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评价引导小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学习策略_英语论文

通过评价引导小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学习策略_英语论文

以评价引导小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学习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学习论文,小学生论文,策略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语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关于探讨小学英语评价改革的新尝试也不断涌现。如试卷指令语的表达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人文关怀;试题形式多样,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试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交际运用等等。但是,我们发现,虽然关于小学英语评价的新尝试比较多,但是评价中直接涉及考查小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内容却很少,而学会运用学习策略是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小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目标领域达成的情况如何,关系到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拟对教师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运用学习策略的问题展开讨论。

二、评价的导向功能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具有多种功能,如教育功能、管理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等。本文拟重点讨论如何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小学生学习运用英语学习策略,调整自己的英语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所谓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指评价所具有的引领评价对象(如学生、教师)开展、反馈、调节和控制学习活动的功效与能力。在教师和学生中盛行的所谓“为考而教”和“为考而学”的观念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评价的这种导向功能。从这个角度上讲,评价的形式和内容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应试教育的观念和倾向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彻底改变,那我们不妨先缓一步,不能无限制地被动地等待教师和学生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和倾向,而是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充分运用评价的正面导向功能,在评价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与《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总体目标以及相应级别的课程目标建立联系,积极挂钩;否则,评价就有可能发挥负面的导向功能,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生应达到的英语学习策略的目标,提出英语教学应加强对小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如果英语评价没有设计和引入相关的考查小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内容,那么,教师和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教学可能有所忽视。因此,要保证教师和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教学学习给予重视,就需要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在英语评价中,设计和引入一些能够考查小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进行解答的试题,以此来反映他们在运用学习策略帮助自己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方面的发展状况,借此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重视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运用。

三、在教学和评价中引导小学生学习运用英语学习策略

我们拟从以下五个方面讨论教师如何在教学和评价中引导小学生学习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问题。

(一)理解《英语课程标准》有关学习策略目标的规定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生毕业时应该达到的十项有关基本学习策略的目标,如:

*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

*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

*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

*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学生英汉词典……[1]

要指导小学生学习运用这些学习策略,教师需要对这些策略有深刻的理解。如有些学习策略的含义比较“泛”,教师需要把这些相对而言比较“泛”的目标具体化,变成可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前走的具体“路标”;然后,在日常教学和评价中考查小学生学习和运用这些英语学习策略的情况,以此来引导和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

“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的含义就比较“泛”,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如有意识布置一系列让学生观察、收集、整理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英语单词或句子的作业来学习运用这一策略。如教师第一次布置这样的作业,可以是让小学生关注饮料的包装上出现的英语;第二次可以是让他们关注食品的包装上出现的英语;第三次可以是让小学生关注公园或动物园里出现的英语……这样的作业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一星期布置一次。当然,教师需要事先在课堂教学中对如何学习和运用这样的策略进行指导。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次这样的作业都成为指导他们形成学习策略的“路标”。

(二)梳理学习策略目标与其他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在学习策略目标的达成方面,英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其他目标主要是指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和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目标。

梳理学习策略目标与其他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为了在日常开展的听说读写、语言知识等方面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意识地把学习策略的教学有机地融合进来,因为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运用不可能发生在真空中,而是与特定领域(如英语知识、技能、文化意识等)的学习密不可分。如《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有关“文化意识”的二级目标有:

*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

*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

*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本钟等;

*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2]

仅靠课堂教学和教科书的学习无法达到上述目标,这还需要学生在课外运用“资源策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这样的知识。而《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有关“学习策略”的二级目标之一是“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基于对这些二级目标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梳理这些目标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一定地整合。

“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是一种“资源策略”。《英语课程标准》将“资源策略”界定为“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小学生如果具备了一定的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策略”能力,会有助于他们实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有关“文化意识”的二级目标。如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通过产品说明书、包装纸“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等。

小学3-6年级的学生年龄大约在9-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很感兴趣,正是培养学生合理有效地运用“资源策略”能力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加强对他们学习和运用“资源策略”的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合理有效地运用“资源策略”的意识和能力,这不仅有助于他们运用汉语而且能够运用英语搜集、获取和加工信息,达到培养“见多识广”的学生的目标。

(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学习策略的使用是灵活多样的,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状况和学习内容等因素。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指导他们合理和恰当地运用学习策略帮助解决外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之外,还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智慧。因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形成不同的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策略,分享这些宝贵的学习经验。这也能体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而且《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有关“学习策略”的二级目标之一是“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策略、分享宝贵的学习经验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的学习策略。

