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合作金融市场的定位_金融论文

论当前合作金融市场的定位_金融论文

对当前合作金融市场定位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定位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市场定位的基本内涵

市场定位是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学的一个概念。所谓市场定位,就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或用户对该种产品某种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强有力地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个性或形象,并把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市场定位实际上是一种竞争策略,它显示了一种产品或一家企业同类似的产品或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企业市场定位方式不同,竞争态势也就不同。通常企业有三种定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避强定位,二是迎头定位,三是重新定位。

二、新时期合作金融市场机会分析

(一)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为合作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从经济发展的收入水平看,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大体上呈现东高西低,梯度分布状态,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我国改革开放在空间上走的是一条非均衡性的发展道路,即在改革力度、基建投资政策上推行是先东后西,由沿海到内地的梯度开放发展模式所致。为了确保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在缩小地区差别过程中,除国家在资金上实行倾斜外,大力发展区域性合作金融,争取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正是合作金融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二)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为合作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非国有经济异军突起。这说明城乡集个体和其他类型的经济以其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的优势,在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下,更多更快地进入那些原来就不适于国家资本垄断经营的行业,产值增长速度较快。生产经营领域的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资金供应格局极不适应。1992年全社会信贷总余额26323亿元, 其中供非国有经济运用的仅占20.7%;1993年全国社会信贷总余额达到32943亿元, 其中供非国有经济部门运用的比重虽然上升到21%,但是,相对于非国有部门的需求而言,通过正式渠道分配的信贷资金是远远不足的。一方面,非国有部门的不断扩大,日益提出市场融资需求;另一方面,现有的正规融资渠道又很少向它们提供资金,出现了需求与供应的不对称的矛盾。因此可以说,为解决这一矛盾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合作金融机构正是随着这一经济与金融关系的逐步理顺而将会得到长足发展。

(三)合作金融自身体制的改革是合作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近年来,合作金融改革不断深入。主要是:(1 )合作金融实行全额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存定贷。多存可以多贷,经营灵活;(2)浮动利率,增强了合作金融的业务竞争能力。在我国现行利率政策中,规定城市信用社可在国家银行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农村信用社可以上浮40%,使合作金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聚集大量社会闲散资金,增强其资金实力;(3 )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增强了业务经营的主体性;开通县辖联行往来,提高了结算速度。

从业务发展趋势看,合作金融各项存款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比重最大,而贷款在国家专业银行份额逐年下降的同时,呈增长趋势。具体如下表一、表二、表三。

表一:1993~1995年,城市、农村合作信用社各项存款占全部金融机构存款的比重(%)

年份 19931994 1995年上半年

农村信用社

13.912.3

11.9

城市信用社8.7 8.95.3

合计 22.621.2

17.2

从结构上看,各项存款所占份额最大原因是得益于城乡信用社较高的利率和灵活多样的融资手段。

表二:1993~1995年城市、农村合作信用社各项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比重(%)

年份 1993 1994 1995年上半年

农村信用社

10.9 12.7 20.7

城市信用社4.4 7.1 8.8

合计 15.3 19.8 29.5

表三:1985~1994年国家专业银行贷款占全部贷款增量比重(%)

年份

85

868788899091

92

9394

比例

92 90.3 87.3 85.8 84.7 83.7 82.8 77 75.7 65.7

三、实现新的市场定位:市场发展策略组合

“九五”期间乃至下个世纪,合作金融要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上,逐步向业务经营多元化、资金营运商品化、经营手段现代化、服务功能多样化、服务质量高档化的目标迈进。

(一)大力组织存款,提高人均存款负债拥有量。继续坚持“增加总量、优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份额”的发展战略,加大存款工作力度。一是合理调整网点布局,在稳定原有储源的基础上开辟新的存款增长点。二是切实改进服务,开发和推广新的筹资品种。对重点大户、商务服务活动中心实行上门服务,推广电话银行、汽车银行、设立大户室,开办小额定单抵押贷款,发展一批资金雄厚的基本客户群;大力发展代办、代收、代付等业务,开拓储源;积极发展主动型负债业务,采用金融债券、银行本票等,为客户提供多种可选择的金融商品;大力拓展信用卡筹资和房改筹资等业务。三是加大组织对公存款的工作力度。除搞好对一些公存大户的服务外,要特别把各级公安、交警、国土、税务、工商、教育、卫生等系统以及社会保险、各类独立经济实体作为攻坚的重点对象,把系统性存款组织到合作银行中来。

(二)在巩固、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拓展经营空间,构建一体化经营、全方位发展的新格局。1.实施本外币业务联动发展战略。将人民币业务与外币业务有机结合起来,一体化运作,摸索建立起一套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和管理的新机制。大力组织外汇资金,增强外汇信贷实力;围绕国际贸易服务,主攻国际结算业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和巩固外向型企业客户群体;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金融新产品、新工具,征得有关部门同意,积极开办代客户外汇买卖业务、资信咨询、见证等业务。

2.大力开拓明珠信用卡市场。广泛开展明珠卡宣传活动,扩大明珠卡的社会影响,大力增加卡存资金,推动消费额和转帐的增长;不断推出明珠卡系列品种,积极开办各种地方性的专用收费卡,如公路养路费、电话费、水电费等代收费服务业务,同时注意发展和培植“黄金客户”,增加特约客户;加快信用卡的电子化建设,提高信用卡业务市场竞争能力,重点是增加POS和ATM的投入,抓紧建立同城网络,尽可能与其他银行共建POS网络,实现相互代理。

(三)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全面提高综合经营管理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1.加强资金营运管理。各级行、上下级行之间建立部门协作,分工有序的资金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内部信贷资金占用监测制度等;灵活调度资金,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闲置,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2.加强信贷管理,全面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重点是建立六个体系,即按照商业银行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性”原则,逐步建立起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中心的计划管理体系;以信贷第一责任人包放、包管、包收为目标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审贷分离为主体的制约监督体系;以科学的技术参数,确定风险权重,跟踪贷款投向的风险预警体系;以考核贷款利息收回率为主的质量效益体系;以运用法律手段保障信贷资金安全和银行正当权益的安全保障体系。通过这些体系的建立,实现信贷资产管理由经验管理型向科学管理型转变。

3.加强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库存现金、应收未收利息、其它应收款等非盈利性资产的管理,提高现有资产的收益水平。

4.加强内部监督管理,逐步建立起以业务部门自身监督为基础,业务自身监督与稽核再监督结合密切的、科学的、规范和强有力的监督管理体系。

(四)抓好现有营业网点和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推进集约化经营。一是抓紧调整现有营业网点的经营布局。二是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级级经营大格局。总、分行以管理为主,经营为辅,主要承担一些大型的经营项目;地、市、县行主要以经营为主,管理为辅。在人员配置上,总、分行管理机关人员要少而精、高效运转,地市行、县行人员除极少数人从事管理外,大多数人都要投入到经营一线。三是推行等级管理,充分发挥各级经营行特别是县级支行、营业所的经营活力。

(五)加快电子化建设进程,增强竞争能力。1.发展微机网络,重点发展以区域为中心的同城网络,开展代发工资、代收各项费用业务,努力提高微机网络应用的水平。2.大力推广营业网点自动化,提高全省各市、地对公电脑网点覆盖率。3.在保障全国电子汇兑正常运转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扩大汇兑点,加快建立省辖电子汇兑系统。4.加快各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办公自动化程度。

标签:;  ;  ;  ;  ;  

论当前合作金融市场的定位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