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关系与党的执政方式前沿研究_政治论文

党政关系与党的执政方式前沿研究_政治论文

党政关系与党的执政方式前沿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政论文,关系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要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以保证通过科学发展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并进而完成中华民族的光荣复兴,必须要有先进的、科学的、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潮流相适应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作保证,尤其是加入WTO已经对我国各级政府的行为提出严峻的挑战之后,在各级政府适应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已经明确提出建立有限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的目标以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更成为党的建设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

特定内涵

工人阶级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是现代政党政治发展的产物,是对资产阶级政党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超越。我们这里所讲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问题,特指的是作为工人阶级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

一般来说,党的“领导方式”可以理解为党控制国家公共权力、联系人民群众的体制、机制、途径、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我们平时说的“党的领导”,实质上指的就是党对国家公共权力以及社会的总的领导,具体到领导的方式方法就是这里要说的领导方式问题;而“执政方式”则专指党控制、驾御国家公共权力的体制、机制、途径、手段和方法,我们平时经常讨论的“党政关系”问题,实质上指的就是执政方式方面的问题。党的领导方式的范畴要大于党的执政方式的范畴。

从历史上看,执政党执掌国家权力曾经有过三种方式:一是执政党位居政府之上,由执政党做出决策,而国家权力机关成了直接执行党的决策的工具;二是执政党根本不通过国家政权机关,而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及一切社会事物的职能,即所谓“党国”政治;三是执政党通过国家政权行使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即通过国家代议机关制宪、修宪及其它立法活动,以及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对法令的贯彻实施来实现领导。自政党政治出现以来,前两种执政方式在中外近现代历史上都给人类留下了极为惨痛的教训,它无法引导国家走出治乱循环的恶性怪圈,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悖,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潮流相逆,极不利于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最终也给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带来极大的危害。苏联东欧共产党最终失去执政地位与此是有直接关系的,台湾国民党在大选中落败的深层原因也在于此。所以,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的统一,是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的唯一科学的价值取向,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

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新生的人民政权,也只有共产党才能从根本上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这与资产阶级执政党是有本质区别的。但党和国家政权不同。党虽然在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同时,也从根本上代表着全体人民的利益,但这里所说的“人民”只是一个政治意义上的概念。从法律意义上来讲,党不是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的,不能完全代表全体公民。而国家政权机关是经过全体公民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选举产生的权力机构和权力执行机构,因此它在法律上能代表全体公民行使国家权力。党同国家政权的这种不同性质,决定了执政党虽然是领导全国政权和全社会的党,但这种领导只能是把党的正确的、先进的主张通过合法途径上升为国家意志,渗透到国家机关的活动中去,然后通过国家政权来有效执行国家意志去实现,而不能越俎代疱,去直接发号施令,去直接代替国家机关具体行使管理职能。

核心问题

政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就工人阶级执政党来说,我们的政党制度和国家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与资产阶级政党也有着很大的不同,那么,在我们党一党长期执政这样的政党制度前提下,我认为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三个方面:

——掌好权,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这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前提。我们中国共产党与全世界任何一个政党不同,党所执掌的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无数革命烈士的热血换来的,这是中国人民手里的一个法宝,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正像新中国成立前夕,在驳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白皮书中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政权“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是一个护身的法宝,是一个传家的法宝,直到国外的帝国主义和国内的阶级被彻底地干净地消灭之日,这个法宝是万万不可以弃置不用的。”也就是说,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进,必须有利于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而决不能相反。

