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多极化,促进多极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极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形势发生新变化,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恣意狂轰滥炸之后,如何看待多极化并摆脱美国“单极世界论”的困扰,越来越成为认识当今世界战略形势的一个焦点问题。冷静观察多极化,认真研究多极化,努力促进多极化,这的确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多极化越来越成为共识
多极化问题在我国已经谈论十多年了,也就是说,冷战结束之前当多极化趋势凸显的时候,人们便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动向。
关于多极化发端的时间,学术界一般有两种看法。一种可称作“远说”。认为60年代初、中期以来便开始出现多极化,其标志是战后形成的两大阵营逐步解体,美苏的盟国纷纷向各自的盟主闹独立性,第三世界开始形成,新的世界政治力量——西欧、日本和第三世界国家力量的发展冲破了两极体系,终于导致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瓦解。另一种可称作“近说”。强调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控制世界事务的能力明显下降和第三世界的作用日益上升,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变得越来越突出。当然,我们还可以从“远说”和“近说”中看到某些结合点。总而言之,多极化出现在冷战结束之前,冷战后则在继续发展。至于有人将多极化说成是冷战结束的产物,那只能说是一种误解。如今在世界上,多极化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我国领导人揭示多极化。邓小平从美苏控制能力下降和第三世界影响力上升的角度,早先揭示了多极化的实质。1985年3 月他说:“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1987年4 月他又说:“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政治份量越来越重,作用越来越大。”1988年2 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看来, 完全由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 ”1990年3月他更明确地说道:“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 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谈论多极化就更多了。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称:“1998年,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江泽民主席在同叶利钦总统的两次重要联合声明中, 都涉及多极化问题。 1997年4月联合声明指出:“20世纪末的国际关系发生了冷战结束、 两极体制消逝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的积极趋势加速发展。 ”1998 年11月联合声明进一步指出:“国际关系具有建设性的多极化进程有助于建立一个平衡、稳定、民主、不对抗的新秩序。这一趋势客观上符合所有国家的根本利益。”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疯狂侵略,使得有些人对美国“单极世界论”颇以为然的时候,江泽民反复提醒多极化还在发展。
俄罗斯领导人肯定多极化。叶利钦总统曾一再表示,“不能接受美国庇护下的单极世界”,坚决反对“一极世界论”。1997年9 月他说:“我们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应该是由美国、俄罗斯、亚洲、欧洲以及其他地区构成的多极。在此基础上应该保持和平并且形成共同的安全。”同年11月俄总统批准的《俄联邦安全战略构想》称,对俄国家安全的威胁是“其他国家抵制俄罗斯作为正在形成的多极世界中一个有影响的中心的企图在不断增强”。1998年2 月叶利钦又强调说:当今世界由一个国家独霸世界是不可能的,也是很危险的,多极世界是“最明智、最民主的一种国际社会体制”。1997年底,时任俄外长的普里马科夫详尽地阐述道:“世界面临着两种选择:或是出现单极世界,剩下的一个超级大国成为唯一的一极,世界上的事都围着它转,而它利用这些事件谋求自己的利益;或是出现多极世界,它主要是以经济潜力为基础,要知道联合起来的欧洲的经济潜力不仅会赶上美国,而且必将超过它,亚太地区、东南亚国家联盟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潜力也在急剧增长。”
其他国家领导人和舆论界谈论多极化。法国总统1997年5 月在同中国国家主席的联合声明中指出:“不断发展的中国和联合的欧洲将在新的多极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日本舆论界的有关多极化的言论日见其多,例如《钻石》周刊展望1998年国际政治的一篇文章称,美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然而,全球正在形成中国、欧盟和日本等“多极结构”,俄罗斯也欲同美国分庭抗礼。《东京新闻》载文称亚洲“由日本、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组成的四极格局正在走向成熟”。1999年7月叙利亚总统访俄时, 同俄总统在会谈中共同表示:“应创建一个多极世界,这个多极世界将不容许任何一个国家左右事态发展。”
事实表明,只要不存偏见,就不能不正视多极化,承认多极化。
多极化问题上的若干歧见
多极化问题谈论那么久了,现在居然又出现诸多疑问,究其根本,是由于苏联消失之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加之近几年美国在高新科技推动下经济形势看好,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有所增强而竭力鼓吹“单极世界”,乃至纠合西欧那些一向与之闹独立性的大国,撇开联合国,不可一世地对南联盟发动侵略。
关于多极化的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有人认为多极化提法“不科学”。论点是,在天文学中,“极”的概念指“地球自转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电子学中用来指带正电的电极和带负电的电极,即正极、负极,或阴极、阳极。这也就是说,事物只能有两极,谈不上多极化。其实此论不当。第一,殊不知物理学中也有“多极化(性)”一词,中文、英文、俄文概无例外。即使从自然科学角度讲,也存在多极化(性)的道理,更何况多极化概念用于国际政治乃是一种形象比喻。第二,既然声称只存在两极,那么同样一个道理,为何总是以此作为怀疑多极化的依据,却不用它来驳斥“单极世界”论调呢?第三,国内外学术理论界之所以接受“多极化”这个概念,由于它能够较贴切地表述世界上存在着多个实力强大的、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用来说明它们之间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结构,亦即世界格局框架。
有人说“多极(化)格局”的提法“缺乏依据”。理由是,以综合国力、对外影响力和拥有的势力范围来衡量,除美国外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如俄、欧—德、日、中)都没有“资格”被称作“极”。这里首先混淆了一个基本概念。作为共识,人们普遍认为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和进程,是世界格局过渡性的表现,或者说,目前世界格局的态势是向多极化发展,很少有人说世界格局已经定型为“多极格局”。当然,能否将世界格局过渡期也看作是一种格局形态,还是可以讨论的,因为世界格局毕竟不应存在空白。至于够得上称“极”的资格标准,争议并不大,问题在于如何理解多极化。如果可以把美国称作“极”,那么,我以为,不妨将其他实力强大的、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称作“准极”或“次极”。多极化正是由这些“极”与“准极”或“次极”组成,对于它们各自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估计不能偏废。总的来说,自主发展、平等竞争和反对霸权主义是多极化的动力,但各“准极”或“次极”与“极”之间,并非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都是对立甚至对抗的关系。
