由于货币数量目标框架下存在严重缺点:一是货币需求呈现较大的波动性;二是当经济出现结构性变化,使货币数量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存在不确定性,上文所说的货币数量与工具变量的稳定也随着消失。于是,至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采取通货膨胀目标规则。例如首先是1990年的新西兰,紧随是加拿大1991年、英国1992年、瑞典1993年、芬兰1993、澳大利亚和西班牙1994年,还有以色列和智利也采取这种货币政策。可以相信:随着这些国家成功经历,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这一行列。
通货膨胀目标规则有几个本质特征:1)公开宣布通货膨胀的中期目标;2)有一个制度承诺保持价格水平的长期稳定和实现通货膨胀目标;3)通过与公众与市场的交流货币政策的目标与计划,货币政策规则的透明性大为增加;4)提高了中央银行达到通货膨胀目标的责任性。
通货膨胀目标规则有几个重要的优点。第一,与货币数量目标规则一样,它可以让货币政策基于国内的情况考虑来做出适当的调整。因为不再只依赖货币数量与通货膨胀的稳定关系,流动性冲击也不再是互相关联,这也是通货膨胀目标规则的一个优势。所以,通货膨胀目标规则就可以应用所有的信息,而不是仅仅是一个变量的信息来决策。
第二,与汇率目标规则一样,通货膨胀目标规则也容易被公众理解,从而有很强的透明性。货币数量规则却不是这样。当货币数量与工具变量的稳定关系变动的时候,货币数量就不再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信号,那么货币数量也就失去了它的透明性。
第三,因为清楚的数量指标,通货膨胀目标规则就可以增加其透明性从而避免时间不一致性所带来的只是一味地追求产出的增加和扩张的货币政策。这时时间不一致性更可能是来自政治压力,但通货膨胀目标规则却可以使政治争论集中于中央银行长期所能做到的,也就是控制通货膨胀,而不是做它不能做的事,比如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所以通货膨胀目标可以减少政治压力,从而避免时间不一致性问题。
通货膨胀目标规则也非常强调政策的透明性也就是政策要清楚、简单和容易理解,并且定期与公众交流。中央银行可以与政府交流,一些可以以法律形式出现,一些可以信息咨询的回复形式出现。银行官员还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公开演讲阐述货币政策。这也是一些不采取通货膨胀目标规则的国家所使用。不仅如此,通货膨胀目标规则的国家还努力扩展信息公开活动,努力通过分发有关小册子,努力发行《通货膨胀报告》、《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纪要》(英国)和《政策目标协定》(新西兰)等。
通过以上途径,中央银行与公众、市场主体等说明货币政策目的及局限性,以及形成例题预期的基本原理;通货膨胀目标的数量以及如何决定的;依据目前经济形势,如何达到计划目标;以及偏离目标的原因。所有这些可以减少公众对货币政策、利率和通货膨胀水平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经济主体的计划可行性。有助于让人们了解什么是中央银行能做的,那些是它不能做的。也可以明确中央银行和政治家的责任。
另外一个优点:通货膨胀目标规则并不是不考虑其他的稳定目标。通货膨胀目标规则的国家很注意关注产出和就业的波动,也适当地融入一些短期稳定目标。这些国家都是采取逐渐的步骤先达到中期通货膨胀目标然后再达到长期的通货膨胀目标。
除此之外,许多通货膨胀目标规则的国家,尤其是加拿大银行设置通货膨胀的底线和顶线。当面对总量冲击时,这有助于稳定真实经济。因此通货膨胀目标规则增加中央银行对冲击反应的灵活性。比如当需求总量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水平下降,一旦触及到通货膨胀底线时,这就自动的使中央银行采取放松银根,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优势。通货膨胀目标规则有助于增加中央银行的责任性。事实上,透明和经常交流增强了中央银行的责任性。
通货膨胀目标规则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1987-1991年,新西兰通货膨胀由两位数下降到0%-2%。名义利率和汇率有所下降,经济增长很低,失业有所上升。(注:钱小安.货币政策规则[M].商务印书馆,2002:326.)实行通货膨胀目标规则后,1995-2000年经济增长迅速上升,失业有所下降。与不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国家相比,显著地降低了通货膨胀水平和通货膨胀预期水平。进一步,一旦下降,通货膨胀水平就可以稳定,而不会在后来的经济扩张中再次反弹。(注:Laubach and Posen(1997)and Bernanke.Laubach.Miskin and Posen(1999)发现通货膨胀预期在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后显著下降,而且通货膨胀水平比运用VAR方法利用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前的数据得到的估计值还要低。)
总之,通货膨胀目标规则是一个灵活,但又不会导致相机抉择所带来的时间不一致性,而且由于透明性,通货膨胀目标规则还增加了中央银行的责任性,这就进一步避免时间不一致性问题。与前面分析一致,货币政策规则的透明性和责任对通货膨胀目标规则的成功至关重要。
