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新苏南快速发展的核心优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南论文,快速发展论文,资本论文,核心论文,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乡镇企业为特色的“苏南模式”曾经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这一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地变化。从“昆山之路”开辟对外开放新天地,到“江阴板块”崛起资本市场;从华西村长盛不衰,到苏州市的“一体两翼”协调发展;从常州中小企业群体走向国际合作交流,到镇江沿江工业项目大推进,这些无不显示出苏南在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按苏州去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00美元计算,这个地区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很多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在分析了苏南的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不断地自我扬弃的艰辛探索后认为,他们创造的新苏南,其先导和影响,超出了苏南乃至江苏范围,具有全国性的意义。
那么,苏南何以会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她的优势又在哪里?有些学者把它概括为四个字:社会资本——即由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信用、配套能力、训练有素的技术、管理人才以及不同形式的发展“集成块”等因素组成的一种资本。这种资本一经与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融合,便为后者提供了极为广阔的舞台。
文化——外在与内在魅力的聚合
苏州本是人文荟萃之地。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苏州的粉墙黛瓦、苏州的园林、苏州的小桥流水,还有苏州人的典雅倩丽,无不给人一种别致的文化享受。苏州的拙政园等9座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首批19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明基电脑营销总部总经理曾文祺第一次来苏州,晚上坐车看到两边绿树森森,使他很高兴,说台湾已经没有这样的景象了。去年10月,曾文祺在苏州召开经销商大会,他给每个经销商发一辆自行车,带领他们骑车游览苏州城,然后请他们到一家园林的茶肆里听评弹,又安排他们夜游京杭大运河,他说这就是苏州的优势。
江阴呢,江阴虽然没有像苏州那样的园林,但人的内秀却决不比苏州逊色。这里的阳光集团就在生产文化!阳光集团是生产呢绒的。前些年,他们以与意大利同样的机器、同样的管理却生产不出同样的产品而求教于意大利同行,人家一句话让他们茅塞顿开:“你们生产的是布,我们生产的是文化。”这使他们明白了,这好比中国人写汉字,一般人写出的是字,而书法家用同样的纸笔墨,写出的却是艺术品。而要使生产变成如同艺术创作,那该需要多么精细的管理,多么一致的价值认同,多么虔诚的心到神凝。然而,他们做到了,他们现在的一匹布换一辆轿车。180支高支薄型呢绒一米卖2200多元,60米的一匹布售价超过13万元。
还有华西村。按说一个小小的村有怎样深奥的文化含量。但你千万别小瞧了这个村。每年到这里来观光考察的达100多万,旅游收入高达1亿多元。人们来这里看什么呢?看她的体制创新——“一村两制”:既有由集体经济过渡产生的股份制经济,也有个体经济;看她的企业经营——58家企业无一家亏损;看她的改革思路——“抓大扶小”:他们认为,国家针对国有企业现状提出的“抓大放小”方针,到村一级,再“放小”就不合适了,改为“抓大扶小”;看她的经济奇迹——350户人家,1500口人,45亿的销售额,5亿元税利。你能说这里没有文化,这里的文化深着哩。很多到那里考察过的人说,他们文化的核心就是八个字:共同富裕,实事求是。
看来,文化有外在的表现,也有内在的蕴含。这对一些欠发达地区的领导们是否有所启示:将资源、知识转化成价值是大有文章可做啊。
基础设施建设——在“一体”上做文章
