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龙飞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龙飞

广河县回民第六中学 甘肃 临夏 731100

摘 要:体育实践课由于具有群体性、竞争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是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付诸实践直接接受时间的检验。

许多资料表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已到了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时候。在中学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深化了体育教育的文化内涵,也为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了一种新的途径。

一、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1.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体育锻炼中从事每一项运动都要求运动者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迅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2.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体育锻炼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忘我地投入到运动中,并产生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享受,这是一种在学习、工作交际中产生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3.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当稳定的,在适应社会人格的形成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增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体育中运用的途径与方法

1.通过艰苦性的运动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个体意志行动中稳定的、具体的品质特点,是克服困难完成各种实践活动的重要的心理条件,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练习中出现呼吸不畅或“极点”时要注意及时鼓励,使其坚持下来,直至跑到终点。

2.通过体育教学外显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情感动力与自控能力。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具有年轻人共有的情绪和情感特征,情感丰富,幼稚、复杂、不稳定,对人、事、社会现象十分敏感和关注,对友谊、爱情、美、正义等的追求十分执着,情感体验深刻、强烈,情感容易外露,喜怒哀乐常形于表面,在外界刺激下易冲动,凭感情用事,过后又后悔不已,情绪起伏波动较大。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感动力和自控能力。

3.通过体育教学竞赛的特点培养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挫折承受力。由于体育教学中的竞争充满乐趣,从而使学生乐此不疲地参与竞争,并通过自己能力的发挥、通过胜负感受刺激并鼓舞自己的斗志。胜利的欢乐能增强信心、激励勇气,失败的痛苦能培养挫折承受力。通过体育竞争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作努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挫折承受力和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

三、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比如田径教学能培养中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吃苦耐劳等良好心理素质。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可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

2.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心理健康能产生不同的影响。(1)小群体互助学习法。它加强了对责任感、创造力、协同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2)模拟训练及意念训练法。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了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3)创设情境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其获得积极的感受和意识,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并最终内化为认知结构,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

3.不同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1)强调改变练习的背景,能提高学生心理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2)加强角色和地位的互动性,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和善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品质。(3)利用异性效应组织练习,使学生在异性面前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弘扬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并发展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4)引入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有利于中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教育渗入是体育教育成败的关键。为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中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提高各种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和指导中学生适应和自我心理调节,逐步消除他们在学习与发展、人际交往、情绪、贫困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于勇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湖北体育科技,2005,(3),343-345。

[2]刘为明 李平 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2),36-37。

[3]李安民 等 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运动员自信心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

论文作者:龙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  ;  ;  ;  ;  ;  ;  ;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龙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