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533000
摘 要:合唱是高校音乐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视唱练耳、发声技巧等音乐基础知识。而情境创设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以直观方式模拟的一种场景或氛围。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以情境创设在高校合唱教学中的作用为主旨,分别从内涵解析、现状分析和策略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剖析,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合唱排练技巧和常识,进而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达到合唱教学中“声”与“情”的彼此呼应。
关键词:情境创设 高校 合唱教学
一、情境创设在合唱教学中的内涵解析
1.情境教学概念
情境创设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而模拟的一种场景或氛围。最早对教学中情境进行阐释的是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就是让学生与自己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问问题和回答问题来寻求问题的解答,这与孔子提出来的“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有一定的相似性。西方教育学家柯林斯、布朗和杜基德在论文《学习文化与情境认知》中最早提出“情境教学”这一概念,他们认为知识的学习不能在孤立的环境中进行,必须要在最好的情境中产生才有意义。这也就强调教师要想办法结合知识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易于理解知识的情景,使课堂教学生活化。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一些有助于情境创设的平台,如多媒体、语言、动作、环境等因素,进而搭建一个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场景或氛围,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
2.合唱情境教学概念
合唱是指一群歌唱者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分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两类,常有指挥。合唱的每一个声部都有它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作用,并且注重各声部旋律的谐和性,被誉为“人声交响曲”。从西方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复合唱风格,到巴洛克时期的清唱剧,再到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以及浪漫主义晚期马勒的《大地之歌》,合唱音乐作品不断从小型化向大型化迈进。合唱也是当今音乐体裁形式中普及性最强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合唱作为高校音乐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对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合唱情境创设教学通过合唱教学与教师设定的情景相结合,向学生讲解合唱指挥知识,让学生体验合唱音乐知识的美感和魅力。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完善学生的音乐知识构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合唱训练中的情境创设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1.情境创设进行合唱教学的基本要求
情境创设在合唱教学中有时候并不是简单的或者任意设定一个情境就可以达到目的,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沿着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合适的情境,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情境融入到情境中,对情境内容进行感知、思考和探索,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在情境中的体会提出新的问题或者认识。其次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认识进行引导,让学生获得新的认知体验,经历整个情境探索过程。最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对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进行调节,产生情绪共鸣。
2.情境创设原则
有效性是情境创设的主要原则,毕竟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最好地教学方式中掌握合唱知识。常见的能够体现有效性原则的有:情境内容是否丰富多彩,情境内容是否与教学大纲内容相一致,情境的设计是否直观、具体和形象,情绪和情感上是否能够引起师生共鸣。所以情境创设的原则一定要紧跟教学内容,在环节上要层层递进,使教学效果高效。
三、合唱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1.练声环节中的情境创设
(1)呼吸训练。呼吸是歌唱艺术的基础,也是人体发声的源动力。古人有云:“气者音之帅也”,说的就是歌唱中气息的重要作用。虽说合唱中的歌唱与真正的专业性的声乐专业歌唱有一定的区别,但在呼吸训练上却是非常相似的。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几种情境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一是无声呼吸训练,教师指导学生在放松状态下用口、鼻垂直向下呼气,吸气量不深不浅,只呼吸不发声。在吸气时要保持气息缓慢呼出,注意节省用气,做到需要换气时再换气。最后再进行快呼慢吸、快吸快呼或者慢吸慢呼等进行发声练习。二是有声呼吸训练,有声训练包括连音训练、顿音训练和连顿训练三类。连音训练主要练习气息的保持力,使学生能够在演唱抒情、深沉的歌曲时能够连贯。谱例1就是连音训练谱。
谱例1:
顿音的训练主要是练习膈肌和气息的灵活性,主要针对合唱作品中的跳音进行专门训练,连顿训练主要是连音和顿音一起训练,同样也是为了练习气息的灵活性。
(2)发声训练。发声训练是合唱教学的基础,对比与交响乐队中的乐器,在合唱队里,人声既是“乐器”,又是“乐器”的演奏者,由此可见,人声在合唱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增说过“歌唱的训练过程,很大部分是‘乐器’的制造过程,制造和演奏这个‘乐器’,可以说就是我们歌唱发声的全部内容。”在发声训练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如何呼吸的基础上,可以创设一些发声的情境。如让学生以平常的气息发出韵母“a”,声音要清脆明亮,反复训练多次之后,再进行闭口的声母“m”的练习,教师可以根据训练要求设定长音和短音交错练习。另外还可以配合力度自行调节音量的大小,最终使学生的发声符合合唱教学要求。
(3)共鸣训练。共鸣是指发声器件的频率与外来声音的频率相同时,引起同时产生振动的震动现象。在歌唱的过程中,人的口腔、鼻腔、咽腔、喉腔、胸腔以及前额都有着共鸣作用,还可以通过舌根、软腭、舌头和共鸣器官一起调节共鸣。在进行共鸣训练时,教师可以设定让学生模唱高低不同的音来找到共鸣位置,将声音集中在头腔共鸣里面。再之后分别做闭口哼鸣和开口哼鸣练习,在分声部练习哼鸣时教师要注意音色的统一。
(4)咬字吐字训练。在合唱教学中,由于歌词与旋律的同步性,咬字吐字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合唱的整体音色效果,而吐字咬字的训练一般在歌曲排练中进行学习和纠正,有时还会将吐字咬字的内容放到练声中进行训练,要尽量做到合唱队员语言统一。在大多数情况下,咬字吐字是一体的,主要在发声上存在区别,吐字吐的是韵母,而咬字是咬声母。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如果在吐字咬字上有问题,那么就会导致整个合唱各声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排练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定这样的一些情境,让学生反复练习韵母a-e-i-o-u,在教师指挥手势作用下,同时发声,同时收声。
2.视唱环节中的情境创设
视唱是合唱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一首合唱作品来说,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队员,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分声部视唱训练,再进行合排。对于高等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发声练习可能难学一点,但视唱练耳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课,学生们的视唱都不会差,但对于多声部的合唱作品要确定好调才能先唱谱的,不可能什么作品都是C大调。怎么确定调性的统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在手机上安装钢琴APP软件,这样直接拿着手机直接唱谱。
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情境这条主线,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合唱,解决学生在合唱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合唱排练技巧,进而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教师合唱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余开基 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5月。
[2]刘波 合唱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7月。
[3]马革顺 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5月。
作者简介
韦玉林,女,1968年生,广西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音乐。
论文作者:韦玉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总第3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情境论文; 合唱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咬字论文; 声部论文; 共鸣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总第3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