——管好权,使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这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关键。就是说,我们共产党人的一切权力是受人民委托的,我们党所执掌的国家政权都是人民的权力。社会主义事业是有史以来最为壮丽的人类解放事业。广大人民之所以义无反顾、不惜流血牺牲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打江山,首先是为了摆脱经济上受剥削、物质生活极其贫困的悲惨境况,同时也是为了彻底推翻政治上的压迫,根本改变在政治上无权、任人随意宰割的屈辱地位。社会主义革命不同于历史上的其他类型政治革命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既不是封建统治者改朝换代的工具,也不是资产阶级为资本的增殖采取的政治行动,而是为了建立真正的人民政权,为了确立人类解放的政治形式。社会主义革命的政治结果只能是导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出现,或者为这种新型政治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当人民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真正独立了,真正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了,我们才说得上已经迈出了人类解放的第一步。那么在一党长期执政的政党制度前提下,如何使国家权力以符合民主政治原则要求的制度安排得到有效的理性制约和科学管理,以切实保证国家政权的人民主体性质不变质,就成为党的领导地位得以长期巩固的唯一合法性基础,就成为党改进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所要解决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用好权,使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这是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目标。在使国家政权得到科学的理性制约和科学管理、使党执掌国家权力的法理基础得到制度化的巩固以后,就要充分发挥我们政党制度中的强大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及国家制度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以最低成本最大效率地运作国家权力,使其为人民做最大的好事。周恩来同志在50年代初就曾这样说过,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所掌握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他说要想办法使我们党所执掌的国家政权,为人民做最大的好事而不犯或少犯错误。

那么,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解决好以上核心问题的最大难点是一党长期执政的政党制度如何与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实现制度上的有机结合。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党的执政就可以实现长治久安,党的领导地位就能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巩固,也就能一直赢得人民群众的真诚信赖和拥护;相反,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党长期执政的法理基础就会受到损害,作为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先进性也会逐渐丧失。

现实思考

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沉重灾难之后,我们才突然发现,一个我们曾经认为早已解决或根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什么是党的领导?党应该怎样领导?执政党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用什么方式执政才能做到善于执政?邓小平以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求实胆略和远见卓识,最早最明确地重新提出了这一重大课题。这不仅是对建国后形成的党的传统领导职能和执政方式的理性反思,而且向全党提出了转变党的领导职能和执政方式的历史性任务。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郑重地提出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问题,并不断深化着对执政党职能的认识,不断推进着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大多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纷纷失去执政地位的背景下,我们党不但经受住了考验,而且还取得了如此巨大的、举世公认的成就。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很突出,它们已经严重影响了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及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如党在执掌国家政权方面,放弃了过去一元化的执政方式,但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还很不习惯,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显得法理不清底气不足,党政关系难以处理。党在领导社会方面,放弃了过去大民主式的群众运动方式,但新的联系群众的有效机制还很不完善,通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人民群众所提供的理性的政治参与渠道还很缺乏,造成党群干群关系难以协调。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要着重做好五方面工作。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党的执政意识。什么是执政意识?我们党是一个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这个角度讲,执政意识首先就是要保证权力始终掌握在我们党的手中的观念。但是,经验表明,仅仅意识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到手的权力是否巩固,是否会得而复失,归根结底取决于党是否得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执政后的共产党必须负起执政的责任,努力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民利益的实现,才能牢固地掌握政权。从这个角度讲,所谓执政意识,就是明确地认识到执政党的地位和任务,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从“我们是执政党”这个前提出发。简单地认为执政就是掌握权力和强制性力量,就是由党来发号施令,甚至认为执政就是可以不受限制地为所欲为,都是错误的。因此,强化执政意识,必须对以往关于党的建设的观念进行反思和清理。历史上,我们党在党的建设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问题只在于,这些在我们党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年代里行之有效的经验,在今天我们党领导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需要重新认识。有的经验必须继承,并且要大力弘扬;有的则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来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说,强化执政意识,就是要努力从习惯于武装斗争的思维真正转向工人阶级执政党的社会整合的思维上来。这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思想观念上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等于改革没有了明确的方向。

