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修订之后,高年级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如何让略读课文教学走向高效呢?本研究在略读课文教学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极力跳出“略读课文教学重在课堂;教学模式为‘自读——交流——拓展’等教学流程”的框框。通过探究“读后感式、写法训练式”两种新的略读课文教学模式,把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牢固定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作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突出“目标清晰、训练到位、教学高效、自主学习”的特点,使高年级略读课文教学真正走向了高效。
一、读后感式,统摄全篇,深化主题
对文章的全篇统摄、整体驾驭的程度如何,是衡量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的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在高年级的阅读目标训练上,不仅要求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要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高年级略读课文中有许多思想性强、人文内涵深刻的优秀作品,以写读后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起了一条与作品、与作者情感共鸣的彩桥。
1.课前读后感式
五年级教材中思想性强、人文内涵深刻的优秀略读课文相比六年级教材篇幅更短,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易体会。以课前读后感让学生深入地走进了文本,因为“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起,“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受得深刻。以课前读后感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有了第一次亲密的接触,文章的中心往往会成为学生写读后感的感点。
2.命题读后感式
翻开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略读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用心灵倾听》、《金色的脚印》、《大瀑布的葬礼》……这一篇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深刻、文质兼美的文章,仿佛给孩子们的心灵种下了一颗颗美丽的种子。走过了五年级一年“课前读后感”的路程,孩子们统摄全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的能力不断加强,此类略读课文可以在课堂上快速阅读了。孩子们有能力在短时间内了解全篇,把握内容,体会中心,课堂的重心将指引孩子把读后感写得更深刻,让读后感吹开孩子美丽的心灵之花。于是,“以命题读后感开启孩子心灵的航船”成了我们又一次探究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明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师生共拟读后感题目——当堂写读后感”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们从《金色的脚印》一课拟出了《爱的力量》、《人狐情》,从《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拟出了《人们啊,你听到了吗》、《爱我们的家园吧》,从《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拟出了《倾听的魅力》等读后感题目。每一位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紧紧地围绕文章的内容和中心读所感、悟所情,每一篇读后感都成为了孩子与作品、孩子与作者深层对话的窗口,每一篇读后感都为孩子稚嫩的文笔插上了放飞的翅膀。
任何语文课堂都要历经语言的过程,焕发语文生命的魅力。略读课文“命题读后感式”,让学生用自己的笔亲历文本表达的生命世界,延伸文本的内涵,开启了心灵的航船。
二、写法训练式,抓住特点,迁移写作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工具性。语文学习不外乎语言和文字,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就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略读课文当然也不能背离这一基本原则,因此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很重要。
高年级略读教材中有许多写法明显、表达方式很有特点的文章,如《慈母情深》、《索溪峪的“野”》、《景阳冈》、《山雨》……我们探究了“写法训练式”学习此类略读课文。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一课要求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索溪峪的奇峰秀水在作者的眼里就是一个字——“野”,在概述了这一特点之后,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人也是野的”这四个方面具体地感受索溪峪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天然的美、野性的美。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学习中体会每一方面的描写同样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使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课堂又呈现《海滨小城》一文,小组交流和《索溪峪的“野”》在写作特点上的异同点。孩子们发现了两课之间最大的不同是《索溪峪的“野”》全篇概述在前,而《海滨小城》总结在后。但是这两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每一方面的描写中都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如《海滨小城》一文中“小城的庭院”、“小城的公园”、“小城的街道”的特点就是在这样的描写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海滨小城的美丽和整洁。一堂课下来,学生懂得了景物描写中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课后可以迁移到《秋在我们的校园》、《我爱我的家乡》的写作中。
写法训练式,突出了学习略读课文的表达方法,迁移课后习作的特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高年级略读课文两种有效模式的探究建立在日常略读课文教学的基础上,其研究成果证明了这是略读课文学习的良好学习方式。“读后感写法训练式”不仅突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根据教材的不同突出了训练的角度和方式不同,提高了学生阅读、习作的能力和语文素养。
论文作者:许文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10月总第1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3
标签:读后感论文; 课文论文; 写法论文; 小城论文; 全篇论文; 学生论文; 教材论文; 《教育学》2016年10月总第1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