还在80年代中期,当时的昆山县领导就从国家办特区中受到启示,在老城区以东划出一片土地,创办工业开发区。这可是自费开发,但他们在“富规划,穷开发”的思想指导下,在城市建设上坚持高起点,舍得下本钱。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区达到了供水、排污、供电、通讯、道路、燃气、有线电视、土地平整的“七通一平”。他们认为,除了其它条件,高品位的城市生活,优美的人居环境是吸引人、留住人的重要因素。如今的昆山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创建城市、国家环境模范城市,空气质量常年达到一级标准。明亮的街道,宽阔的马路,生活设施和场所一应俱全。这里有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大戏院、体育场、游泳馆,还有高档的宾馆和华丽的别墅。
苏州可能更具特色一些。苏州是紧靠老城区向东西两个新区开发。为了确保建在一片泽国的工业园区成为高标准、高水平的世界一流开发区,从一开始就坚持了“两先两后”的原则:即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经5年努力,以5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在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将供电、供气、供热、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等管线一次性深埋地下,实现了“九通一平”。而我国其它一些开发区多以土地为资本,空转启动,往往是“先地上”,在得到资金后再搞地下,造成反复改造,浪费惊人。
新区建好后,老城区15万居民迁移新区。新区老区形成了一体。在苏州,你既能在老城区看到老外们与苏州人一起购物买菜,又可在新区看到苏州人上下班上下学乘车往来。
近几年,苏州、无锡、常州等地还将这种“一体化”向农村扩展。他们以城市为骨架,实施"1530"工程,即全部乡镇15分钟内到达快速干道,30分钟到达高速公路。在通信方面,他们以电话网、移动网、智能网、宽带多媒体网组成现代化通讯网。在苏州,只有209.5万人口的城区,就有200万移动电话用户,几近人手一部。
对这种“一体”性,我们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布局,而是一种开发战略。学者顾策指出:“开发不是在空地、荒地上生产财富,而是依托既有的‘地盘’和资源来实现财富的再生。”开发也不是开发区一枝独秀而不及其余,而是将新老城区以及中心城市与乡镇相互化合,从而激发产生巨量财富。现在,苏南在开发区的建设上又向前迈了一步,即由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政策优惠转到了体制机制创新、功能配套开发、产业特色独有上来。可以料定,再过几年,整个苏南在吸引投资方面将更具竞争力。
政府的服务与信用——诚心希望投资者赚钱
一天,一家英国公司到昆山考察投资环境,提出一月后要有五六名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的本科生、研究生在昆山接受他们的面试。开发区领导到全国求贤,一个月后,竞有17名高才生站到了英国老板面前,且个个出类拔萃。
2002年春节前,台湾台塑董事长莅临昆山,他是来了解在此投资18亿美元的台塑南亚工业园的建设情况的。起初,南亚公司在大陆选点时,想了解一下昆山市政府的办事效率,公司总裁吴庆成从台湾发来一个传真,说还有几个问题不十分清楚,要求尽快予以答复。昆山第二天就给予了回复。吴先生十分诧异,说这样的办事效率台湾达不到。于是,昆山在只有七分之一的选址机率中中选。
一次,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人员在香港介绍情况,说在园区中办一个项目一般只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一位有意投资的外商不信,说如果按时办成,他私人请吃一桌价格高达2万港元的香港最好的鲍鱼。结果两天就办成了,他心服口服,很快就投资了两个项目。
无论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兴办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记者在苏南强烈地感受到,这里的各级政府恰恰是一个心思的希望投资者赚钱,你赚的钱越多,我的发展就越快。如果办一个项目,要跑无数个部门,盖几十上百个章,到处是关卡,都想吃唐僧肉,谁还敢在你哪里投资!