其次,着力理顺党和公共权力的关系。党是整个政治体制的核心。理顺党和公共权力的关系,是科学构建我国现代政治体系的关键,是正确体现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关键,也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化的关键。以往党的建设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此有着直接的和间接的联系。例如,从宏观上看,与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相关的问题包括党群关系、干部制度改革、消极腐败现象等;从微观上看,有政企关系、基层党组织建设等。这些问题能不能最终解决,首先要看我们能否正确处理党和公共权力的关系。正因为此,这些年来,随着其他各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如何正确处理这一关系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化。在有些方面还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例如村民委员会实行直接选举,不但使乡村公共权力运作进入了法治轨道,激发了农民群众的政治积极性,而且从根本上推动了党群关系、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此外,如,实行“双推双选”、“公推直选”,干部考任制,任前公示制等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理顺党和公共权力的关系,核心是理顺权力授受关系。权力机关的权力来自谁,就向谁负责。党的权力机关的权力由党员授予,政府权力机关的权力由公民授予。它们分别向党员和公民负责。如果名义上的权力来源和实际上的权力来源不相符合,就必然使权力授受关系发生混乱,导致施权者不负责任,不受监督,乃至滥用权力。对我们经常使用的“党政分开”也应该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党组织和政府组织的权力来源是不一样的,因而施权者对之负责的授权主体也不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同一施权者不能同时向两个或多个授权主体负责。关键在于行使某种权力时对这种权力的归属要有清醒的认识。只要权力授受关系是明确的,就不会发生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过去我们较多地把“党政分开”理解为职务分开,或公共权力的内部分割,这是不准确的、片面的。相反,在权责明确的前提下,执政党党内职务与政府职务相互交叉,是维系政府高效运作的通用做法。在理顺权力授受关系之后,还要把这种关系作为权力运作的根本原则确定下来,据此对权力运作本身进行监督和制约。这种监督和制约应当能够充分体现授权主体的权力和意志。只有这样,遏制权力腐败才有足够的力度。这是我们党当前正在进一步探索的重大课题之一。

复次,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格局。在理顺党和公共权力之间关系的前提下,坚持党的科学领导,就是要完善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格局。所谓“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实际上就是党委起领导核心作用,对整个国家的政治运作进行控制和协调。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依法治国方略,通过法定程序影响立法,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管好在国家政权机关中工作的党员,通过他们的行为,体现党的影响;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等等。

再次,把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落实到制度上。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固然是不可或缺的方面,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体制。一个领导现代化的党,不能没有一套科学的运作体制和机制。过去的实践已经表明,如果体制不科学,机制不健全,不但出现错误决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就是本来正确的目标和要求,也会在执行中发生变形。因此,如何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科学化和制度化,是党的建设中需要着力探讨的又一个重大课题。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实践,都在这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最后,加大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力度。当前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解决,比如民主集中制执行过程中的民主不够集中也不够的问题、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党的组织意图在人大实现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提高与政治参与渠道不畅的矛盾问题、如何有效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要求以实现广泛代表性的问题等,都有赖于党内民主制度的率先健全和完善。在我国独特的政党制度背景下,党的建设尽管要注意借鉴人类创造的积极政治成果,但决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制度。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政党合作制度,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既成事实,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由此引出的问题是,在共产党一党执政的条件下,谁来监督执政党?谁又能够监督得了执政党?一党领导与人民民主的真正的结合点在哪里?党通过什么合理的方式有效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答案是首先发展党内民主。党内民主制度的完善,是既能够在改革中一面使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一面又可以有效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安全通道。而党内民主制度的率先健全和完善,则需以党代表大会为基本的制度载体,实现以党内选举、弹劾罢免、任期为一体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的突破,着力建立健全党内理性的政治代谢机制(在执政党的各级领导人由过去的权威性领导人格向今后的法理性领导人格过度的过程中,这一机制的建立显得尤为迫切),保证通过党内民主的发展,基本解决选好人管好人用好人的老大难问题,以达到掌好人民权力管好人民权力用好人民权力的期望,并为各级党的领导人和领导班子奠定执掌各级人民政权的法理基础。当然,党内民主不断拓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人民民主不断推进的过程;而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应该是建立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良性互动机制,最终走向人民民主。当然,党内民主制度的这种健全过程应当循序渐进地展开,并且这一过程应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

标签:;  ;  ;  ;  

党政关系与党的执政方式前沿研究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