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面向用户的高校知识地图_知识地图论文

构建面向用户的高等院校知识地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院校论文,地图论文,知识论文,用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知识地图概述

图书情报工作者认为知识地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s)提出的。布鲁克斯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对知识进行组织、控制和传播的情报学理论问题,他认为人类的知识结构可以绘制成以各个单元概念为节点的学科知识图,通过“知识地图”来揭示知识的有机结构[1]。工程技术人员认为知识地图的概念起源于地理地图,美国捷运公司最早的知识地图是一张充满知识资源,有层次关系,并表示信息资源与各部门或人员之间关系的美国地理地图,这就是知识地图的早期形式[2]。

1.1 知识地图的概念

有关知识地图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下面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1)知识地图是一种帮助用户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知识的知识管理工具[3]。

(2)知识地图是已经获取的知识以及知识之间关系的可视化描述,它可以使不同背景的知识寻求者在不同的详细程度上学习知识,并同其他人进行交流[1]。

(3)知识地图是对企业内部知识的地图化描述,帮助人们定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所有权,发现知识的价值并利用知识[3]。

(4)知识地图是一种显性的、结构化的知识关系网络,它描绘一个组织系统中的知识存量、结构、功能、存在方位以及查询路径等[4]。

知识地图通常用于企业,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它比目前企业公共网站要复杂得多。目前,国外很多大型公司都在使用知识地图,比如Microsoft公司1995年就开始制作知识地图,西门子公司也将知识地图作为其知识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一些走在知识管理前沿的公司也开始编制自己的知识地图。

1.2 知识地图与信息工具的区别

(1)知识地图是一种导航图,它本身并不是知识的集合,或者说不是具体的知识,这是知识地图与信息工具的最突出的区别。

(2)知识地图指向的是知识源,与信息工具不同的是,这些知识源不仅可以是已经固化在一定载体上的各种形式的文献、数据库,也可以是大脑中存储了丰富的隐性知识的专家或员工。

(3)知识地图不仅要揭示知识的存储地,通常也要揭示知识之间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知识地图在揭示知识之间的关系时,往往会发现以往所没有发现的某些知识之间的新的关系,从而产生新的知识。

1.3 知识地图的分类

(1)Martin J.Eppler将其分为知识资源地图、知识资产地图、知识结构地图、知识应用地图和知识开发地图5种[2]。其中,知识资源地图用于描述“在哪里能找到拥有我需要的知识的人或能为我的问题提供解决办法的人?”;知识资产地图用于描述“我们拥有多少知识资产”;知识结构地图用于描述“运作一个项目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通过什么过程才能获得每种技能?”;知识应用地图表明在企业价值链的某一阶段或某一具体的商业环境中应用到哪些最常用的知识;知识开发地图描述开发某种能力的导引图,为组织学习提供共同的目标。这些知识地图的分类只是为研究知识地图的方便而人为地设定的边界,事实上,组织使用的知识地图可能是其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2)仿真型、树图型和异型图3种[3]。所谓仿真型知识地图,是指用不同的图标来表达知识的知识地图。在这种地图上,人们可以清晰地根据代表各类事物的不同图标所在的方位,方便地找到知识数据。树图型知识地图是以知识本身的相互关系为基础联系的知识地图,这种地图不像仿真型地图那样包含图标的空间或组织关系,但对知识本身的上下级和相互联系,则有清晰的体现。根据各种不同的管理需要,知识地图还可以分成许多其他的类型,如从知识层次与知识散布关系上定位的知识地图,就是这种异型图。

(3)概念型、流程型与职称型[4],概念型地图是依据主题或概念所组织而成,只包含叙述性知识;流程型地图是依据活动流程所组织而成,包含叙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职称型地图是依据人员与知识间的关系所组织而成,包含叙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2 高等院校建立知识地图的意义

一个完整的高校知识地图应该揭示学校内外所有与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有关的学科知识内容目录、他们包括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知识存量、结构、功能、存在方位、查询路径及其相互关系。它对于校本知识管理具有如下意义。

(1)有助于整合学校的知识资源。高等院校虽然都建立了校园网,但并没有反映学校的知识全貌及其相互联系。知识地图能够完整地揭示学校所拥有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尤其是教授、专家、学者所掌握的隐性知识,揭示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储存地点,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的整合。

(2)有助于制定教育研究计划。知识地图是学校知识资源的一个总体视图,展示了学校各方面的实力,通过它可以发现学校的优势和弱势所在,明确自己在高等院校中的市场地位,它有助于制定教学研究计划,并为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支持。

(3)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益。知识地图的制定是一种将潜在意识逐渐显性化的过程。这种过程能帮助学校管理者综合梳理各种信息,明确可资利用的各类资源,需要填补的不足,它不但能使管理者清晰自己的思维,还能为组织管理带来可观的效益。

(4)有助于提高参考咨询的服务质量。利用网络化知识地图视觉化的特性,揭示知识结构,能有效帮助学生检索与学习。尤其在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请求管理器根据知识地图就可以顺着知识资源的分布网络快速找到合理的知识匹配,进而将咨询请求提交给匹配度最高的知识资源所有者(图书馆员和知识专家),以达到咨询服务的高质量[5]。

