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张铁燕,言辉

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412000;2、株洲市人民医院 4120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所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儿,对以上患儿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越小的患儿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几率越高;男性患儿的发生率略高于女性患儿;单数菌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复数菌、合并菌;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感染,其次为泌尿系统、血流和其他;分离后最多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等。结论:对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遏制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对患儿尽快的恢复健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

临床上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促使不断增加细菌耐药性,临床上表现为多重耐药性和广泛耐药性,在治疗细菌感染时增加一定的难度,另外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健全,更加容易引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疾病,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故对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减少和遏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促进康复小儿感染有积极的意义[1]。现将整理后的相关材料,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小儿基本资料

选取2所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取的8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儿,其中男患儿47例,女患儿39例,最小的患儿仅为7d,最大的患儿年龄13岁,平均年龄(6.5±0.7)岁;大多数患儿不同程度的低热和高热的症状,还有部分患儿出现咳嗽、咳痰等,其中1例患儿出现意识障碍;所有患儿均来自2所医院儿科(含新生儿科)。

1.2病原菌的标本来源

所有多重耐药菌的标本均来源于患儿的粪便、血液及痰液等,其中血液标本36例,粪便标本19例,痰液标本31例。

1.2研究方法

检验科对所有患儿的标本检测为多重耐药菌的菌株数量以及结果,及时汇报于本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成员到儿科和新生儿科了解患儿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同时督促儿科和新生儿科,严格按照《多重耐药菌管理规范》[2]标准中的细节进行治疗和控制;再次对患儿的病历进行核对。填写相关数据,将该类患儿的基本资料和耐药菌的监控情况进行汇总并录入医院感染上报系统中;对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仔细的研究的分析。

1.3菌株检验方法

菌株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3]中规定的内容进行分离操作,使用仪器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型号:VITEK-32,其中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ATCC25922(大肠埃希菌);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上三种细菌作为质控菌;另外使用琼脂扩散(K-B)进行药敏试验;所有检验结果参考美国国家制定的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标准中的规定进行判定。

2结果

2.1所有患者临床特征

年龄越小的患儿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几率越高;男性患儿的发生率略高于女性患儿;单数菌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复数菌、合并菌;感染部位最高为肺部感染,其次为泌尿系统、血流和其他,见表1。

2.2常见菌株分布的情况

本次共分离出180株病原菌,最多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74株,其余依次为,大肠埃希菌41株、肺炎克雷伯菌28株、肠球菌属15株、葡萄球菌属12株、铜绿假单胞菌10株;痰液中共分离114株病原菌、血液43株、尿液23株,见表2。

3讨论

近些年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杆菌中的产酶菌株耐药率呈逐渐上升的态势,并且与不产酶菌株相比后抗药性明显加强。在多重耐药菌中,β-内酰胺酶是最主要的致病菌,而经过参考大量的文献中记载,产超广普β-内酰胺酶主要的常见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由于患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有较低的机体抵抗力,故增加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几率。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众多的医院结合本医院的特点,制定了预防小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越小的患儿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几率越高,尤其是体重较轻的患儿发生年龄越小的患儿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几率更高。另外根据相关文献中指出,院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最多为ICU病房中小于五岁的患儿,其原因是患儿的原发病和自身免疫力较弱,在治疗中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种类和剂量较多,因此增加感染的几率,和普通病房的患儿比较,有耐药菌发生感染较高的特点[4]。发生耐药菌感染的患儿与接触的环境有紧密的联系,在治疗该类患儿时不仅需要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儿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还需要在日常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和定植患儿的消毒隔离工作,预防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为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具体的措施如下:(1)加强医护人员多重耐药感染的相关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并增强多重耐药感染的正确的认识,提高预防的意识;(2)在治疗耐药菌感染患儿的过程中,应积极的采取合理、有效地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3)定期统计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现状,并将结果通报有关科室,并加强监督的力度,保障预防多重耐药感染工作的顺利进行;(4)加强对多重耐药感染和定植患儿院内传播的控制;(5)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充分的了解患儿的病情,对出现多重耐药感染的患儿制作特别提醒的标志,便于后期进行隔离后治疗,遏制多重耐药感染的传播;(6)对原发病严重、免疫力低下等易感染的患儿,要足够引起重视,积极给予有效地救治措施,防止耐药菌感染病情的进一步加重;(7)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消毒灭菌的操作规范中进行消毒灭菌的工作,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后,必须经过消毒灭菌合格后,方能再次使用;(8)所有医护人员要规范洗手的行为;(9)加强对陪护和家属多重耐药感染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综合以上的述说,对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遏制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对患儿尽快的恢复健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慧,向平超,郭伟安,等 .PICU 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9(1):19-22.

[2] 郑红丽.综合防控干预措施对儿科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 [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1987-1989.

[3] 汪邦芳,石磊,吴文娟,等 . 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知识掌握情况调查研究 [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7):827-830.

[4] 梁智明,杨延斌,任剑雄,等 . 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J]. 今日药学,2011,21(11):697-701.

论文作者:张铁燕,言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6

标签:;  ;  ;  ;  ;  ;  ;  ;  

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_张铁燕,言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