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710061
摘要: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理专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路径是针对某种疾病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的、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最高效率地分配资源,其目的是使临床护理教学程序化、标准化,降低医疗费用,深化整体护理观念,进一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宗旨。临床路径护理带教和教学双方明确教学目标和流程,减少了授课与学习的盲目性,提升了科室带教工作的规范化,使整个带教工作有章可循。
关键词:临床路径;临床护理带教;应用研究
1、前言
临床护理实践是护生从学校步入社会岗位的重要过渡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也是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延伸。临床护理路径带教方式有极强的专科性,可规范护生临床护理行为,确保医疗护理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保障患儿身体健康。
2、临床路径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不同的带教方式对临床带教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好的带教方式十分关键。主要是带教老师先进行实践操作演示,护生在一旁观察;接着是护生进行实践操作,老师在一旁观察;最后护生和带教老师共同讨论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护生再进行实践操作。
第一周:常用药物
(1)抗生素类。如应用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时出现胸部憋闷不适,出现荨麻疹,寒战高热。应用头孢他啶时出现口周发绀、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出现胸部憋闷不适,寒战高热,出现荨麻疹,恶心,呕吐,真菌感染。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时出现过敏性休克,出现荨麻疹,呕吐,腹痛。应用磷霉素钠时出现荨麻疹,呕吐,腹痛,稀便,胸闷不适。应用阿奇霉素时出现荨麻疹,呕吐,腹痛,稀便,胸闷不适,针刺部位疼痛。应用红霉素时出现荨麻疹,呕吐,腹痛,稀便,胸闷不适,针刺部位疼痛。应用氨曲南时出现荨麻疹,胸闷不适,寒战高热。应用克林霉素时出现荨麻疹,腹痛,稀便。
(2)抗病毒类如应用利巴韦林时出现溶血性贫血,大剂量应用可致心脏损害。应用更昔洛韦时应观察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长时间应用时定期进行血常规的检查。
(3)其他类
应用特布他林雾化时出现手指震颤。应用布地奈德雾化时出现鹅口疮。应用维生素K1时出现胸部憋闷不适,口周发绀,持续性刺激性干咳。应用消旋山莨菪碱时出现排尿困难,视物模糊。应用异丙嗪时出现兴奋,烦躁。应用葡萄糖酸钙静推时出现全身发热,恶心、呕吐。应用潘生丁时出现头痛。
第二周:疾病的护理:像肺炎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护理
肺炎患儿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病房温湿度的适宜,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8℃-20℃,湿度应保持在50%-60%。干燥空气下患儿的痰液较为黏稠难以咯出,遇干燥天气则可通过地面洒水等方式增加空气湿度,但室内空气湿度不宜过大,避免病原菌滋生。
护理的工作重点是密切观察重症肺炎患儿病情发展,当患儿出现大汗、口唇发绀、烦躁不安和面色青紫等表现,则为痰液阻塞呼吸道,应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立刻进行吸痰和吸氧工作。当患者出现瞳孔改变、颈项强直、频繁呕吐、尿便失禁和头痛症状时,则为合并中毒性脑病,应立即给予吸氧、镇静、甘露醇等治疗缓解患儿脑水肿。
实时监测重症肺炎患儿的体温、尿量、血压、心率、意识、氧分压、呼吸频率和双肺呼吸音,对患儿定时做血气分析,及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的症状和体征为依据,辅助医师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患儿若出现口吐粉红色泡沫痰则为肺水肿,应及时给予乙醇湿化后的氧气,改善患儿体内气体交换。
第三周:各类护理文件的书写
儿科首次护理记录是对新入院的患儿进行的首次全面评估和护理记录,由管床的责任护士在患儿入院8小时内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入院患者24小时每班描写患者病情的变化,有护理问题的必须提出护理问题,并提出护理措施,上级护士应该检查护理病历并提问指导意见并签名。病情危重的或者有病情变化的随时记录。抢救患者时医生的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后在执行医嘱,抢救记录必须在抢救完后6小时补记。各种护理记录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及时、规范,使用医学术语。
第四周,出科考试和护理查房
掌握本科常见病的健康教育的方法,书写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病历交给老师,指导老师要对学生的病历进行批阅。理论操作出科考核,出科的理论考试主要内容为讲课内容和儿科常见的疾病的护理。出科时让学生提出对科室带教的意见和建议,双向评价(护生对带教老师和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教评学)
3、如何提高临床路径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效果
3.1规范教学流程,增强教学系统性
虽然实习大纲详细规定了儿科实习目标及内容,科室也制订教学计划,但在实际工作中,带教老师还要承担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而护生的个体差异,有时很难完全完成制订的教学计划,达不到教学目标。而采用临床路径理念的带教,让护生入科时就了解儿科实习的总目标、每周目标以及实习进程,使护生可以先对相关的知识进行预习,提高对儿科学习的总体认识;使整个实习过程由浅入深,从基础到专科,有计划、有目的、有时间性、循序渐进地、有效地进行,避免带教老师讲解的随意性,在班内遇到什么教什么,没遇到的就不教,导致护生学到的东西很片面、零散,与教学大纲脱节,造成了教学内容的疏漏和重复;同时规范本科室的实习内容,使带教老师可以做到有章可循,规范了教学流程,增强了教学的系统性。
3.2增强与护生的沟通,提高了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量大,压力大,带教老师忙于日常工作,容易造成护生看得多,实际操作少。使用临床路径表将实习的总目标分解成阶段性小目标,使学习目标更具体化,并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师生双方为了达到目标,老师增加与护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主动关心护生的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为护生创造学习机会,不断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多提问,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摄取知识,同时也促使老师利用班外时间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密切师生关系,在教与学中共勉共进,提高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通过实习结束收回的反馈表,观察组对带教老师的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
3.2促进教学管理,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实施临床教学路径,管理者可根据路径表的执行情况,适时监控带教质量,分析、评估实施过程中的变动,不断改进;同时评选优秀带教老师,有效激发带教老师对带教工作的兴趣与积极性,增强其责任心,有利于全面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4、结语
儿科护理对象主要是儿童,由于儿童自身抵抗力偏低,病情多复杂且发展较快,而且患儿自身表达能力、控制能力和保护能力均较差,且往往治疗依从性也不高,此外,儿科护理工作中面对的往往不只是患儿,还有一旁焦急的家属,这些原因都导致儿科护理工作相比成人科室更加困难。不仅如此,儿科科室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些都给儿科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带来了困难。
要想做好儿科临床护理带教工作,首先带教老师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其次是制定适当的带教计划,使护生实习期间每天都有计划、有目标。再次是注意沟通技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护患关系;接着是尊重和关爱学生,赏罚分明,注意尺度。再者要在不断的带教实践中摸索适合自己带教方式。此外,加强法律知识的宣教,增强护生的法律意识也十分重要。还应该注重教学结果的反馈。
总而言之,制定合适的带教计划,不断探索带教方法,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注重带教效果反馈,是不断提高儿科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付强,朴元子.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20):4475-4477.
[2]胡柳,陈秀玲.临床路径应用于护理教学的效果研究及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2064-2066.
论文作者:林宝英,陈荣,赵淑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儿科论文; 患儿论文; 老师论文; 路径论文; 荨麻疹论文; 不适论文; 科室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