五、隐性的货币政策规则
近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很多国家虽然没有采取明显的名义锚,比如上面所说的汇率、货币数量和通货膨胀,而是以一种隐性的货币政策出现,但同样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果。评价此货币政策规则在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正如Milton Friedman所说,货币政策有一个很长的时滞。大国经济可能会有一到两年的时滞,但对于小国经济并且有灵活的价格机制,也许时滞会短一些。长期的时滞意味着货币政策当局必须有先见之明,而不能等到通货膨胀已经发生再采取措施。否则,政策可能不是稳定经济而是放大的经济的波动。
美国货币政策也是如此,必须考虑时滞,但因为没有名义锚,所以更多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可能是急时决策,这也就意味与前面几个货币政策规则相比,透明性更弱。这种政策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实践证明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美联储成功地降低通货膨胀水平,从1980年的两位数到1991年3%。而且一直保持这一水平或者说稍微低一点。1994-1995年,美联储预先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从3%到6%防止通货膨胀,虽然这一时期实际通货膨胀水平没有发生改变。随后长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达到5%以下。这是自从十九世纪以来最低水平。尽管经济扩张,但CPI指数却降低到2%的水平。其他的经济总量也一直保持持续增长。
即使这样,我们也应看到这种规则的问题,首先是透明性缺乏,这可能在未来会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因为公众对当局意图的猜测会在金融市场产生不必要的波动,在产商与公众之间形成对未来的产出和通货膨胀水平的不确定性。而且,不透明的政策抉择很难让人们对货币政策当局的行为做出评价,当然政策当局也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责任。最终结果,中央银行更趋向导致时间不一致问题,为了短期目标而放弃长期目标。
其次是隐性政策成功强烈依赖于中央银行当家人的偏好、技术经验、可信赖性。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其他官员强调预先政策和避免通货膨胀,到目前为止来说,还是相当成功的。但这些人员必将会改变,那么他们还会有同样的抉择有同样看法吗?所以很难说未来的美联储机制还能保持现在这么好的经济形势。可以说,没有明确的名义锚,就没有什么能保证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发生。
第三,名义锚的缺乏也是这种隐性货币政策的问题。例如,因为缺乏名义锚,面对需求冲击带来的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美联储很难控制冲击的中期效应。另外,缺乏名义锚,公众的理解也是是一很大的问题。1997年,在几次下降联邦基金利率后,美联储采取提高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本点,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的紧张。虽然是比较温和,但仍导致国会和其他地方的广泛批评。但同时,在英国银行提高利率,因为通货膨胀目标,公众很理解货币当局的意图,反映平静。因为人们知道货币政策是考虑长期目标。所以说明显的名义锚的缺乏和透明性的缺乏,当面对不合意的需求冲击的时候,美联储很难有效的控制通货膨胀。
六 结论
通过我们的分析四种货币政策规则1)汇率目标规则;2)货币数量目标规则;3)通货膨胀目标规则;4)隐性的货币政策规则。在不同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国家中,货币政策规则有很大的差异,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我们研究发现各国货币政策成功关键是政策透明性和责任性。当货币政策有很强的透明性和责任性,则货币政策规则实施可以带来长期的低通货膨胀,也有长期的经济增长,反之,当货币政策规则缺乏透明性和责任性,就会导致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带来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产生通货膨胀倾向,货币政策规则实施就不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所以,国际经验证明:货币政策规则的透明性和责任性是货币政策避免相机抉择,带来更好的经济效果是重要的因素。
标签:货币政策论文; 央行论文; 德国货币论文; 汇率决定理论论文; 货币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 通货膨胀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外汇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