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教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体,中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受到了世界瞩目。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迈入了全面参与全球贸易竞争的时代,日益激烈的竞争唤起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对优秀管理人才的需求。中国政府在2003年制定的人才强国战略中,明确提出将企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国家人才战略的重点。2010年,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又被作为重大人才建设工程纳入《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发展纲要》。《纲要》提出,“到2015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500万人。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4200万人,培养造就100名左右能够引领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战略企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际化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在政府的人才政策和巨大的社会需求驱动下,中国的管理教育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
中国的管理教育始于50年代的仿苏式教育。90年代以后,随着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和管理学一级学科的形成,管理教育得到了正规化、规模化发展。然而,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管理教育的培养质量却不容乐观。根据《商业周刊》对中国公司和在华跨国公司的173位招聘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普遍对中国MBA毕业生评价不高,大多数受访者给中国MBA毕业生打了中低分,认为其素质良好或优秀的不到20%。这样的评价结果为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未来企业发展需要管理人才具备怎样的素质,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所需的管理人才,如何提高管理教育的质量等等。教育研究是反映并指导解决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管理教育研究是针对管理教育实践所进行的探索,应当反映并指导管理教育实践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管理教育研究文献的盘点,反思其对中国管理教育实践的支持程度,并对未来管理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国管理教育研究的文献进行盘点与分析。宏观层面,以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探索在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方面,文献数量的分布结构与变化规律。微观层面,则以Nvivo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研究中反映出的制约中国管理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其研究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了解研究的深入和扩展情况,探索研究内容的微观结构。
样本文献检索自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研究选取1998~2010年CSSCI收录的关于管理教育的文献进行编码和统计,搜索的关键词为:管理教育、工商管理教育和MBA。
在研究主题方面,根据文章的关键字和主要内容对主题进行编码,并以教育思想与理论、教育体制与战略、教学实践三元框架进行分类。思想与理论指与管理教育有关的概念、教学理论、教育理念方面的研究。教育体制与战略,主要指针对管理教育的管理机制、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对管理教育的宏观改革与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教学实践主要指对具体的教学活动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方面,根据文献所反映出的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编码。
在研究内容方面,将主要选取“教学方法”这一主题,对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师资、课程和教学方法是制约教育实践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在中国的管理教育研究中普遍反映存在问题的方面。为保证研究的整体性,本研究不对这几个问题逐一探讨,而以在西方管理教育领域同样备受关注的“教学方法”这一问题为个案,进行深入分析,以期窥斑见豹。研究将主要关注几个问题:1.在实践中,教学方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2.研究中如何分析和应对这些问题;3.研究进展是否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有效指导。
三、研究结果
(一)中国管理教育研究概况
通过数据库检索和对无关文章的剔除,共获得与管理教育有关的文献135篇,平均每年10.38篇。其随年代的分布趋势如图1。
总体来说,CSSCI数据库中管理教育研究的数量较少。2002年之前的研究数量平均每年14篇;而2003~2010年,每年的研究文献数量不超过10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尚无一本专门以管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期刊,研究文献均发表于管理类或教育类刊物。较少的文章数量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高质量管理教育研究的数量本身较少,二是管理教育研究并未成为管理类或教育类期刊的关注点,从而较少刊发。
(二)中国管理教育研究的主题
1.研究主题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如图2所示,不同类型的主题所占比例差异较大。对教学实践的研究有77篇,占所有研究的57%;对教育体制与战略的研究有55篇,占所有研究的41%;对教育思想与理论的研究只有3篇,仅占所有研究的2%。