有人说多极化反而“带来不稳定”。论据是,冷战时期两极对峙,虽紧张,但稳定;一极主宰,一个声音说话,事情也好办;就怕世界成了多头,反而易乱。这是一种奇怪的两极世界稳定论、一极世界有益论和多极化混乱论。诚然,冷战后巴尔干地区的动乱是因欧洲力量对比失衡造成,但这恰恰由于缺乏制约美国霸权主义的力量和机制,说明“单极世界”十分危险,说明多极化的发展或者说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上升远远不够,说明体现多极化意义的联合国的作用还需要大大加强。在多极化条件下,多种力量相互制约,只会增强与霸权主义抗衡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才是问题的本质和主流。“单极世界”势必导致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削弱,这已从“科索沃危机”中得到证实。
有人断言,既然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那就是一极世界。这是将两个虽有联系,但内涵大有区别的概念混为一谈。的确,美国较之其他重大力量或力量中心,其实力和影响力都要强大得多,但是将这种情形绝对化也是不妥的。第一,事实一再表明,许多重大国际事务绝对不是美国能独自说了算。第二,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保持领先地位,但其他重大力量或力量中心同它的差距是在缩小,而不是扩大。例如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二战后曾超过全世界的一半,今天约占27%,预测2020年会降至10—15%。第三,如前所说,超级大国在多极化中占有特殊份额,但不等于世界就是单极的。普里马科夫说得好:“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当今世界唯一的一极。”他还不只一次批评“有人把超级大国与一极世界两者混同”。
有人作出“新解”:美国要搞的“单极世界”也是一种多极世界。说法是,美国主张的单极世界,不只是由它这个超级大国一家建成,而是“由一超伴X强”共同建成,说这是“美国式的多极格局”。 这是将美国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可能给搅合了。美国总统言论也好,美国政府制订的“新世纪的美国安全战略”也好,都赤裸裸地宣称美国的目标就是要领导整个世界,要把21世纪变成“美国世纪”,在全世界建立“美国新秩序”。显然,美国绝无建立多极世界之意。美国联合一些伙伴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往往是在力不从心情况下采取的策略步骤,也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而不是分享领导权。美国甚至还想把中国和俄罗斯纳入它所期望的轨道,这也正好说明其本质是要建立由它主宰的“单极世界”。如果把美国妄图建立的单极世界也解释为一种多极世界,那么:第一,这会混淆了我们主张的多极世界同它的本质区别。第二,这将忽视美国与“X强”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导致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误判,例如法国为何也主张多极化?第三,按照这种说法,世界岂不永远只能是两极了,那么与“美国式的多极”相对的一面又是什么呢?因此,我们不应该得出与美国真实意图相悖的结论。
多极化趋势不容逆转
通过以上分析,我想简要地就多极化问题概括为几点基本认识。
多极化趋势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这是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国际势力也阻挡不了它。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如江泽民主席1996年12月初访问巴基斯坦时所说:“以广大发展中国家崛起为重要特征的多极化趋势,犹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
多极化反映了世界格局过渡期的特点。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很快、很深刻,许多变化还没有最后定型。”我想,这里也包括世界格局问题。所谓没有最后定型,并非看不出雏形和趋势。在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最终定型两者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期的表现形态便是日益明朗的多极化。
多极化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多极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有利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多极化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需要,必然导致联合国作用的增强,反之,联合国就有可能遭到霸权主义的削弱,如同“科索沃危机”中美国为首的北约行径所表明的那样。同时,也要看到多极化并非永远不停地加速发展,多极化也存在两重性。例如,由于受传统的强权政治思维的影响,有的国家以发展、优化核武器来谋求大国地位,试图以此充当世界的一极,这就有可能在多极化进程中导致不利于和平与发展的消极现象。
“一超多强”是体现多极化的一种较为形象的说法。对这个提法,存在争议,但我仍觉得,用“一超多强”来概括多极化态势,还是比较得体的。这里的“多”,是一个不定数,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壮大和影响力增强,正在或将要出现某些新的强力量或力量中心。“超”和“强”是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程度体现,不应理解为“列强政治”的代名词,更不会抹煞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属于“强”之列的中国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里要特别说一下的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早在70年代初便提出了世界五大力量中心说,他虽没有使用多极化概念,我们也可以不完全赞成他的论点,但总还足以说明这位颇有远见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洞察到了多极化。我们不要因为是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提出的见解,就一味地加以回避甚至否定。
围绕“单极世界”与多极化问题的斗争,实质上反映了称霸与反称霸的较量。美国鼓吹单极论、一极论,意在独家支配世界,否定多极化。中、俄、法等国强调要推动多极化,就是要抵制美国霸权主义的单极世界论。我们既不应否认美国的优势地位和特殊作用,又不能因为仅存“一超”而漠视多极化。美国不得不与其他大国建立或者致力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客观上被多极化趋势牵着走,这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强调多极化,并不意味着排斥美国的存在。美国是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员,问题是要遏制它的霸权主义,粉碎它阻挠多极化的图谋,要迫使它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朝向良性方向发展。正视、承认和促进世界多极化,越来越成为抗衡美国全球霸权主义的一种斗争武器。
标签:世界格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