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阳
(吉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吉林吉林 132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方法及临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8月—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8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病患,所有患者和其家属均知晓且签订同意书,所有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85例患者均动脉瘤均成功封闭,术后3个月经过GOS预后评分,有43例患者为5分,30例患者为4分,10例患者为3分,2例患者为2分。结论:采取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可减少再出血、病死率以及致残率的发生,对于患者尽快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破裂
【中图分类号】R6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161-02
导致颅内动脉瘤患者死亡或者残疾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颅内动脉瘤破裂,虽然影像学、血管内治疗以及显微外科的快速发展使得其治疗效果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脑血管患者的病死率中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死亡的比例依旧比较高[1]。我院在2013年—2018年对8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实施了显微手术,并进行了术后随访,下面就手术方法和临床预后情况进行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我院在2013年8月—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8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病患纳入研究,其中男50例,女35例。患者年龄在33~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1±2.01岁。患者症状表现以恶心、呕吐和突发性头痛,且有显著的脑膜刺激征,个别患者还出现间歇性意识障碍。所有病历均在其授权委托人知情下签署本次研究的同意书,可配合完成整个研究。已排除有手术禁忌症患者和伴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显微手术,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前使用脑室外引流或在患者腰间穿刺置管两种方式来释放脑脊液。在手术期间以快速静脉滴注的方式常规使用甘露醇降低患者颅内压。对于有血肿且血肿比较大的患者,扩大翼点入路,同时清除部分凝血块,当颅内压缓解以后再实施手术。术中开颅去掉骨瓣后将硬脑膜剪开时要充分,以便其能够将侧裂充分暴露于显微镜下,随后小心开放侧裂池,缓慢释放脑脊液,接着对蛛网膜下腔内的血肿进行清理,注意在清理时应谨慎,注意保护血管。在手术期间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蛛网膜粘连,避免过度牵拉,否则很容易使动脉瘤再次破裂并出血。在手术过程中控制好患者血压,避免过低引起低灌注、过高引起动脉瘤破裂,必要时短时间临时阻断动脉瘤载瘤动脉近端,从而避免再次出血。处理好积血以后,按照顺序暴露载瘤动脉近端和远端,对动脉瘤的瘤颈充分进行解剖,注意在解剖时必须精确且温柔,从而确保责任动脉瘤能够清晰并且完整的暴露。紧接着在瘤颈位置仔细分辨血管和血管交通支,把视野调至高倍镜下对血管进行分离,以能放置瘤夹大小作为标准,针对患者动脉瘤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瘤夹,同时准确用瘤夹把瘤颈夹闭。夹闭后要确认无误夹,确认载瘤动脉无狭窄。在手术中如果患者脑血管发生严重血管痉挛,术区可灌注尼莫同溶液,从而缓解血管痉挛。手术结束后实施抗血管痉挛、促血液稀释和抗感染等治疗。
1.3 评价指标
以GOS预后评分标准在术后3个月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价分析[2]。
2.结果
本次研究85例患者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在手术期间有29例患者发生动脉瘤破裂,其中有17例患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且伴严重粘连,所获颅内压缓解效果不是很理想,剖离暴露患者动脉瘤时发生出血,另12例患者在瘤夹闭合手术过程中出现破裂。这29例患者均通过有效的处理,及时夹闭了动脉瘤。术后3个月经过GOS预后评分,有63例患者为5分,10例患者为4分,8例患者为3分,4例患者为2分。
3.讨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可引起颅内出血,导致颅内压上升,破坏颅内脑组织,致死率和致残率均比较高。有研究报道,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中如果可及时发现诊断该病,采取相应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4]。本次研究笔者选择了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显示,85例患者均动脉瘤均成功封闭,术后3个月经过GOS预后评分,有43例患者为5分,30例患者为4分,10例患者为3分,2例患者为2分。关于颅内动脉瘤破裂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预后,很多学者都认为其预后的好坏和手术期患者自身情况、术中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关系,针对这种情况,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时,必须要做好手术前的工作,围手术期控制患者饮食、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在和外界的接触上尽量要少。
总上言之,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中采取显微手术治疗,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手术要求进行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颅内压情况,减少致残率以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孙强,陈磊.对比显微手术、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12(3):165-166.
[2]朴金伟,杨忠庆,张卫东.对比显微手术、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J].医药前沿,2018,45(6):234-235.
[3]田涛,彭汤明,包堃旸,等.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J].智慧健康,2018,10(2):41-43.
[4]李光远,张潜,吴长山,等.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处理策略[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17(4):252-254.
作者简介:张德阳,男,汉族(1986.10.19生-),吉林省吉林市人,汉族,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面的研究.
论文作者:张德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动脉瘤论文; 患者论文; 颅内论文; 手术论文; 血管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术后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