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实现形式应多样化_公有制论文

公有制实现形式应多样化_公有制论文

公有制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有制论文,形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不仅为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指明了方向,也对如何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是必然趋势

1.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公有制与私有制是相对立的。但原始公社、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公有制。私有制包括非劳动者的私有制,如资本家所有;也包括劳动者的私有制,如个体劳动者所有。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前提下的企业资本的组织形式。企业根据资本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合作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等。同一所有制在不同企业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可以采取同一的实现形式。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都可以采取独资、控股和参股的实现形式。随着改革的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以有力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传统的国有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有的国有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主要弊端是:

第一,国家所有制的主体是单一的。即财产所有归国家,资本的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分配权等各种权力关系都由一个主体执行。市场经济要求政企分开,企业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但这种国家直接占有、经营的方式,无法实行政企分开。而且所有者对企业的财产约束不力,使企业难以成为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国家不得不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

第二,资本的直接占有形式是条块分割的。中央由各部支配、使用,省市乃至地区、县里分别由其主管部门占有。市场经济要求资本和其他要素流动,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所有制在实现时被条条块块分割,并且固定化而不能流动,搞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万事不求人,造成重复生产和重复建设。

第三,资本运行是通过行政化的手段和方式进行的。市场经济要求资产收益最大化。传统国有制按照行政层次分配人、财、物,离不开行政隶属关系,不仅造成政企不分,而且是造成国有资本不能有效运转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传统国有制形式在经济关系比较简单、社会化程度不高时能发挥其作用。但随着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单一主体的资本组织形式远远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传统国有制的财产组织形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

二、股份制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资本组织形式

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由于它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因此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了股份制这种资本组织形式。

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有人认为:用股份制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有人想以此达到私有化的目的。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深圳、珠海时指出,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姓“资”还是姓“社”,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不错,股份制这种财产组织形式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为资本主义社会所运用。但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商品经济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商品经济,也就存在着股份制运用和发展的条件。换句话说,股份制同样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革虽然时间不长,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和规范完善。但它的好处已很明显,主要有:

第一,有利于筹集资金,把分散的个别资本集中为巨额的社会资本,有利于把居民手中的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发展资金,为我国国有企业开辟了直接融资的新途径并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已经十几年了。现在已有1万多家股份公司,其中700多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总产值达2300多亿元,总市值达16000多亿元;有证券经营机构3000多家,证券从业人员10万多名,开户股民达3100万户。目前有86家B股公司,筹集了30亿美元的资金,海外上市公司筹集外资59亿美元,有效地支持了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

第二,有利于政企分开,实行两权分离。由于股份制企业不是单一的国有制,这就使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失去了依据。许多新建的企业采取了国家控股、企业参股和个人入股的形式,各种所有制资金共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经济上处于平等地位。股份制企业使企业具有法人财产权,可以独立地运用和经营由所有者投资形成的资本,促进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第三,有利于强化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股份制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在法律和国家政策规范下,在股东、股民和社会的监督下,直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自求生存。实行股份制后股东的收益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效益直接挂钩,直接受市场经济规律支配,因而使企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活动,加强自我约束,追求资产的增值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对股份制作了科学的结论。他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我们应当按照十五大作出的科学结论,积极推进和规范企业股份制改革。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三、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从而对这样一种改革中的新事物作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股份合作制是劳动群众的伟大创造。

股份合作经济是我国农村80年代“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物。当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对原村或集体资产进行产权界定,折股到劳(人)所形成的社区性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在乡村集体企业内部合股,或者在个体、家庭企业以及联合、合伙企业基础上合股共营形成的股份合作企业。

小平同志于1992年南巡谈话后,农村股份合作制在全国普遍推广。通过股份合作制的改革,清晰了产权,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在乡镇企业绩效明显改善的示范效应下,全国各地在推进国有小企业的改革中,比较集中地采用了股份合作制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现在推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在农村有300多万个,在城市有16万个。

