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肺结核应用CT诊治的临床价值探析论文_周杨林 曾华勇 王晓芳

活动性肺结核应用CT诊治的临床价值探析论文_周杨林 曾华勇 王晓芳

周杨林 曾华勇 王晓芳

(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江油621700)

【摘要】目的 探讨HRCT在活动性肺结核病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及HRCT扫描资料,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依据:痰抗酸杆菌阳性(41例),及治疗期间获得的一系列胸部影像改变(42例)。结果 本组显示2种及2种以上病变征像并存83例,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支气管壁增厚、肺实变及液体支气管征、空洞、磨玻璃影是活动性肺结核的重要征像。结论 活动性肺结核的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可进一步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水平、并对治疗效果作出准确评价。

【关键词】活动性肺结核;CT诊治;临床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HRCT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HRCT data of 83 patients with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diagnostic basis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as positive sputum acid-fast bacilli (41 cases), and a series of chest imaging changes obtained during treatment (42 cases). Results 83 cases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found to have two or more pathological signs. The central lobular nodule, tree bud sign, bronchial wall thickening, pulmonary consolidation and liquid bronchial sign, cavity and ground glass opacity were important signs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nclusion HRCT manifestations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hav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other clinical data, it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early diagnosis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make an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目前,结核病在我国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上升。本文就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就诊的83例活动性肺结核的HRCT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HRCT在活动性肺结核病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本组83例符合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年龄14-82岁,平均53岁,男58例,女25例,病理过程为4-3年。 本文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诊断和吸收的理由:(1)痰抗酸杆菌阳性42例;(2)胸部影像征像41例,即正规抗结核治疗后,肺部病变随着疗程的进展表现出活动范围逐渐减少,肺部边缘清晰,病灶完全吸收28例。

1.2 采用Neusoft2800单层螺旋CT扫描仪,先行胸部常规扫描,管电压120 KV ,管电流100MA, 层厚10MM,螺距1.0,扫描时间1.5S,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在病变区行HRCT扫描,管电压120KV ,管电流135MA, 层厚2MM。29例患者进行2一4次CT扫描复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 1 根据病变形态特征分类:(1)小叶中心结节(直径2一4 mm):72例(86.75% ),是指距小叶间隔或胸膜面> 2 mm的病变。(2)树芽征:70例(84.34% ),表现为从1支柄上发出的多分支线样结构。(3)支气管壁增厚:63例(75.90% ),主要表现为近端支气管壁增厚。(4)肺实变: 60例(72.29% ),表现为一个肺叶或段的高密度影,密度可均匀或不均匀。上叶26例,中叶7例,下叶27例。(5)空洞:53例(63.86% ),35例见于肺实变病灶中,多为壁厚约4一6 mm的厚壁空洞,部分内壁欠光滑,18例为薄壁空洞,内壁较光滑。(6)液体支气管征:51例(61.45% ),在肺实变病灶中,见宽约1一2 mm的圆形或管状低密度影。(7)线状影:52例(62.86%),主要为小叶间隔线和不规则条状影。(8)磨玻璃征:47例(55.32% ),指位于病灶周围的密度轻微增高区,其内支气管和血管束可见。(9)胸内淋巴结增大,25例(30.12%),最常见于上腔静脉后方、气管前,其次肺门区和气管隆突下多见。(10)胸膜改变:27例(32.33% ),胸膜增厚16例,胸腔积液10例。

2. 2 本组病例显示,活动性肺结核的上述征像未见单独存在,均为2种或2种以上征像同时存在。且以下几种形式多见: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肺实变、空洞支气管壁增厚,存在于支气管播散型肺结核中,与支气管播散型肺结核同时存在36例。

2.3 29例治疗后随访HRCT表现: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空洞、肺实变及液体支气管征、磨玻璃影治疗后随访吸收例数分别为22,16,12,14,15;线状影吸收例数分别为11例,支气管壁增厚9例。

3 讨论

3. 1 活动性肺结核的HRCT征像

3.1.1 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支气管壁增厚,病理上小叶中心结节为动脉受累或细支气管,并造成周围间质和肺泡的纤维化或炎症;支气管壁增厚时不仅在支气管黏膜内有大量肉芽肿,还常累及全层支气管壁,管壁增厚还反映了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间隙内有沿淋巴管分布的肉芽肿[1、2]。树芽征为干酪样物质占据了细支气管腔和肺泡管;本组数据表明,单独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支气管壁增厚26例,占31.33% (26/83),在29例治疗后随访病例中.小叶中心结节吸收20例,树芽征吸收18例,支气管壁增厚吸收11例。所以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支气管壁增厚是活动性肺结核的重要征象。

3.1.2 肺实变、空洞、液体支气管征,当病变以渗出性变化为主,继而发生干酪性坏死及坏死灶周围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渗透相邻支气管,液化坏死物质排出,形成空洞[3、4],空洞多开始于小叶中央,几个小空洞最终形成大空洞;液体支气管征,为小气道结核表现。本组60例肺实变中,53例伴有液体支气管征,35例伴有空洞。在28例治疗后追踪访问病例中,肺实变和液体支气管病征吸收22例;空洞吸收11例,所以肺实变中伴有厚壁空洞和液性支气管征是结核活动性的重要标志。

3.1.3 磨玻璃影。本组45例见磨玻璃影,随访28例中23例见磨玻璃影,24例已经吸收。综上所述,磨玻璃影是确定结核有无活动的一个重要征象。另外,活动性肺结核能够合并胸内淋巴结的增大,本组83例中26例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

3. 2 治疗前后的变化,本组29例治疗后随访病例中,22例吸收,4例病变无明显变化,3例病变进展缓慢。

3. 3 综上所述,HRCT可发现更多的空洞和渗出性病灶,更准确的判断病变有无活动性,并能发现胸内隐藏性的病灶,在活动性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痰抗酸杆菌检测阴性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对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并对治疗效果作出准确、客观评价。

参考文献:

[1]姜春秀. 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5):87-87.

[2]王艳. 64排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67):210-210.

论文作者:周杨林 曾华勇 王晓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  ;  ;  ;  ;  ;  ;  ;  

活动性肺结核应用CT诊治的临床价值探析论文_周杨林 曾华勇 王晓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