很早以前,苏南各级政府就意识到,苏南同全国一样,早先的“政府动员经济”的成份是比较浓的,而要提升市场经济程度,关键是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定位问题。因此,他们在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换中,确定了亲商、法制、诚信的工作思路,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更不错位。
亲商,一是组建高素质的招商队伍,二是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为了主动为外资投资者服务,昆山市不仅在市区、开发区设立招商办公室,全市15个镇也都设有专门机构,市里派干部到乡镇指导招商引资工作。乡镇招商人员跑到各个旅游点或大使馆、领事馆周围同海外人士交朋友,进而从中发现有投资意向的外商;他们还到海关、商检、台办、侨办、银行、环保等外商光顾的地方建立联系,从中寻找外商投资线索。
觅到投资者后,政府立即启动“一站式”服务体系。即从最初的项目申报开始,直至项目投产,实行跟踪服务。如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家日本电子公司在厂房尚未建成时,订购的大批设备先已到港,如不及时提货,就要交纳不菲的滞港费。跟踪服务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为他们联系厂房临时存放,该公司十分满意,后又增加了1400万美元的投资。
法制,就是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和个人行为。首先,苏南各市县开发区和政府各级管理人员一律与盈利性经营活动脱钩,开发、经营则完全由开发公司承担,自负盈亏,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其次,开发区的人事、财务、基建、政府采购等一律实行透明而规范的办事制度。如财务实行会计委派制,基建、政府采购实行社会公开招标制。为了实施监督,他们请投资者评价干部,评价不佳或有违纪投诉,坚决处理。
诚信,就是凡政府承诺办的事,一律兑现。美国艾默生电气公司是世界500强之一。1996年,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1.8亿美元,生产世界最先进的涡轮发电机,供应亚洲市场。1998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该公司在这一地区的许多努力遭到溃毁,公司担心在中国的投资也会失败,1999年公司总裁亲自来苏州,意欲推迟这个项目。苏州新任市委书记梁保华热情接待他,并表示,前任市委书记对他的承诺,现任和后任都会同样负责。这使他打消了顾虑,非但没有推迟进展,反而加快了速度。后来的实践证明,政府的承诺是一言九鼎的。还有一个更能说明问题的例子:丹麦格兰富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泵供应商。1994年,他们来到苏州园区看了规划图后,因当时这里还只是“纸上谈兵”,问建成后会不会与规划走样,答复是不会变样,4年后,他们到园区一看,真的与规划基本一样,他们放心了,加快了他们的投资建厂。
对外资外商的服务如此,对内资、民营企业,政府也能这样服务吗?答案也是肯定的。
江阴的企业多为本地成长起来的。江阴市各级政府的服务主要在引导和提升上。90年代的前中期,市政府发现原有的多而散、小而低、仅为大城市拾遗补缺的乡镇企业已不能适应买方市场的经济格局,着手引导企业规模、产品上档次、技改上水平、管理上效益、发展上后劲。通过组建集团,培育“团体冠军”,通过开发新产品,培育“单打冠军”,通过优化技术投入,培育“全能冠军”,发展内联外合,培育“王牌冠军”。江阴最终形成了155个巨人型乡镇企业。
人才——主帅、战将与士兵
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吴仁宝今年70多岁了,他发布新闻说,他准备干到80岁退休,到那时,销售收入由现在的年50亿增长到200亿。他的这一目标绝不是空头支票,而是据实测算的。
昆山市的前任书记李金林,省委两次要提拔他,省委组织部找他谈话,他说,昆山发展势头不错,要抓住这个机遇,主要领导多变利少弊多;外商往往是冲着人来的,我这么快就离开,他们会有想法,我愿意在基层多做一些实事。十几年来,昆山市的几任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就是这样接力赛,干实事,不松气,硬是闯出了一条“昆山之路”。
还有一个张家港沙钢集团总裁沈文荣“星夜追部长”的故事。1996年,沙钢将与韩国浦项钢厂联合上一个项目,合资额高达1.9亿美元,按规定需经冶金部部长审批。沈总到北京,可刘淇部长到海口视察去了,沈总赶到海口,刘部长却前他不久去了250公里外的海南铁矿。这时天已黑,随行者劝沈总明天再去,可沈总当晚找了辆旧“拉达”,夜12点赶到矿上,向刘部长作了汇报。
这些都是领军人物,当然更是难得的人才。正是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审时度势、指挥若定和坚忍不拔的创业意志,才使整个苏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中坚力量呢,那也是不可小觑的。
江阴的双良集团是一个拥有15亿元资产的空调业巨头。该集团董事长缪双大认为,抢市场,就是要先抢人才。为了形成人才的聚合效应,双良不断投巨资改善科研条件和科研人员的生活待遇。如今,他们不仅有中国乡镇企业第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而且确立了中国溴化锂制冷机业的第一个行业标准。双良引进的科技人才已有800多人,其中有三位还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
