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组通”铺就乡村振兴路论文

“组组通” 铺就乡村振兴路

文_崔红志

崔红志:贵州“组组通”成果实践探索对全国尤其是同类地区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作者供图)

贵州“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出行条件,也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实践探索对全国尤其是同类地区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是政府的职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解决了行政村村级主干道的通畅及路面硬化问题,实现了“村村通”,但一些自然村之间的公路尚未实现通畅和硬化。村民小组之间的公路具有积极的外部效应,不仅解决了农民出行问题,而且能够有力地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贵州省“组组通”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例证。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酶和许多活性有机物质的主要成份。作物对氮的需求量大,供应不足,易出现缺氮症状;氮素过量将引起作物徒长和倒伏,贪青迟熟,并易受病虫危害及环境污染。2011-2015年间,浦口区耕地土壤全氮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的1.39 g/kg上升到2015年的1.55 g/kg,年平均增加0.03 g/kg。

欠发达地区也可以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贵州省属于欠发达地区,并且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农民居住较分散,与其他省份相比,修建农村公路的难度更大。但在这些不利条件下,贵州省的农村公路建设却成就斐然。2015年,贵州启动“农村公路三年大会战”;2017年成为西部首个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省份,并同期实现“村村通客运”。接着,贵州省又实施了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聚力打通农村公路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贵州省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的成就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改善农民出行条件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如果各级领导能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而制定社会经济政策,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样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打通农村公路的“最后一公里”,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短板。

政策和制度创新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欠发达地区如何在诸多不利条件下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关键是进行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创新。从贵州省“组组通”项目的顺利实施看,其创新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二是构建监督问责“一张网”。贵州省交通部门与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联动,将通组硬化路项目纳入全省民生工程,率先将通组硬化路建设规模、中标情况、工程进展、资金使用、质量验收等信息与“贵州省扶贫民生领域监督系统”共享,构建“数据铁笼”,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监督留痕、责任可究”的完整信息链条。

一是建立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贵州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筹资责任分担机制,各级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安排“组组通”项目资金。尤其是按照“省级统筹、分级承贷、分年筹集”的方式,探索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投融资新模式。

“我们相信(Xe-100的)安全案例已得到充分证明,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内在安全的反应堆。”X能源主管反应堆研发的副总裁马丁·范斯塔登表示,“我们不需要任何操纵员行动和能动电力系统来确保电厂或公众安全”或“确保任何厂区边界(辐射照射)限值均不会被超出”。

三是建立村民广泛参与机制。贵州省各地在“组组通”项目实施前,就项目情况、路线选择、占地补偿政策等重要问题,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项目所涉及的村寨民主推选村民群众代表作为监督员,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在项目验收环节,也吸收农民代表参与。

2.2 按蚊50%吸血率测定 称重法吸血曲线回归分析显示,在0~15 min范围内吸血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回归性(y=4.6558x-0.7595,R2=0.999 3)。回归方程计算显示,在饥饿处理条件下,按蚊完成50%最大吸血量(34.5%)的时间为7.8 min。

四是建立道路维护的长效机制。我国很多地方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一个教训是:路修通了,但缺乏有效的维护办法,从而严重降低了道路的使用寿命。贵州省在实施“组组通”项目中,坚持建设与养护并重的原则,制定了每公里1500元的运营管护补助标准,并明确由市、县两级政府财政承担,纳入财政预算。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标签:;  ;  ;  ;  ;  

“组组通”铺就乡村振兴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