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冷柜中梁设计方法综述论文_张宏闯1,李凌2

(海信容声(广东)冷柜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303)

摘要:采用多门设计的卧式冷柜,为了减少门体间间隙漏冷,需要增加中梁结构。本文总结目前卧式冷柜产品常见的中梁设计方法,包括中空腔体,保温材料腔体,加热中梁等,并对比各方法的优劣势,供冷柜设计人员参考选用。

关键词:卧式冷柜;中梁;中空腔体;保温腔体;加热中梁;

1、引言

大容积卧式冷柜产品,为了开门的便利性,通常采用双门或多门设计。几个门体并排安装于箱体上。为满足每个门都能独立开闭的要求,每两门间需要留有间隙,如图一所示。

从图一可以知道,两门间的间隙连通了柜内和柜外的空间,柜内和柜外空气会通过此间隙进行对流,会影响柜内的储藏温度,导致柜内温度上升,能耗增加等,因此,需设计相应的结构——中梁——安装在箱体上,减少柜内冷量流失。中梁通常安装在间隙向下对应的箱体部位,门体上安装的门封与中梁紧压接触,形成密封空间,从而避免箱内冷量从两门之间装配间隙直接流失。

2、中梁设计方法

卧式冷柜中梁通常采用塑料或金属挤出件,通过模具挤出一段具有一定截面的型材,单独或和其他结构配合,通过螺钉固定在箱框上。但根据成本、性能等不同要求,又有不同的设计方法。

2.1单层挤出设计

采用该设计方法的中梁,挤出截面通常非常简单,只有一层壁厚和一些加强筋组成,图图二。

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因此很多低端采用。但该方法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柜内冷空气和柜外热空气紧靠挤出型材的板厚隔绝,隔热系数高,隔热效果很差。会导致中梁上表面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此凝露,结冰,冰将门封和中梁粘连,造成门开启困难,关闭时门封磕碰在冰块上,损坏门封,长时间与冰块接触的门封,弹性差,密封效果弱,用户需经常清理结冰。客户投诉很多,因此目前该方法在慢慢被淘汰。

2.2中空腔体设计

由于2.1中单层挤出的方法隔热效果太差,为了改善隔热效果,因此更改挤出截面,采用带有中空腔体的截面,挤出后腔内充满空气,如图三,挤出件再配合其他结构固定在箱框上。

该方法是靠借用空腔内空气导热性差的特点来隔热。空气的导热系数为0.023W/(m•K),比塑料件的导热系数低很多,因此隔热效果比第一种方法强很多,在一般的使用环境下可以解决表面凝露,结冰问题。同时,该结构相对结构简单,成本也较低,因此目前在很多产品上使用。但是,该方法要求中空腔必须严格密封,以实现空气隔热,这在实际生产中是很难保证。且随着产品使用时间的增加,两端的也经常出现密封不良。当密封不良时,冷空气可以从两端密封不严的地方出入到腔体内,使空气的隔热效果失效,带来凝露及结冰问题。在夏季时,箱体内外温差最大可达40℃,在如此高的温差下,露点温度通常较低,而仅仅依靠空气隔热的中梁的上表面的温度较低,所以还是无法避免中梁顶部上表面凝露和结冰。

图三

2.3带保温材料的中空腔体设计。

我们可以看出,在2.2的设计方法中,主要的问题是中空腔不好密封,容易漏冷气,导致隔热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在中梁的空腔内填充保温材质,如EPS发泡泡沫,或聚氨基甲酸脂硬质泡沫(发泡),如图四所示。不依靠空气隔热,而是依靠保温材料隔热。EPS泡沫的导热系数是0.041,聚氨基甲酸脂硬质泡沫(发泡)的导热系数是0.020,相比较于空气的导热系数更低,因此该方法比2.2设计中的中梁隔热效果更好。同时,空腔内因填充了材料,冷气也难以进度到空腔内,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效果。因此,该方法在防凝露方面有明显改善。但该方法的缺点是成本相对较高,且生产、装配工艺较复杂,所以目前主要在大品牌产品上使用。

但是,该方法在极端的使用环境下,仍存在缺陷。主要原因是中梁的泡层厚度和宽度受成本和产品有效容积限制,不能设计的太宽、太厚。导致中梁内腔容积有限,保温材料充注不足,隔热效果不能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极端的使用环境下,如南方的梅雨季节,空气中的湿度很大,可以达到95%以上,在此环境下,因露点温度很低,本设计方法的中梁表面温度受柜内温度影响,很容易达到露点温度,因此表面的凝露、结冰的问题仍然比较明显。

图四

2.4加热中梁设计。

在2.3的设计中,因隔热效果还不能达到最好,因此无法完全杜绝中梁表面的凝露和结冰问题。但隔热层的厚度受到柜内空间限制,不能做得太厚。同时,保温材料的性能受限,也不能无限提升。因此,需要考虑采用其他方法提高中梁表面的温度。比如,中梁上表面内侧粘贴电加热丝,或者引冷凝器管到中梁上表面内侧,利用冷凝器管的热量对中梁进行加热。

下面介绍其中电加热的设计[1]。在2.3的基础上,在中梁的中空腔内壁上贴附电加热装置,然后再注入保温材料,如图五。通过加热丝加热,强制提高中梁上表面的温度,使达到露点温度以上,防止凝露产生。此方法在根本上解决了凝露的产生,因此使用效果最好,经过测试,在32℃,85%的测试环境下,表面没有任何凝露产生。同时,该方法结合环温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使用,可以实现自动加热,自动除露等功能。

但是,该设计方法的劣势很明显。主要有:1、成本高;2、设计复杂,需要考虑加热丝如何粘贴,如何走线等问题;3、加工复杂,相比较于其他方法,增加了很多工序;4、电气安全问题,因加热丝埋在保温材料中,因此需要设计上考虑电气安全、阻燃等要求;5、带来整机耗电量上升。根据2016年新发布的GB/T 8059,此类加热器如果不是通过感环温和湿度自动加热,则在测试耗电量时需要将加热丝打开,因此会带来耗电量上升[2]。正是因为上述这些劣势,虽然加热中梁的除露效果最好,但是目前国内冷柜产品很少使用,仅有海信、容声等极少数公司产品上采用。

3、结束语

通过第二部分对中梁各种设计方法的介绍,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中梁主要是解决柜内冷量泄漏的问题。而中梁设计的要点是避免中梁上表面凝露、结冰问题。各自设计方法中,有的设计简单、成本低,但凝露问题严重;有的可以完全解决凝露问题,但成本高,设计复杂。因此各公司需要根据各自产品的定位,成本压力,市场策略等,选择最适合自己公司、产品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安.用于制冷设备的中梁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P]中国专利:CN201310432705.6,2013-12-25

[2] GB/T 8059-2016 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 [S]

作者简介:

张宏闯(198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冷柜结构设计开发工作。

论文作者:张宏闯1,李凌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7

标签:;  ;  ;  ;  ;  ;  ;  ;  

卧式冷柜中梁设计方法综述论文_张宏闯1,李凌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