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玉竹[1]2002年在《散发性大肠癌患者18号染色体长臂微卫星改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究散发性大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SCRC)患者18号染色体长臂(18q)微卫星改变(microsatellite alterations,MA)的发生情况,探讨微卫星改变在大肠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大肠癌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方法,选择18q上4个微卫星位点,对34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相应正常组织的微卫星改变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①34例大肠癌患者中有12例(12/34)发生了至少一个位点的微土星改变,发生率为35.29%。其中D18S34位点、D18S473位点、D18S487位点、D18S58位点的发生率分别为20.59%(7/34)、17.64%(6/34)、11.76%(4/34)、17.64%(6/34)。仅一例患者的癌旁组织在一个位点检测到MA;②低分化及粘液腺癌的检出率56.25%(9/16),显着高于高、中分化癌的检出率16.67%(3/18);右半结肠癌患者检出率61.53%(8/13),显着高于左半结肠癌患者检出率19.05%(4/21);微卫星改变阳性组患者年龄与阴性组患者年龄比较,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 散发性大肠癌患者!8号染色体长臂微卫星改变的研究 轻;男性患者微卫星改变检出率 3 8石4%(7/9),与女性患者 检出率33.33O(5/15)比较,无显着性差别,P>0.05。结论 在 18q 上所选位点存在较高频率的微卫星改变,提示可能存在与 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也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 意义的检测指标;微卫星检测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比较:发病 年龄较轻,右半结肠癌及分化程度较低者检出率高,男女患者 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战玉竹, 滕蕾, 王培戈[2]2003年在《散发性大肠癌癌组织18号染色体长臂微卫星改变的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散发性大肠癌 (SCRC)癌组织 18号染色体长臂 (18q)微卫星改变 (MA)的发生情况及其在大肠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方法 ,对 34例 SCRC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中 M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34例 SCRC患者中有 12例 (12 / 34)癌组织 18q上发生了至少一个位点的 MA,发生率为 35 .2 9% ,其中 D18S34、D18S4 73、D18S4 87、D18S5 8位点的 MA发生率分别为 2 0 .5 9% (7/ 34)、17.6 4 % (6 / 34)、11.76 % (4 / 34)、17.6 4 % (6 / 34)。仅 1例患者的癌旁组织在一个位点检测到 MA。结论 SCRC癌组织 18q上有较高频率的 MA,可能存在与大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 ;18q上MA的检测可以作为大肠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散发性大肠癌患者18号染色体长臂微卫星改变的研究[D]. 战玉竹. 青岛大学. 2002
[2]. 散发性大肠癌癌组织18号染色体长臂微卫星改变的观察[J]. 战玉竹, 滕蕾, 王培戈. 山东医药.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