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升级_能源结构论文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升级_能源结构论文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开发论文,能源论文,优化升级论文,西部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01)02-0085-04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能源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9年底,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600.9万千瓦,当年完成发电量492.17亿千瓦时,“九五”中期即摆脱了长达20多年的严重缺电局面;天然气产量稳步上升,供求关系趋于平衡,正朝实现生产与利用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1999年天然气产量达历史最高的88.16亿立方米, 通气城区平均气化率已达65%;煤炭工业在充分满足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的同时,结构调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并井压产、债转股工作积极进行,1999年原煤产量为4350万吨。总之,四川能源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制约得到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总体上趋于缓和,能源工业已结束了短缺经济时期那种以数量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发展阶段,正在进入以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为主导的新一轮发展时期。

一、能源资源及特点

四川省能源资源蕴藏量及品种较为丰富齐全,最主要的是水能、天然气及煤,三者在四川的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占有99.96%的比重。四川省能源开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资源赋存条件,煤的储量较少质量较差却过量开采,水能及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水能是四川省能源资源中最为丰富的一种,理论蕴藏量1.43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03亿千瓦(年发电量5670亿千瓦时),占全国可开发资源总量的1/4以上,居全国第一位。但已开发量仅约10%。

天然气,截止1999年底,四川盆地累计获探明储量6349.04 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为2562.53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30.71%,居全国第一位。根据1993年第二次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评价结果,全盆地天然气远景资源为71851.25亿立方米,约占全国1/5。 行政区划调整重庆设直辖市后。四川省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3942.66亿立方米, 仍居全国第一位;剩余可采储量1454.55亿立方米,列陕甘宁、海南之后。

煤炭截至1997年底,全省累计探明储量共96.7 亿吨(保有储量91.15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0.91%,其中炼焦煤20.6亿吨, 非炼焦煤70.55亿吨。

四川属贫油省份,截止1999年底四川盆地累计探明新增石油地质储量6796万吨,剩余可开采储量126.3万吨,累计采油231.5万吨。

二、能源生产与消费现状

1999年全省能源生产总量5922.4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52.5%、石油占0.5%、天然气占18.1%、水电占28.9%。 近几年全省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见表1

表1 四川省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

年份 生产总量 占能源生产总量的%

万吨标煤原煤 原油天然气水电

1995 6374.3 73.5 0.3 10.1 16.1

1996 6440.8 73.6 0.3 10.5 15.6

1997 7817.9 65.2 0.4 14.3 20.1

1998 6603.2 61.6 0.5 15.7 22.2

1999 5922.4 52.5 0.5 18.1 28.9

1999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6370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占53.0%、原油占6.9%、天然气占15.2%、水电占24.9%。煤炭、天然气、 水电的消费比重与生产比重基本一致。近年来水电和天然气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而煤炭比重呈下降趋势。

三、能源结构与环境

目前四川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煤的大量消耗已对全省的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了恶劣影响,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严重。1997年四川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废气5297.88亿立方米,废气中含烟尘92.94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86.22万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17万吨)。1999年,全省二氧化硫日平均值范围为0.062/m[3](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15mg/m[3]),超标率为9.1%,全省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处于较高水平。全省酸雨平均PH值为4.98,酸雨频率为29.7%,酸雨覆盖率83.3%,酸雨污染呈逐年加剧的趋势。全省总悬浮微粒物日平均为0.233mg/m[3]),年平均超标率19.5%。

煤烟型空气污染,特别是火力发电厂燃煤带来的空气污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环境保护是省能源利用发展规划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目前能源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

(一)能源消费水平低下,优质能源在终端消费中所占比例低,抑制了能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作为优质能源的水电和天然气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不到40%,全省人均用电量约600千瓦时, 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远远低于沿海和世界平均水平,短期内的能源供大于求状况一定程度抑制了全省能源资源,特别是四川水电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因此,能源消费市场的开拓任重道远。

(二)能源生产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优势不突出。由于能源供求矛盾紧张,能源生产结构性矛盾长期以来未得到重视或难以顾及。随着能源供求矛盾的缓解,这些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拥有水电资源大省的四川水电生产仅占全省能源生产总量的29%左右,天然气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18%,而四川煤炭资源不足,占全国总量不到1%, 占全省能源资源总量仅21%,然而煤炭产量却占一次能源总产量的50%多。由于煤质较差,含硫、含灰分量高造成城市烟煤型大气污染及盆地普遍出现降酸雨,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而且在开发煤炭资源的过程中,许多小煤窑进行掠夺式开采,采富弃贫,乱采滥挖,资源浪费严重。农村过度依赖生物质能消费,导致了对薪柴资源的过量樵采,造成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而作为最大能源优势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仅为10%,远低于全国及世界平均水平,资源优势未能转变为经济优势。能源开发过度和开发不足的现象并存,导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资源结构及赋存条件。