2.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的股份合作制尤其要提倡和鼓励。

从股份合作制的主要特征看:一是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股份合作制是企业制度创新,它不同于股份制和合伙制。劳动者的劳动联合是基础,职工是劳动者,也是出资人,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行民主管理。股份制的基础是资本联合,也有一些企业有内部职工持股,但主要是股权式合资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合作制的基础是劳动联合,也有少量的资本联合。股份合作制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的优点。二是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职工,一方面按劳动贡献取得工资报酬,另一方面取得按股份分红,是分配制度的创新,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股份合作制造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目前国有小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实际状况,是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3.实行“劳者有其股”,确立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国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股份合作制企业或股份制企业职工通过法定程序投资人股,使职工成为既是劳动者,又是持股者,实现了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与企业财富所有者的身份的同一,使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样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有人担心,把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出售给职工后,国有资产流失了,私有化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原来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经过评估,由职工购买,国家得到的是货币,只是资产形态的变化,而不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实行“劳者有其股”,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是一种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型集体经济,不是私有化。这样一种由劳动群众创造的所有制实现形式,符合马克思曾经设想的“重建个人占有制。”我们过去经常说: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通过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这样的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把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从而才能彻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行“劳者有其股”,落实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和所有者地位,使劳动者与企业利益结为一体,劳动者成为企业财产的主人,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而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无产阶级在革命成功后不能永远是无产阶级,而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转变为有产的共同富裕的劳动阶级。广大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共同富裕起来后,不仅真正成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主导力量,而且是实现长治久安的基础。

实现“劳者有其股”不仅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且也有可能条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金融资产迅速增长,劳动者本人需要拓展投资渠道,成为社会资本的重要来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知识、智力和信息等的投入越来越多,强化了人力或劳动力资本、技术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劳动者在壮大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中作出的贡献,除了取得劳动报酬外,还应按股取得资本的报酬。公有制的本质是劳动者的联合体,实行“按股分红”;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和所有者的地位,使劳动者的发展与公有制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大一统”的所有制结构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几乎覆盖了全社会,形成了“大一统”的所有制结构。我国国有企业近30万个,分布于所有工商业领域。据有关部门统计,国有工商企业的总资产约96000多亿元,负债约58000多亿元,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国有资本只有3万多亿元,平均每个国有企业只拥有1000万元左右。国有经济的战线过长,势必造成国有企业规模小而分散。以汽车工业为例,我国有100多家整车厂,600多家改装厂,2000多家零部件厂,但汽车年产量只有100多万辆,还不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年产量的1/5。我国500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还不及美国500家大企业的前3家。国有经济战线太长,摊子太大,自身难以解决负债过重、冗员过多和企业办社会的历史性和体制性欠帐问题。同时,由于缺乏财力,国有企业的技术开发投入不足,造成企业技术落后,设备和产品老化,严重地削弱了竞争能力。

2.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缩短国有经济战线,会不会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回答是不会的。因为缩短战线是为了加强重点,为了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质量和素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改革以来的实践经验证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是正确的。公有制不等于国有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不是以国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没有高低之分。集体经济也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更广泛的形式。所以说,并非国有经济越多越好,比重越高越好,要打破把国有经济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性质的观念。事实上国家管不了、也管不好如此庞大的国有企业,政府要保持庞大的管理队伍,精简机构便成为一句空话。同时也影响了其他所有制经济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经济体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经济不适应新体制的矛盾日益突出。

3.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国家和集体控股,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主体的作用。上海市250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占全市国有资产总量的80%。平均每100元资本金中,59元是国有资本,41元是包括海外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这就是说,国家以59%的资本调动支配了41%的社会资本。安徽美菱集团公司国有经济控股33%,实际上3.8亿元的国有资本支配推动了20亿元的社会资本,从而壮大了国有经济的实力。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繁荣,必将推动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4.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通过破产兼并、扩股融资、债务重组与企业重组、股权变现等资本市场运作,将国有资本从效益差的领域或国有经济不应进入的领域中抽出来,集中到国有经济应该而且可以加强的领域,如基础型、战略型、特殊型的产业,提高国有资本的整体素质。经过国有经济战略性的改组,所有制结构优化了,多种所有制发展了,虽然国有企业在数量上会有所减少,国有经济的比重会有所降低,但整体质量和素质会大大提高,竞争力也会得到提高,从而更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标签:;  ;  ;  ;  ;  ;  ;  ;  ;  ;  

公有制实现形式应多样化_公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