以生产柴油机油泵油嘴而闻名遐迩的无锡威孚集团更注重搜罗世界级的顶尖人才。他们先是聘到了奥地利一位专家,成了威孚主打产品PW系列泵的“鼻祖”;今年5月,他们又盯上了在美国参与世界最先进的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原创开发的徐康,并组成了一支以徐康为主的高科技研发队伍,向世界技术高地冲击。这个市的一汽集团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还给受聘的8位博士配备了“捷达王”轿车,并包揽了这些汽车的保险、年检,发给养护补贴。
光有将帅当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英勇善战的士兵——产业大军。苏南与广东沿海在这方面是不同的。广东沿海是以外地打工族为主,而苏南则是以本地人为主。有人称苏南为外资企业准备的这批本地高素质生产者,是送给外商的一份贵重的“礼品”。
以无锡为例,改革开放初期,为满足紧缺经济所造成的巨大需求,乡镇工业、家庭产业遍布城乡,几乎每家都有人在工厂做工,再加国有企业人员向乡镇企业的流动,不仅使这里造就了大批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使大部分农民了解了工厂的管理,熟悉了一些现代化工业的生产制度。当外资企业进入后,这些人就成了他们的生产主力。无锡计委在一次外资投资的调查表明,外资最为看好的投资环境是本地的人才。
这样的工业基础、人才基础,既满足了外资对人才的需要,同时也产生了另一效应,这就是社会的配套能力。
昆山开发区的外商大多在本地采购。比如,台资企业用的304不锈钢管件,从本地直接采购要比从国外进口便宜三分之一。现在苏南很多民营企业成了大企业的配套厂家。如统一方便面所用的面粉就是由昆山一家公司提供的。苏州法德尔搪玻璃厂生产所需的机械密封材料、瓷釉、钢板、减速机等配套产品也都是在本地采购。
外资企业落脚一个地方,必然有一个本地化成本问题,用本地的人,用本地的配套产品,他的成本自然低。相应的,这又为当地消化剩余劳力找到了出路,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新苏南就是在这种互相促进良性循环中演进的。
规模效应——为产业提供纵深开掘力
苏南各市县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都不同程度的集聚发展了某方面的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板块。这些板块就像计算机的集成块,密集高,能量大。它既可以带活一片,又便于集中人力财力和智力向纵深开掘。
昆山形成了以外资特别是台资为主体的产业链。王永庆的电子项目来了,台湾全部配套企业都进来了,昆山的IT产业有三极——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和手机,很快形成了产业链。而落户昆山的捷安特,又把台湾很多生产自行车配件的厂家带了过来。昆山在55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内,兴办外商投资项目777个,实现利用外资29.42亿美元。
吴江是在原有技术和传统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招商引资、兼并联合、配套协作,促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现已形成了“一镇一品”格局,线缆生产、彩钢夹心板、羊毛衫、绢产业、丝织业等都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尤其是盛泽的丝织业,现有无梭织机1.6万台,占全国的五分之一。2001年底,一次从日本丰田购进喷气织机978台,为丰田公司76年来一次售机的最大量。据说今年还将购进2500台,合同总值超过5亿元,现正在谈判之中。同时,他们还开了一个全国最大的丝织品市场,全国3000多家丝绸商云集于此,年成交额超过140亿。
江阴又是一派景象。市领导较早认识到资本经营的魅力。1996年,市里成立了企业股份上市指导小组,在资产评估、股权确认等环节上下功夫,催生出10只上市股票,而且只只“绩优”,形成了江阴板块。其中澄星集团生产的饮料用磷,通过三年锲而不舍的技术攻关,终于成了为可口可乐公司提供食品级用磷的唯一中国厂家。兴澄钢铁公司生产的特钢在2001年全行业效益下滑的情况,独领风骚,实现利税4亿元。窍门在于舍得投资进行技术改造,1998年,他们就投资亿元引进当时最先进的生产线,现在他们生产的不少精品已有了自己的技术专利。
张家港则依据紧挨长江具有深水码头的优势,组建了沙钢、东方粮油、牡丹汽车、华润玻璃等10大企业集团。沙钢原只是一个乡间大钢厂,通过改造,现已成了超大钢厂。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12.8亿元,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同行业第二,被称为第二个“宝钢”,他们的经验就是规模效应。
苏南的这些企业的成长过程告诉我们,一个企业总要集聚发展,才能降低物流成本,同时,由于它自身配套需要,又可辐射带动众多的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这应当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结构调整的利之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