(三)能源工业内部各环节之间发展不平衡,结构失调。煤炭工业采掘能力大,但洗选煤发展缓慢,洁净煤技术推广不尽人意。天然气探明储量和生产能力增长快,但下游市场开发和输送管网建设缓慢。电力工业发电、输电和配电结构矛盾突出,电网发展滞后于电源建设,网架结构薄弱、输电能力不足、城乡配电网建设滞后,制约了用电的合理增长。电原结构不尽合理。在水电电源中,全省已经建成的水电站中,达到季以上调节能力的仅占水电总装机的31.7%;季以下调节性能的电站占水电总装机的68.3%。由于绝大部分水电站的调节能力差,导致丰枯期出力悬殊,丰水期弃水,枯水期出力不足,电网运行困难;就火电电源来看,单机容量在1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仅占火电装机总容量的42.68%;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下的机组却占57.32%。单机容量小的机组煤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四)能源工业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五、能源开发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

(一)能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组成部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审时度势,调整区域经济发展重点作出的重大决策。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加快四川发展的总体目标,即把四川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达到目前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力争赶上当年全国平均水平。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能源工业必须先行。能源发展不但与其他基础产业的发展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具有发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的特殊性。开发四川能源,对于满足四川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改善四川投资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四川产业结构调整和进一步改革开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四川能源,不仅可以促进四川能源工业的发展,而且可以进一步带动机电制造业、冶金、矿业、建材工业、交通运输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能源需求,拓展能源消费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缩小东西差距。另外,借大型能源项目建设的契机,还可以大搞水土保持、植树种草和退耕还林工程。因此,开发四川能源,特别是水电资源,可以变四川自然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为实现全国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奠定基础。

(二)水电及天然气开发是四川能源发展的重点,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水能和天然气是四川的能源资源优势所在,水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天然气也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开发水电不但能够提供电力和获得防洪、灌溉、航运、供水、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能够促进四川的工农业发展,有利于节约油气、煤炭资源,这对于煤少油不足的四川省尤为重要。另外,开发利用水电和天然气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符合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大力加快发展水电和天然气,尤其是开发建设具有良好调节性能的水电能源是当前和今后四川能源工业发展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是四川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西电东送”战略促使四川水电在全国能源资源合理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煤炭65%集中在“三西”地区(山西、陕西、内蒙西部),水电资源70%集中在西南(云贵川藏),而全国水电资源的25%则集中在四川。但能源消费则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和华南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而这些地区能源资源却较为匮乏。因此,引入优质、清洁和廉价的西部水电,已经成为解决东部地区能源和电力紧张的重要途径。这样做,可减少“北煤南运”,既有利于我国西部水能资源优势的发挥,又有利于东部地区电网改善运行条件,减少环境污染,更有利于改善我国能源平衡格局。因此,“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必将加快四川水电开发,促使四川水电在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电力结构调整中扮演重要角色。

(四)能源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就电力市场而言,目前,全国人均用电量仅900kWh左右,无法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均用电量相比较(挪威人均年用电量23000kWh,西欧13000kWh左右),而四川尚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上海人均年用电量3000kWh), 四川省县及县以下农村年人均用电量不到100kWh,除川西地区农村人均年用电量165kWh外,其余地区人均年用电量均很少,川东地区只有34kWh,川南地区为64kWh,攀西地区为47kWh,该用电水平无法与城镇和沿海地区相比。可见,四川省电力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省外还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展快,对电力的需求量大,这些地区在缺电时期为解决燃眉之急建了众多的中小燃煤燃油机组,随着优化和调整电力结构,不少中小火电机组已在近年内被国家逐步强制淘汰,而国家电力公司又提出三年内不新开工火电项目,这就为四川水电进入华东、华南地区腾出了空间。

就天然气消费而言,随着加快天然气资源开发和管网建设及利用,全省县以上城市平均气化率由65%提高到85%以上目标的实现,民用天然气用量将会有很大的提高。火电装机比重及发电量的大幅度降低,燃气电厂的建设,燃煤锅炉燃气化改造以及积极推广CNG汽车等, 天然气市场前景广阔。