(5)有助于教职员工共享知识,建立良好的学习型团队[6]。知识地图中,应该对管理、教学、科研等各岗位人员必须具备的学历、工作能力、学识水平等做具体的要求和说明,并将知识模型与教育培训结合起来。通过知识地图,每位员工都能清楚自己是否符合岗位需要,今后应该如何努力。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促进员工的学习意识,培育良好的学习型团队。

(6)有助于知识创新。利用超链接技术将孤立的知识库连接起来,利用知识地图进行知识重组,员工可以通过知识地图的导航来进行学习,并可以通过发现知识地图中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发生知识的碰撞,产生创新思维。

(7)为知识项目评估提供可信的基础。知识地图也是一份知识财产清单,揭示了组织的智力资本,可以作为一种评估学校的知识现状,展示可以利用的资源,发现需要填补的空白的工具,有利于智力资本的培育和评估[5]。

3 高等院校知识地图的构建

构建一个组织的知识地图需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7]。

3.1 第一阶段:知识收集与审查(Knowledge collect and audit)

这一阶段主要是搜集、识别与审查学校中存在的知识,然后从分类和主题两个途径对知识加以整理,同时调查用户的知识需求。将学校内部各方面的知识搜集起来,审查组织内部的知识资产及其来源,并确定学校的核心知识。为了使工作高效进行,有必要做如下工作:

(1)成立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由主要负责人、相关技术人员以及用户代表组成,指导委员会分析、制定开发学校知识地图的目标和计划。

(2)进行用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或召集员工座谈,根据事前规划好的方案,对用户进行需求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对计划不断修改与完善。

(3)搜集学校内外部的信息。知识地图不仅要反映本校内部的知识,还要反映学校外部的知识。尤其是外部同类学校与相关专业知识,知识地图也要为他们提供找到这些知识的连接。

3.2 知识地图的设计与制作(Design and making of a knowledge map)

根据学校知识背景来进行知识资产的分类,运用专业术语和一定的分类机制将知识分门别类地归在不同的范畴内,并标示其间的关系。在此阶段,知识地图的雏形已完成,它应能明确地揭示出学校现存的全部知识与信息。其中,知识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整合是知识制图很重要的需求。

选择一定的开发工具。目前有很多公司都提供开发知识地图的技术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IBM公司的IBM KnowledgeX,它是IBM推出的一个强大的知识地图解决方案。当然也完全可以用人工制作。只是使用工具制作的速度比手工快得多。

3.3 建立索引(Indexing Knowledge Assets)[8]

建立知识地图的索引联结。由于知识地图是一种动态的概念,所以它的索引源不单单只有信息内容这些显性知识,还包括了教职员工的水平、能力等隐性知识的联结。透过索引机制的建立,我们可以显示教学、科研、管理之间复杂的关联。索引的建立是发展知识地图最关键的一环,索引的品质愈高,便能在信息存取过程中获得愈多的相关信息。根据上述所介绍的知识地图的类型,选择一种方便用户使用的形式作为索引系统。一般常用的有树型与网络式知识地图,模型如下:

图1 树型知识地图Ⅰ[4]

图2 树型(或称阶层式)知识地图Ⅱ[8]

图3 网络式知识地图[8]

3.4 运行和维护阶段[7]

将制作好的知识地图系统实施运行。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系统的调试和转换以及用户的培训。对很多用户来讲,知识地图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通过培训,使用户了解知识地图的功能,掌握使用方法。同时搜集用户反馈信息,并逐步完善知识地图。

4 编制知识地图应该注意的问题

4.1 避免过于粗放或过于细致

编制知识地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在知识,地图中包含最少的信息量。对用户来说,大部分的信息是在知识地图所指向的知识源中,而不是被包含在知识地图本身。在知识地图中包含过多的细节知识,只会使知识地图过于繁琐而损害它的“引路”功能。但过于粗放也会让用户增加使用难度。有必要的话可以编制一个说明。

4.2 面向用户

面向用户是信息服务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面向不同时期、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构建智能化、个性化的信息门户,为用户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才能使信息服务开创新局面。知识地图是供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各类人员使用的,内容与类目的设置必须考虑教职员工的需求,不能带有其他因素。

4.3 保持更新

学校所拥有的知识在不断地发展,教职员工也在不断吐故纳新,学校所拥有的知识以及员工需要的知识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一个有效的知识地图必须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并持续更新以保持它的精确性,否则它就将失去活力[10]。

5 知识地图的评价

编制知识地图并使之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如何评价知识地图,发现知识地图的不足就十分重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评价:(1)知识地图是否促进了学校的知识共享;(2)知识地图是否提高了学校科学管理的效益;(3)用户使用知识地图是否简便易用,所得到的结果是否满意。

有些专用软件支持知识评估,系统通过知识评分、知识点击分析、知识讨论评注来实现对知识地图的评估。根据知识的评估情况,系统支持对优秀知识的挖掘和过时知识的剔除,提供信息给用户和知识管理员,便于对有用知识的获取和冗余知识的清理。

知识地图目前在欧美企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制作也相对成熟。比如微软公司的知识地图中包含了137项显性知识及200项隐性知识,每一种能力都有四级知识程度:基本级、操作级、领导级、专家级。每一级的程度定义都有详尽的描述,务求清晰及易于评估,尽量避免主观的差误,知识地图是微软进行知识管理的有力工具[10]。高等学校构建知识地图必将极大地提高资源共享程度,促进学校知识管理水平,在高校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6-03-20

标签:;  

构建面向用户的高校知识地图_知识地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