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路港建设有限公司 413100
摘要:软土地基的处理在我国路桥建设中非常的重要,地基的质量往往也直接影响了路桥施工过程中的建设速度与竣工后的使用寿命,加强对路桥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的研究,有利于提高路桥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围绕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展开分析。
关键词:路桥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1、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概述
软土地基是路桥施工中常见的地基类型,主要是指含水量较高,土质松散,土壤缝隙大的土质,其主要组成部分为淤泥或者软性粘土。软土地基不能满足路桥工程施工的需要,往往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软土地基的天然孔隙比较大,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天然含水量较大,一般在35%左右,承载能力较低,压缩性比较高,介于0.005至0.02之间。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软土地基容易出现下沉、失稳现象,如果不处理好,会严重影响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由于现代路桥施工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施工中更加重视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确保路桥施工质量。
2、软土地基处理的一般原则与要求
由于路桥工程施工软土层厚度大且分布广泛,存在土体强度低,高填方引起地基沉降量大,地基稳定难度大等特点,根据设计要求,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应以控制地基稳定与消除沉降为重点,在施工中应加强地基的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并与专业监测单位密切配合,使地基强度增长与地基填筑速率相适应,确保地基稳定,沉降符合要求。
在有利于软土地基施工季节进行施工,可以让地基有充分的固结、沉降时间。在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对软土地基表层硬壳层的损坏,应按施工图纸施工,综合进行,并应认真注意以下要求:
2.1进行详细周密的现场试验、地质调查,选出有代表性的地质资料,根据地质资料,结合气象、水文资料、工期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选择最佳的设计施工方案。
2.2对地基施工提出双控指标,既有弯沉指标控制要求,又有压实度要求,强调路面基层与地基的整体强度检测。
2.3根据各路段的软土物理力学指标、土质分析、厚度、工程造价,施工条件、工期等因素综合分析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选择浅层处理,若不能则考虑深层处理;二是分期修建,第一期作路堤与简易路面,第二期再作高级路面。
3、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的处理措施
3.1施工前选择合适的施工处理方案
在现场地质地貌勘测完成之后,通过各种数据的计算和分析,科学对比各种软土地基施工的处理方法,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既可以是某一种施工方法,也可以是多种施工方法的组合,同时要对施工周期、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和技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施工过程中处理措施
3.2.1砂垫层法
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1.2m左右厚的砂垫层。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①如采用机械施工,在确定砂垫层厚度时,应考虑机械的重量,轮胎对地面接触压力,偏心程度及软土地基表层强度等。在极软地基上,仅用砂垫层来确保大型施工机械的通行,往往需要较厚的砂垫层,是不经济的,所以常与表层排水或敷垫材料等法并用。
②砂垫层施工时应设放样板。摊铺作业一般采用自卸汽车与推土机联合操作。要尽量做到均匀一致。用透水性差的粉土作填料时,其坡脚附近的砂垫层一旦被土复盖,就有可能妨碍侧向排水,因此对砂垫层的端部要妥善处理。
3.2.2表层处理法
在填筑路基前,开挖水沟将地表水排除,降低地基表层含水量,采用透水性好的砂砾填充,以确保施工机械的作业条件。在软土地基顶面铺设厚度为0.6m~1.0m的砂垫层或土工布等化学物质,使它成为软土层固结所需要的上部排水层,这样能有效缩短固结过程。当路基为粉土类土,透水性不好时,路堤坡脚附近砂垫层被路基覆盖,可能会阻碍侧向排水,必须注意好砂垫层端部的处理。
3.2.3夯实处理法
夯处理法适用于具有孔隙大、含水量充分的软土地基。夯处理法的一般方法是重锤夯实。这种夯实处理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具有操作方法简便、原理简单易学,且夯处理法的处理效果明显的特点。夯处理法是一种利用重锤对土地进行锤击,增加土壤深层的冲击力,排挤土壤空隙的处理方法,此法能使土壤中的气体和液体有效的排出,增强土壤的凝结度。
3.2.4水泥粉喷桩处理法
这种方法就算使用水泥以及石灰等材料当做固化剂,使用一些专业的搅拌设备将其进行固化剂和软土的搅拌,经由软土和与固化剂在搅拌时候所查实呢过的化学反应将软土固化,这样就能够保证软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与稳定性,使其转变为硬土基地。
3.3施工后期验收
在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完成之后,一定要注意工程验收工作,组织相关参建单位和专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相关施工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测量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对于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分析和汇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修正,促进软土地基施工质量安全的提高。
3.4软土地基处理后的改善措施
为了避免道路建成后出现较大沉降从而会影响道路的标高,因此我们必须在对软土地基处理以后增进改善措施,解决道路的后期沉降。增加预压堆载高度:为避免道路在使用期间沉降量较大,可以考虑采取超载量增加1m中砂办法来加速原土地基前期的沉降量,减少地基达到80%固结度的实践。在加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等速进行,并预埋沉降杆及边桩对土体进行沉降观测,避免因加载过快而导致土体的破坏。
4、工程实例分析
S228沅江市至宁乡青华铺公路沅江段工程B合同段位于桩号14+060处,长度467米,淤积严重,可以将其软土层给划分为四个层次:
4.1素填土,主要是亚粘土和淤泥质土组成,厚0.8m。
4.2粘性土,厚薄不均,局部有细砂,颜色较灰,厚1.5m。
4.3淤泥土质,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含有贝壳,颜色是灰黑色,厚6m。
4.4淤泥质细砂层,流塑状态、局部有薄层细砂,呈黑色,厚1.6m。
该合同段工程桩号14+060处地质条件相对较差,这次工程使用的是水泥粉喷桩法。水泥粉喷桩直径是0.5m,桩长10m,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一次性加固面积为0.2平方米,一共设桩330根,每米的水泥掺量约是54千克,工期为15天。竣工后,根据观测资料,地基实际沉降量低于10mm,预计其最终沉降也不会超出20mm,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
结束语
路桥工程建设施工中常见的地质问题是软土。软土层的土体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等特点,这些特点严重影响了路桥路基的承载力,因此,通过相应的处理措施,改善加固软土地基的土质情况和地基的承受能力,保证我国路桥良好建设与运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楼苏.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J].中华民居,2013.
[2]刘金波.浅谈路桥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3]王江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4.
论文作者:段立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土地论文; 地基论文; 土层论文; 措施论文; 土质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固化剂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