研究主题随时间的分布(如图3)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宏观教育体制和战略的关注起伏较大。1998年至2002年共发表管理教育体制与战略方面的研究论文39篇,平均每年7.8篇。2003年开始,对于宏观教育体制和战略的研究大幅度减少,平均每年仅有2.25篇,比2002年之前的年均数量减少了71.15%。2001年前后,基于加入世贸组织后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学者在管理教育体制及宏观发展战略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与讨论。2002年之后,学者们对于宏观发展战略的探索热情有所下降。
(2)对教学实践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关注。与对宏观体制和战略的关注相比,中国管理教育研究对于教学实践的关注程度相对稳定。尽管自2003年以来,随着管理教育整体研究数量的下降,对教学实践的研究在比例上有所提高,但从绝对数量来看,研究数量并未增加。
(3)对管理教育理论及思想的研究很少。中国管理教育研究在教育理论及思想方面的研究非常少,数量仅有3篇。深入的管理教育理论的探讨尚未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
2.主题领域与范围
中国的管理教育研究在相对广泛的领域中进行了探索。具体研究主题及文章数量分和(如表1)。在所有研究主题中,“宏观形势与发展战略”“具体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教学方法”“教育模式”居前五,研究数量均在10篇以上。其中,对管理教育宏观形势与发展战略的研究有39篇,占所有研究的28.89%,是最受关注的一个主题。
(三)中国管理教育研究的方法
由于许多文献并未说明具体的研究方法和资料获取途径,因此,本研究对文献中的研究方法只能做较为粗略的归类以区别不同的研究设计和可能运用到的研究方法。如图4所示,在135篇研究文献中,根据研究设计与方法的不同,共有三类研究,分别为文献研究、取样调查和个案研究。其中,文献研究占所有研究的79%,个案研究占13%,取样调查研究占8%。从数据的分布来看,中国管理教育研究的方法比较单一,并呈高度集中的特点。大部分研究仅基于文献一种途径来获得所需的研究资料。在论证方法上,强调以直接经验或他人的研究为基础,运用哲学的逻辑方法进行思辨研究,而较少采用问卷、访谈、实验等数据搜集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型的实证研究。
(四)中国管理教育研究的内容
为了对管理教育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更深入探索,本研究以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为个案对文献进行内容分析。通过Nvivo8的文本查询发现,“教学方法”一词在74篇文献中被提及,占所有研究文献的59.2%,出现频率较高。研究选取文本查询中相关性在1%以上的文献进行进一步内容编码,得到结果如下:
1.对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研究中,对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理论讲授较多,实践性方法较少;二是案例教学效果不佳。其中,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案例教学的理解不足、优秀案例尤其是国内优秀案例较少、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课堂把握力不够。图5是利用Nvivo8进行内容编码后形成的模型,括号中为来源文献的数量。从这一模型中可以看到,文献对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更为具体和深入。
2.研究中对实践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如图6所示,在研究教学方法的文献中,研究内容涉及对行动学习法、实验教学法、团队教学、合作学习、案例教学、动手式学习、沟通活动模拟、整合式教学与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介绍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由于实践性方法较少而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问题一)提供指导。在案例教学的研究中,文献内容涉及对案例教学的概念与特点的分析以及对案例编写、案例教学组织和教师案例教学培训的探讨,这些研究为解决实践中所反映出的案例缺乏、操作不当、理解不足等问题(问题二)奠定了基础。从研究内容来看,研究对实践中所存在的各个问题均有所回应。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从研究数量来看,除案例教学法以外,其他教学方法的讨论均只有1篇文献,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案例教学法的分析,呈现出较强的集中性。这样的研究内容分布或许有利于案例教学中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但对于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更新与发展的指导作用则有限。从分析的深入程度来讲,仅有“合作学习法”“行动学习法”“整合教学模式”三篇文献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理论建构或应用,其他大多数教学方法的探讨还停留在经验总结和简单介绍层面,既缺少对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实施原则的分析,也缺少对教学方法实际效果的科学评估,对教学实践的科学指导意义相对有限。
四、分析与讨论
(一)中国管理教育研究的特点
1.对具体的教学实践关注较少
研究主题反映了研究者的兴趣与关注点。从具体的研究主题来看,中国管理教育研究者更侧重于宏观战略研究,倾向于探讨整个管理教育体系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而对具体教学实践的关注较少。这点与西方管理教育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管理教育研究具有注重效果、注重实际操作和注重程序化的特点,对于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给予了很多关注。有研究显示,从1974年~1997年,在美国管理学会下属的管理学术期刊中只有21篇涉及管理教育教学的文章,平均每年不到一篇,而到2008年,《管理教育与学习》(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发布的涉及管理教学和学习学术的期刊已达到88种。其中《管理教育》(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管理教育与学习》(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和《管理学习》(Management Learning)是管理教育领域的核心期刊,也是专门的交流平台。这三个期刊仅在2002~2005四年间便发表管理教育教学研究的文献535篇。与之相比,中国对管理教育具体教学实践的研究非常薄弱,不仅在数量上相对较少,研究内容也相对集中,并未得到充分扩展。