六、四川能源发展取向与思路

国家计委《“十五”能源发展规划》(征求意见高)提出:我国能源“十五”发展战略是:在保障能源安全的条件下,把优化能源结构作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西部开发。四川省《“十五”能源发展规划》(草案)提出:能源在四川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西部大开发,能源工业须先行。为实现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能源工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实施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水电开发,加大天然气开发利用力度,加速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开发和节约并重,建立符合全省能源资源特点的能源工业体系。目标是:努力实现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合理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为全省在西部大开发中国民经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能源保障,参与全国一次能源平衡。到2010年,把四川省建设成为多种能源协调发展、结构合理、利用效率高、能源工业成为四川省重要支柱产业的西部能源大省。

(一)电力工业。加快水电开发,调整优化电力结构,在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四川尽快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基地。贯彻大、中、小型水电相结合的方针,发展水电产业链,使其成为四川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优先开发调节性能好,技术经济指标优越,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水电工程,并实行大型水电开发和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相结合,重点开发雅砻江、大渡河、金沙江流域及一些调节性能好、电能质量高的中小河流。适当建设天然气电站。结合大型水电站开发,加强和完善省内主干输电网和“川电外送”通道建设,同时继续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继续开展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关停能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小火电。

(二)天然气工业。坚持“勘探、开发、利用”三者协调发展,加大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强天然气管网和调峰设施建设,提高天然气普及率。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发展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的天然气下游产品,积极支持发展民用和车用燃料,加大天然气利用力度,大力推进城市用气的发展,积极推动燃气电厂建设,保障天然气化工和工业燃料用气,增强天然气利用在国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煤炭工业。在煤炭生产总量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加快煤炭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关闭高硫、布局不合理及安全生产达不到要求的矿井;加快川南低硫低灰优质无烟煤的开发;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加快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加强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为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好资源准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工业生产及管理体制。

七、四川省能源发展及结构调整政策建议及措施

(一)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努力实现“西电东送”。要积极开拓省内电力市场。加大城乡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加快农电体制改革,实行和城乡用电同价,努力降低终端电价,理顺电价结构,切实取消各种乱加价和乱收费,继续研究制定鼓励用电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生产和发展具有高附加值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耗能奖品产品,提高水电开发利用的附加值。

在积极开拓省内电力市场的同时,努力实现川电外送。近期要抓住建设形成全国联网的契机,将川电通过华中电网转 送华东和广东,再争取四川与西北联网,最后通过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水电基地的建设,实现四川水电北送、东送和南送。为此,一是从有利于全国宏观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等方面出发,国家不仅要将建设西部水电基地,实现“西电东送”的水电发展战略列入国家宏观规划,也要将四川列入东部包括上海,广东等受电地区的电源规划,从而对四川水电的外送给予保障;二是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国家应逐步强制性开放全国各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市场,当负荷增长和关停小火电产生新的市场空间时,应从资源优化配置和环保等方面出发,优先吸纳四川等西部省区优质水电;三是规范市场准入规则和制定各项倾斜政策,当“西电”“东送”到东部电力市场的电价不高于当地电网平均上网电价时,市场就不应该排斥,而应给予“国民待遇”。

(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开放有序的能源市场。煤炭工业要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大集团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电力工业要通过调整市场结构以打破垄断,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以改善市场行为,积极推进“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输供分离、竞争供电”,逐步提高市场绩效。鼓励具备城市天然气经营从业资格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体进入城市供气市场。新成立的城市天然气经营企业,要依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组建;现有的城市天然气经营企业,可进行股份制改造;条件尚未成熟,目前不宜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也应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进行公司化和商业化运营。

(三)完善投融资体制,实现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健全和完善能源市场投融资体制,努力实现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实行差别贷款利率,延长还贷期限。拓宽利用内、外资渠道。通过转让经营权,出让股权、兼并重组等方式吸引投资,利用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尽可能多安排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扶持建设优质能源基地。

(四)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轻水电和天然气税赋。在一定期限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实行企业所得税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购置的固定资产的支出,允许在购置年度内一次性扣除固定资产中的已征增值税。取消不合理税费。

(五)抓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选好项目,认真论证,决不能草率上马”的原则,加强能源中长期规划工作,在勘探、设计、移民安置等方面抓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为加快能源开发和建设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六)重视政策引导,加强节能提效管理。继续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不断完善节能法规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执法监督,制定节能标准和规范,强制淘汰高耗低效产品,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其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广泛开展能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和以电、天然气代煤代油,促进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标签:;  ;  ;  ;  ;  ;  ;  ;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升级_能源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