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中医院内科 山西阳泉 045000)
【摘要】目的:探讨清眩降压汤治疗眩晕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医院收治的108例眩晕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西药联合清眩降压汤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和眩晕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增加,两者比较(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收缩压、高血压和DARS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收缩压、高血压和DARS评分比较(P<0.05)。结论:清眩降压汤不仅有助于提高眩晕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其值得推广借鉴。
【关键词】眩晕;高血压;清眩降压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183-02
眩是指眼前发黑或眼花,而晕指头晕,自觉外界景物或自身旋转,两者多同时出现,合称为眩晕[1]。临床研究报道,导致眩晕的致病因素种类较多,约有上百种疾病可引发眩晕。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眩晕分为中枢性或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多因脑神经或脑组织疾病引发,包括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瘤等,其发生率约占到所有眩晕疾病人数的30%。而周围性眩晕疾病通常与耳疾病有关,患者多数伴随恶心、呕吐、耳鸣和听力改变等症状,少数眩晕疾病患者可反复性发作。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多并发眩晕,虽然西药对眩晕并发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较佳,但较易反复发作。本文比较分析西药以及西药联合清眩降压汤治疗眩晕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眩晕伴高血患者提高参考数据,现将有关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医院收治的108例眩晕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者主诉包括头晕,病情较轻者闭眼时头晕就消失,病情严重者视物模糊,如坐船,无法站立,伴随出汗、恶心和心悸等。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为(44~76)岁,平均年龄为(55.2±1.3)岁,发病时长为(3个月~4年),平均年龄为(2.0±0.8)年,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为(47~77)岁,平均年龄为(54.7±1.8)岁,发病时长为(5个月~4年),平均年龄为(2.1±1.0)年。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住院时血压>140或/和90mmHg,其临床诊断均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标准:未见眼源性、耳源性、颅内占位病变和脑血管疾病造成的眩晕,未合并肝肾和心血管疾病,未有免疫功能和精神障碍疾病,对本研究用药过敏。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口服尼群地平片,每次10mg,每天2次,口服倍他司汀片,每次6mg,每天3次,1个疗程为7d,持续使用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眩降压汤治疗,汤剂组成包括白术12g、半夏12g、茯苓15g、天麻10g、泽泻15g、葛根24g、茵陈15g、菊花15g、地龙15g、决明子15g、川牛膝15g、当归15g、石决明20g(打碎后先煎),甘草5g,汤剂用水煎煮至300ml,每天1剂,分早晚各两次服用,1个疗程为7d,持续使用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眩晕程度等,血压使用标准汞柱血压计进行测量。血压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包括:
(1)显效指患者舒张压减少10mmHg以上,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或者虽然舒张压未降低至正常,但已降低20mmHg及其以上;
(2)有效指患者头晕症状基本消失,舒张压减少10mmHg以内,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或者虽然舒张压降低(10~19)mmHg,但未降低至正常,或者收缩压较治疗前降低30mmHg以上;
(3)无效指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眩晕程度通过眩晕评定量表(DARS)评分进行评估。
1.5 统计学意义
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资料采取(x-±s)表示,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通过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增加,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收缩压、高血压和D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收缩压、高血压和DAR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国内高血压患者患病人数达到1.8亿人次,其发生率为19%,而眩晕是高血压疾病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一般眩晕伴高血压疾病发病较为缓慢,且疾病病情呈现进行性加重,这对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2]。临床认为,眩晕伴高血压疾病多因血压升高,引起脑血管扩张,而压迫脑组织所导致。牛明珍[3]等研究发现,血压增加会引起小动脉内膜缺氧和缺血,造成动脉管壁硬化或增厚,进而引发眩晕。虽然西药对眩晕伴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效果,能有效控制其血压,但眩晕症状未能得到显著改善。
清眩降压汤中半夏能降逆止呕和燥湿化痰,地龙和天麻能熄风平肝,茯苓和白术可健脾燥湿,茵陈和泽泻能清热利水渗湿,石决明、决明子和菊花能止眩晕和平肝风,当归可活血补血以及改善脑血液供应。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决明子含有黄酮和蒽醌累成分,能发挥清肝明目、降血脂和抑菌消炎等效果;菊花具有舒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等效果。
高荣新[4]等研究证实,清眩降压汤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确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收缩压、高血压和DAR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P<0.05)。综上所述,清眩降压汤不仅有助于提高眩晕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其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玉焕,徐士欣,朱亚萍,等.合用舒脑欣滴丸对眩晕(高血压)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成药,2014,36(10):2055-2059.
[2]沈伟明.益气聪明汤加味对高血压伴眩晕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6,13(5):56-57.
[3]牛明珍,王元昭.王仲英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经验[J].中医杂志,2009,50(1):26.
[4]高荣新.清眩降压汤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34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8):62.
论文作者:张树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收缩压论文; 对照组论文; 至正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疾病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