2.着重于思辨分析
方法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研究的进步与方法的进步密切相关。中国学者不止一次指出了在管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学者们对于思辨研究的偏爱。在管理学领域,有学者通过对1990~2000年国外入选SCI和SSCI的59种管理类期刊和国内管理学44种核心期刊文献的对比发现,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宏观管理与政策领域进行划分,中国使用思辨方法研究的论文数量,分别是国外同类研究领域论文数量的2倍、2.25倍和2.47倍。实证研究的论文数量,分别是国外同类研究领域论文数量的0.7倍、0.57倍和0.52倍。在教育学领域,有研究通过对国内顶级教育研究杂志《教育研究》在1995年~2003年所发表的研究文献的分析得出,理论分析、逻辑推理和经验总结等方法占到全部研究方法的85.7%,较少使用实证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在研究中的运用只有15%。本研究的结果与之前的研究发现相一致:与西方注重实证研究的习惯不同,中国管理教育较少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而大量采用思辨研究,两类研究的数量相差悬殊。
(二)中国管理教育研究对实践发展的支撑情况
1.积极方面
关注宏观体制战略研究,符合中国管理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首先,外部环境的变革使中国学者必须进行宏观战略的研究。中国的管理教育是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改革的背景下发展的,其摆脱不了整个宏观环境的影响。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由于没有可直接借鉴的成功经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探索式、渐进式的,改革的目标也是在改革过程中随着改革绩效的显现而不断调整和加以完善的。这种“做中学”的经验主义哲学原则和探索性的改革使中国的研究者必须经常进行宏观的战略发展分析,才能更好地明确改革发展的方向。在整个改革的宏观背景下,这种宏观性的研究取向影响了很多研究领域,管理教育是其中之一。
其次,管理教育发展中的矛盾使中国研究者必须进行宏观体制与战略研究。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明确,企业逐步由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转为在市场竞争中进行经营,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将中国企业带入了参与全球贸易竞争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于管理者应对国际商务竞争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一方面,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管理人才缺口,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中心的预测,“在未来10—15年,中国将需要75 000能够胜任全球化竞争的工作,而中国目前只有3 000—5 000人”;另一方面,中国的管理教育从50年代的仿苏式教育发展起来,起步较晚,在师资队伍建设、入学选拔方式、案例教学、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也还有不少需要理顺和改进的地方。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管理教育也必然随之发生相应的调整与改变。中国管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规模数量的发展,更要从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互动因素来统筹考虑。面对国内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与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中国学者在管理教育的宏观战略发展上进行有益的探索,讨论中国管理教育的宏观发展方向,是符合管理教育发展内在需求的。
2.消极方面
(1)对具体教学实践研究不足,难以满足目前中国管理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由于所经历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中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中国的企业经营者有其自身的特点。一项针对企业管理者的调查表明,中国企业经营者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仅占41%,企业经营者中年龄在36岁以上的占89%,这部分人学历在大学以下的占81%,都在1985年以前毕业,所学知识都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在担任企业领导后,20%的人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而在拥有大学学历的企业经营者中,74%的人所学专业是理、工、农、医及文、史、哲,仅有25%的人具有财经和管理专业学位;在高科技企业中,管理岗位大多数由科技人员担任,他们可能在专业上拥有博士、硕士学位,但对企业的生产、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却一窍不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管理教育者有必要在了解中国企业管理者本身知识和能力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管理教育的内容应该如何调整才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求,以及受中国传统文化及教育模式的影响,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适合中国的企业经营者。这些问题尽管已经在宏观体制和战略研究中被反复提及,然而却缺乏进一步的跟进研究来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每年少于8篇的具体教学实践的研究和极少数管理教育理论和思想的研究,显然不能满足中国迅速发展的管理教育的实际需求。大量研究停留在泛泛之谈层面,很难对中国管理教育的实践起到支撑和指导作用。
