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沐川县茨竹学校 614505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又如何让小练笔收到实效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的目的
教师在设计课堂小练笔时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要练笔和练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了练笔而练笔。比如:
在学习了《桂林山水》一课后,为了让学生练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安排了一次小练笔:模仿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写一写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
在学完了《鸟的天堂》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就可以安排学生写导游词。
无论是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续写、补白,任何形式的练笔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或练结构,或练表达,或练思维,一定要有的放矢。
二、合适的时机
有了明确的目的后还要抓时机,这就是解决什么时候练笔的问题。
要抓学生感动的时机。如人教版第六册第七课《燕子专列》,贯穿全文的是人类对于保护鸟类的博大的爱心。文中有一段描写一位小女孩贝蒂在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中,和大人们一样,不畏严寒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的文字尤其感人。为了更让学生能体会小女孩这份博大的爱,我在课堂上理解这段文字内容后,让学生们带着对贝蒂的崇敬展开练笔:小女孩贝蒂会去哪些地方寻找?怎样寻找的?写一个小小的片段。结果许多学生写出了小贝蒂这种一心想拯救燕子而不顾个人安危的崇高品质。这种扣住学生动情之处进行小练笔,既练习了语言表达,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进一步走近了文本。
还要抓课堂高潮的时机。语文课堂高潮之处往往是学生最易受到感染、获得启迪、得以教育、陶冶情操的地方。
我上《掌声》这一课,在教“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句话时,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画面,再说说英子当时的心情怎样。有学生说“非常紧张”,有学生说“非常害怕”,有学生说“害怕嘲笑”…… 学生情绪高涨,你一言我一语的。我让学生分别用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再引导让学生说说这一刻最需要的是什么。学生都知道是鼓励,然后要求学生把鼓励英子的话写下来。在这里,我抓住这一环节进行小练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使语言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正确的指引
正确的指引就是指导学生怎么练笔。课堂小练笔离不开正确的指引,否则就谈不上“实效”,而是“无效”。
我在教学《穷人》一课时就犯了指引不到位的错误。完成教学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学生写出的小练笔让人啼笑皆非。有学生写的是渔夫一家后来遇到一位富翁,给了他们许多钱,他们一家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还有学生写西蒙的两个儿子后来当了大老板,为了报答渔夫和桑娜,把渔夫一家接到城里去住。虽然这些学生想象力丰富,可是与原文的主题偏离太远。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教师指引不到位。于是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会发生怎样的事情?桑娜一家后来会面临怎样的困难?他们会怎么面对困难?学生充分讨论后再进行小练笔,这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小练笔之前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引,这样学生练起来才不会跑野马、凭空瞎想,练笔也才会有收效。
四、及时的评价
学生练笔结束后,点评要及时,要当堂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这样,老师才能马上知道练得怎么样,便于改进,更关键的是让学生知道怎样的小练笔才是好的。
先评一评写的内容。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对练笔内容要求的理解是否透彻;看看学生是否根据文本的内容或语言的表达形式进行相应的补充拓展、仿写迁移、续写延伸、改编创作,是否针对老师提出的练习目标要求写下了自己最感兴趣、最受感动的内容。
再评一评学生是怎么写的。比如语言表述中有没有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句子意思是否表达准确?句子与句子之间是否通顺连贯?有没有清楚、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想象?
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可用评语激励,多说好话;也可用评奖激励,如分别设立“优秀奖”“进步奖”“希望奖”“作家奖”;还可用成果激励,教师尽量为学生的练笔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机会,比如当堂朗读、推荐阅读、发表等。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有兴趣,越练越好。
课堂小练笔只要解决了为什么练、练什么的问题,知道什么时候练,教会学生怎么练,练完后知道练得怎么样、还应该如何改进,那么也就能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论文作者:祝全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学生论文; 贝蒂论文; 的是论文; 目的论文; 课堂论文; 课文论文; 实效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