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遂宁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探究经皮肝胆道镜碎石用于肝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如本院接受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则予以经皮肝胆道镜碎石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取石的次数以及结石清除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相较而言,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取石的次数以及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比较,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肝胆道镜碎石治疗用于肝胆管结石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经皮肝胆道镜;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006-02
肝胆管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但相关资料统计,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石率在30.4%左右[1]。虽然本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但有导致很多并发症,某些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其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也较大。经皮肝胆道镜碎石技术被引入临床后,在各个领域均取体现其优越性。本文为进一步探究肝胆道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特针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如本院接受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20例展开分析,采用经皮肝胆道镜治疗的60例患者术后取得较好的反响,以下是详细的分析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如本院接受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例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9~78岁,平均(52.43±3.66)岁,其中18例结石位于左肝胆管,19例位于右肝胆管15例左右均有,8例合并胆总管结石;研究组:病例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0~73岁,平均(53.87±5.04)岁,其中21例结石位于左肝胆管,15例位于右肝胆管15例左右均有,9例合并胆总管结石。两组患者上述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经皮肝胆道镜碎石治疗,具体:术前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并及时纠正酸碱紊乱。采用静脉符合麻醉,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后,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结石的部位和胆管扩张部位进行穿刺,经皮肝穿刺针置于肝内胆管,注射造影剂,观察结石的情况,根据患者结石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扩张隧道,当出现狭窄时可将导丝置入十二指肠,针对较大、硬度较高的结石可选择液电碎石仪和软质胆道镜操作,针对不能一次性完成的结石可放置胆道引流管,待窦道形成后再次取石。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进行。术后所有患者均常规予以抗感染和利胆排石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主要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量、取石次数以及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下表。
2.2 两组取石次数比较
研究组平均(1.05±0.02)次;对照组平均(1.15±0.06)次。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结石清除率为93.33%,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分别为90.00%,5.00%,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肝胆管结石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术后残石的原因主要有:结石直径较大、结石镶嵌、隐蔽以及肝胆管狭窄、变异以及胆道分支末端结石等,由此可见手术过程对结石进行全面清除,并针对肝胆管狭窄进行处理对于成功完成手术至关重要。
经皮经肝途径进行碎石治疗,对于肝胆肝结石患者的损伤较小,且痛苦较少,相较而言患者更耐受,且操作也较为简单。其可在透视机的辅助下多次通过窦道进行取石,这也是目前用于肝胆管狭窄患者碎石治疗较为理想的方法[3]。但有研究者表示[2],该方法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应用,但不能完全取代外科手术治疗,对于能够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者,最好选择微创手术治疗。结合本次临床研究,采用经皮肝胆道镜碎石治疗的研究组(117.43±15.65)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158.93±18.35)短,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还发现,该方法并不会造成患者过多的失血,这一点从结果中也可以看出,研究组出血量较对照组而言,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两组患者对于结石的清除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4]。和本文相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大量临床研究表示,经皮肝胆道镜碎石治疗用于肝胆管结石患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而本次研究和绝大多数研究相符,证明其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经皮肝胆道镜碎石治疗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肝胆管结石患者实施碎石治疗,且效果较好,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还能缩短手术时间,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平,陈小伍,王槐志等.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质志,2013,19(5):511-513.
[2]王平,陈小伍,方驰华等.数字医学技术在经皮肝胆道镜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5):352-357.
[3]甄忠广,张彦辉,任怀珍等.经皮经肝胆道镜及肾镜联合超声碎石经胆道造瘘窦道治疗胆管结石[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11):850-852.
[4]周心奇,周建明.规则性肝切除和经皮胆管胆道镜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对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8):3155-3156.
论文作者:罗城1,郑大荣1,黄诗怡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肝胆论文; 结石论文; 碎石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差异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