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论文_胡金玲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 411000

【摘 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58例患者分为系统护理组(n=29)与常规护理组(n=29),后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前者予以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入院时,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在出院后,系统护理组FEV1(%)、左室射血分数(%)与6MWD(m)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要做到早治疗,并予以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这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老年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护理措施

慢性肺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之为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多由于肺部慢性疾病等致使肺循环足迹增高,右心室肥厚扩大,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右心衰竭。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多见于老年患者,发病快速、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情变化快,且患者死亡率非常高。为了优化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必须要对此类患者予以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本组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关于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共计58例,男37例,年龄为63~85岁,平均年龄为(73.2±5.8)岁,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为(5.8±2.7)年,其中21例有高血压、13例糖尿病。排除标准:精神行为异常者;合并严重脏器损伤者;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58例患者分为系统护理组(n=29)与常规护理组(n=29),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疾病等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不会对护理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1.2 治疗与护理干预方法

对于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包括强心、利尿、祛痰、抗感染、纠正机体紊乱等疗法,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用药。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系统护理组,采用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病情观察与功能锻炼

使用24h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定期监测体温变化,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调节好氧流量,控制好外周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尿量的变化情况[1]。考虑到患者在发病时,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因此,在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采取呼吸肌功能锻炼康复指导措施,鼓励患者采用腹式呼吸法,还可以采用吹气球锻炼法,提升患者的呼吸功能。

第二,心功能锻炼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其及早下床活动,活动量要逐步增多、循序渐进,在出院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锻炼,以散步、太极拳等温和的活动为主,散步要保持6min以上,实际情况根据患者体力、病情与耐力来决定,在活动时,要有家人的陪护,避免出现意外[2]。

第三,心理护理与社会支持

本组患者为高龄患者,此类患者心理更加脆弱,需要护理人员与家人的关爱,在发生心衰时,患者容易出现严重的焦虑、紧张情绪,加强心理干预非常重要,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其康复。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根据其病情、心理状态开展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与家属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疾病的发生原理与预后,消除患者的恐惧感。鼓励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必备的心理支持,多陪伴患者,提升治疗与护理依从性[3]。

对比两组心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包括FEV1(%)、左室射血分数(%)与6MWD(m)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入院时,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在出院后,系统护理组FEV1(%)、左室射血分数(%)与6MWD(m)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指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心率加快、少尿、气喘、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为主,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为了优化治疗效果,需要辅以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意识清醒之后,即可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患者病情出现变化,作为护理人员,要实时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干预,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心理护理,辅以精心的护理,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4-5]。本研究显示,在入院时,两组心肺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在出院后,系统护理组FEV1(%)、左室射血分数(%)与6MWD(m)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对于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要做到早治疗,并予以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这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苏雅拉其其格.老年慢性肺心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1,16(15):221-223.

[2]江发英,黄浩.7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加强护理的效果[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4(05):459-461.

[3]Antonette M.Zeiss,Dolores Gallagher-Thompson,Steven Lovett,Jonathon Rose,Christine McKibbin.Self-Efficacy as a Mediator of Caregiver Coping: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n Assessment Model[J].Journal of Clinical Geropsychology.2012,24(3):49-50.

[4]Labrecque Manon,Rabhi Khalil,Laurin Catherine,Favreau Hélène,Moullec Gregory,Lavoie Kim,Julien Marcel.Can a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mprove quality of life?.Canadian respiratory journal:journal of the Canadian Thoracic Society.2011(28):113-114.

[5]吴秋涵,徐永能,罗春艳,黄巧.高龄卧床患者鼻饲自制匀浆膳食鼻饲量和间隔时间的探讨[J].护理学报.2013,3(20):377-378.

论文作者:胡金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7

标签:;  ;  ;  ;  ;  ;  ;  ;  

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论文_胡金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