如郑佩珍老师(2009)就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形成的一些独特的学习和记忆英语单词的策略,鼓励他们交流自己学习和记忆单词的心得,分享这些宝贵的学习经验,以达到帮助学生准确记忆英语单词的目的。如:在教单词cold时,郑老师鼓励学生介绍自己学习和记忆这个单词的方法,有的学生说自己是通过字母与音标的对应关系来记忆这个单词的;而有一个学生则比较特别,他是通过几条线索帮助自己记忆这个单词的拼写和词义的:“咳,老人咳嗽,冷了”。[3]从这名学生提出的这个“独门秘诀”上看,我们发现,他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首先,他把cold拆解成了c-old两部分,然后利用“咳”的字音表示c-old第一部分中字母C的发音;其次,在加工c-old的第二部分时,他激活了大脑中存储的原有知识“old”,以旧带新进行学习;再次,他联想到了“老人咳嗽”,以此引出了cold的词义:“冷了”。借助这些细节,我们能够看出,这名学生是具有一定的学习策略意识的,虽然他为了记忆cold这个单词运用的学习策略有些复杂,但也充分显示出他已经能够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帮助自己加工和记忆英语单词。另外,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好,学生感到很安全,因此,他们敢于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怕说得不好被老师批评或被同学嘲笑。郑老师还有意识地去挖掘存在于学生自身的课程资源,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达到互相启发、共同战胜记忆英语单词困难的目的。这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英语单词需要巧学巧记,需要讲究一点策略,而且策略可以多种多样,避免学生学习和记忆英语单词时,不对单词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加工,不讲究任何方式方法,而只是一味地采取机械记忆的方法,死记硬背。

(四)在评价中设计和运用有关学习策略的试题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4]而是否具有有效的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的能力是衡量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标准。因此,科学的评价体系就不应缺少对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能力的评价这个“主角”。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实施学习策略的评价呢?

“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是《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二级基本学习策略目标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占一定比例分数的试题引导小学生关注和学习运用这一策略,如:

试题1:下面这些英语句子和单词出现在许多公共场合或我们的校园里,你们注意到了吗?它们是什么意思?请把它们的汉语意思写在横线上。

* No smoking.________

* No parking.________

* Be quiet.________

* Push ________

* Pull ________

* Entrance ________

* Exit ________

试题2: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和海啸,你们有没有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地震”和“海啸”这两英语单词是什么?请写在括号里:

地震________( )海啸________( )

另外,我们在前文也提出建议,即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梳理学习策略目标与其他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例如:“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是《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二级“读”的课程目标之一。这个课程目标陈述的前半句——“能根据拼读的规律”——实际上是学习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占一定比例分数的试题,引导学生关注和学习运用这一策略,如:

试题3:下面这些英语单词你可能不认识,读这些单词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请说出你采用的方法。一个词你可以说出一种方法,也可以说出几种方法。

这种测试可以采用口试的形式,刚刚采用这类试题时,先用学生学过的单词;当学生已经熟悉了这类试题后,可运用一些新单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时,只要是能体现出学生思考的轨迹、闪耀着策略智慧火花的陈述,都可以获得高分,得到教师加分的奖励,借此对小学生达成这些课程目标的情况进行考查,以此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来引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五)在测试讲评中引导学生关注英语学习策略的学习与运用

教师在测试讲评时,还可对小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学习策略进行合理的指导。如试题2考查了学生是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地震”和“海啸”这两个英语单词,那么在测试讲评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构词法学习“地震”。汉语“地震”一词意为“大地震动”,构成方式是“地”+“震”;巧得很,英语单词“earthquake”一词意为“The earth quakes.”,构成方式是“earth+“quake”。汉语和英语对应得很好,这为学生理解和学习提供了便利;也为教师讲解英语复合词的构成、并引导学生了解和运用构词法的策略提供了典型的例子。通过了解和学习运用这种英语单词的构成方式,学生在学习和巩固英语单词时就又多了一个帮手。

综上所述,既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具有有效的运用学习策略进行英语学习的能力,评价体系就不应该缺少对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能力的评价。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教师要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充分运用评价的正面导向功能,在评价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与《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总体目标以及相应级别的课程目标建立联系,借此对小学生达成这些课程目标的情况进行考查,并以此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来引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标签:;  ;  ;  ;  ;  ;  ;  ;  

通过评价引导小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学习策略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