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精准扶贫在全国各地有序展开,而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是重点区域。为在扶贫大背景下,彝族地区紧跟其他较发达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步伐,国家在彝族地区投入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在精准扶贫不断推动的最后阶段,彝族各地区纷纷推出一条适应本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彝族地区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而在纷纷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出“扶贫先扶志”等口号。促进了彝区人民思想的转变,而人民思想的转变也推动着彝族人民改变人畜共居铺张浪费的生活状态,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倮格乡为例。
宁南县倮格乡是宁南县八大彝民族乡之一,彝民居住历史悠久,当地形成了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而在扶贫政策还未实施之前,倮格乡依旧保持着以前的生活方式,而在之后,许多县城由于经济的发展,交通设施的完善,以及国家的大力扶贫,许多彝区彝民融入到了现在的生活方式中,文化日渐和外界趋同。无疑,政府的扶持,扶贫政策的实施,给这个古老传统的彝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移风易俗
(一)彝汉通婚现象的出现
因历史源来,彝族婚丧嫁娶都有一套特定的程序与规矩,在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按血统和身份贵贱分为四个等级:兹目(土司统治者)、诺伙(黑彝管理阶级)、曲诺(白彝平民阶级)、呷西(汉根彝人奴隶阶级)。统治阶级为保持贵族血统,制定了等级内部通婚制度,而这制度至今影响彝民观念,毒害彝民思想,导致彝族地区有很多的有情男女因等级通婚制度而难以成家。在倮格乡,彝族与彝根汉人互为邻里,相处和睦,但涉及子女婚姻,都下意识的寻找同等阶级的彝人通婚,彝汉都如此。如有彝人与汉根彝人通婚,则会给整个家族蒙羞,为族人不齿,而汉根彝人主动与彝人“高攀”亲事,彝人则会认为汉根彝人在侮辱自家门楣。但现在,先进思想的流入让很多彝人意识到人人平等,逐渐打破彝汉不通婚的习俗,彝汉通婚的想象逐渐司空见惯。
(二)降低彝族结婚聘礼金额政策的实行
在彝族人民收入越来越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彝族的结婚彩礼也越来越高,人们结婚随礼,人情往来金额也越来越大,这无疑加大了彝族人民的开支,加重了人们的负担,在人情往来开支的越来越大,家里经济入不敷出,则只能降低生活水准,减少对孩子的培养支出,造成了舍大取小的风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2010年的彩礼为两万多到如今2020年的二、三十万,十年的时间彩礼涨了十万不止,究其原因,是彝民的攀比、虚荣心在作祟,但虚荣心得到满足的同时,家庭的负担更加加重整个彝区经济发展缓慢。而现在政府作出调控,颁布措施将彩礼金额压在6—10万,有效抑制了不合理彩礼的持续高涨,彝区人民负担减小,幸福感增加。
(三)铺张浪费风气的转变
在彝区,彝族人重视大办喜、丧宴席,大办喜、丧宴席来表示自己对新人的庆祝与对已逝亲人的不舍与重视,还有一层原因是通过大办喜、丧宴席来收取礼金与显示自己家族的强大实力。一有喜、丧宴席,主家家里家外随处可见的没吃完就丢弃的零食、散落在各处的烟、喝到一半的啤酒。除此之外,主人家还会宰杀数头猪,数头牛,夜间又宰杀数头羊当做宵夜,而有些有钱人家,则更甚,宰杀几十头牛除了宴席供应之外还要按人头给前来的亲戚朋友装袋让其拿回家,最后吃不完分不完的牛肉则倒入山沟里面,发臭腐烂。铺张浪费风气盛行,浪费掉的都是彝族人民辛辛苦苦打工劳作出来的辛苦钱。幸而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继而抑制铺张浪费风气的政策的贯彻实施,乡镇工作人员的监督控制,在各方面的用力督促与宣传教育下彝族人民思想也得以教化发生转变,彝区铺张浪费风气得到有效抑制。
二、彝区学生辍学人员的减少与彝民重学风气的产生
自民主改革至今,彝族人民时代居住在高海拔地区,交通闭塞,以传统的农耕为主,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到如今,交通逐渐便利,彝族人民生活日趋现代化,但大多数在山上居住的彝族人民依旧没有重学意识,在其观念中,读书耕作两者对人往后的发展区别并不大,所以如若孩子不愿读书则不会鞭挞孩子回校求学,更有孩子初中毕业在其观念中知识已经够用,就即使孩子还想继续读书家长也会将其带回家,女子嫁入,男子求亲,组成家庭后或让其在家务农或者让其外出打工,重蹈老一辈的道路。后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控辍保学政策的贯彻,彝家房屋处处贴着“庄稼不种误一季,孩子不读误一生”“读书改变命运”“扶贫先扶志”等标语,再随着乡镇工作人员组织宣传队到各个村庄对彝民进行重视孩子学习的宣传教育,效果显著。现今倮格乡基本再没有适龄儿童不入学的现象出现。彝民思想也随着开始发生转变,懂得了读书才能改变孩子命运,走出大山成才的道理。彝民现在倒自觉承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学业监督员的角色。
三、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宁南县政府一直保护当地彝族的传统文化,具体体现为1.宁南各民族乡民族中心校学校校服印有民族特色花纹,课间操跳达体舞,以此对新生一代进行民族文化教育。2.宁南县在2017年举办大型的六铁乡彝族火把节,2018年举办跑马乡火把节,规模宏大。火把节保留了彝族传统的摔跤、选美、斗牛、斗羊、达体舞节目,有效发扬传承了彝族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论文作者:陈林
论文发表刊物:《学习与科普》2019年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彝族论文; 彩礼论文; 宁南县论文; 铺张浪费论文; 精准论文; 风气论文; 孩子论文; 《学习与科普》2019年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