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微创碎石术治疗肝胆结石的疗效分析论文_任展

岳阳市三医院外一科 414000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微创碎石术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肝胆结石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微创碎石术的治疗方法。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开腹碎石的治疗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经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及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数据对比不明显,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腹腔镜下微创碎石术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方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病情,降低其病症的复发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腔镜下微创碎石术;肝胆结石;治疗效果

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常发病于体制肥胖、不爱运动及肝硬化的人群中[1]。当前,我国对于肝胆结石患者的治疗多给予常规性开腹碎石,其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伴随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腹腔镜下微创碎石术的出现,将其应用到肝胆结石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身体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在本次研究中,对一年内来我院就诊的肝胆结石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具体调查结果如下[2]。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肝胆结石患者100例,采用随即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研究组50例患者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在24~70岁之间,平均年龄(48.5±13.15)岁。参照组50例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28~68岁之间,平均年龄(49.5±10.1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组间数据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组采取腹腔镜下微创碎石术治疗模式。在肝胆结石患者入院前,对其进行一般性身体检查及器械消毒等准备。手术前,患者保持平躺姿势,医生对其进行硬膜外麻醉,而后建立压力为13~16mmHg的二氧化碳气腹;给予直径为60mm的四孔穿刺法对患者的脐部、锁骨中线、右液前线及剑突下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Trocar及腹空镜。根据手术前通过腹空镜观察的结石位置、形状、大小等,进而明确其所在人体的部位和与周边器官的连接关系,最后完整的将腹内结石取出。结石完整取出后,医生应及时采用弯钳和弹簧游离胆囊三角及钳牵引胆囊。进而对结石所在部位进行加压冲洗。对于结石在肝外胆管内的患者,应尽量将其取出;对于结石在胆总管内的患者给予管道切开方式将其取出;若患者的结石形状大且硬应采取气压弹道碎石术将其取出。采用生理盐水对形状为膏状泥沙样结石巢的结石冲洗并取出。最后医生对取出的结石进行常规冲洗并对T管留置和抗感染等进行处理。

参照组采用常规性开腹碎石进行治疗。在患者手术前的准备与研究组患者相同,在患者各项体征正常后对其进行手术治疗。与研究组患者一样,术前,患者取平躺姿势并进行全身麻醉,而后在其右肋下方给予10~15厘米的切口,使其与其它无关组织进行分离,根据手术前通过腹空镜观察的结石位置、形状、大小等,进而明确其所在人体的部位和与周边器官的连接关系,最后完整的将腹内结石取出。观察取出结石的完整性,将其切口放置输尿管镜实行连接冲洗。最后医生对取出的结石进行常规冲洗并对T管留置和抗感染等进行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情况。当研究组患者指标优于参照组患者时,则代表该种治疗方式具有优越性。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对比用(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经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及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见表1所示。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情况

两组术前VAS评分数据对比不明显(p>0.05),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见表2所示。

3、讨论

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其主要分为胆囊炎和胆管炎两种发病部位。常发病于体制肥胖、不爱运动及肝硬化的人群中。其发病症状为:腹痛、黄疸、发热,少数部分会发生剧烈的绞痛。胆结石患者的并发症较多且严重;比如:化脓性肝内胆管炎、肝脓肿、胆道出血等。当前,我国对于肝胆结石患者的治疗多给予常规性开腹碎石,其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伴随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腹腔镜下微创碎石术的出现,将其应用到肝胆结石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身体情况,临床效果显著[3]。据本次调查研究,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及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数据对比不明显,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腹腔镜下微创碎石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其手术方式拥有术中创伤较小且手术过程操作简单,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在当前临床治理中,其微创手术模式逐渐被多数医院采用。其术后对于患者的并发生发生率给予控制和排除。

综上所述,将腹腔镜下微创碎石术应用于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在术后身体机能的修复,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鲁成军,王亦农,田金波等.三种微创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7):501-504.

[2]邓青富,姜睿,裴利军等.电子输尿管软镜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5):721-723.

[3]Miu Huidong,He Zhong Yin,Shen Feng et al.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re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upper ureteral calculi [J]. Shandong medicine,2015(28):76-77,78.

论文作者:任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下微创碎石术治疗肝胆结石的疗效分析论文_任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