(2)研究方法单一,制约了整个研究的推进
中国的管理教育研究过分倚重思辨研究,而较少进行实证研究,不利于研究的推进。在教育研究中,采用多元范式,整合强调用数学工具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的实证主义范式和注重整体与理论思辨的人本主义范式已成为学界共识。而就目前中国管理教育研究的情况来看,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实证研究,通过思辨演绎所产生的问题缺少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探索解决办法,而思辨研究中提炼的理论也缺少实证研究的应用性检验。思辨研究与应用研究未能很好的结合,不仅影响单个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从整体来讲,也未能给后续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导致研究的同质性较强,影响到整个领域高质量研究的推进。在管理教育研究中加强实证研究既是国际管理教育研究的基本趋势,也是推进中国管理教育研究不断深入的理性需要。
(3)理论基础缺失,使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不足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要基础,没有理论的支撑,对于实践的分析就不能透彻与深入。尽管管理教育属于教育范畴,但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管理教育在对象、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因此有必要进行专门的理论探索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而对中国的管理教育来说,进行相关理论探索更加重要。中国的管理教育理念和方法习惯于从北美国家进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国外理念在中国的适应问题。中国与北美国家文化间具有巨大差异,同时,管理教育在招生、培养制度方面也具有不同于北美国家的特点,这使得照搬国外的教学理论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招生标准和传统学习习惯所导致的中国学员在知识结构、自身经验以及参与度上对案例教学的不适应问题便是很好的例证。探索适合中国管理教育的教学理论对于管理教育实践至关重要。描述国外经验,或个体经验是理论提炼的基础,然而只停留在这个层次显然对指导实践没有长远意义。盲目跟随国外的研究和实践结果而放弃对本土教学理论的提炼既不可能有效指导本国实践,也是国际管理教育学术研究的损失。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的管理教育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内容尚不够丰富,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研究的深入程度不足。从对实践发展的支撑度来看,研究对于管理教育实践的指导相对有限。要进一步发挥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管理教育研究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整。
根据上述分析,本研究就中国管理教育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加强跨学科研究,进一步加强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联系。管理教育本身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既涉及管理学,也涉及教育学和心理学。从教育学的角度可以深入探讨管理教育的教学理论、管理体制与机制以及国际化、终身化等问题,而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则可以深入探究不同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方案。从中国管理教育的研究现状来看,跨学科研究显著缺乏,应当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与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合作。
第二,加强国际比较研究。国际比较研究是系统、科学借鉴国外经验的有效手段。与西方国家的管理教育相比,中国的管理教育属于后进者和学习者。应加强国际间的比较研究,以更好地掌握管理教育发展的国际前沿趋势,反思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为探索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做法提供参考。
第三,建立专门的研究团队和成果交流平台。高质量研究数量偏少反映出中国学者对管理教育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教育者大多是管理学或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从目前的评价机制来看,从事其专业领域的研究更能为学术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也容易获得所在大学的认可。而管理教育只是学者们的教学任务之一,缺少进行相关研究的激励。要提高管理教育的研究质量,必须提高对管理教育研究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可以考虑在管理教育机构建立管理教育研究基地,组织专门研究人员对管理教育进行研究;将管理教育的研究成果纳入学术考核范围;创办高质量的以管理教育为主题的学术刊物,为管理教育的研究成果提供交流平台。
第四,建立并完善管理教育数据库。数据资料的难以获得为实证研究的开展增加了难度。通过政府与机构间合作,建立并不断完善管理教育的数据资源库,提高相关数据资源的共享程度,可以为管理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领导力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在变幻莫测的商业环境中,到底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成为高效能领导者?
经过多年研究,斯隆商学院教授Ancona和她的团队构建了一个领导力发展框架,这个框架包含了高效能领导力应该具备的四种关键能力。它们是:对商业环境的感知力、内外环境的洞察力、善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创新工作方法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感知力,它是领导效能的预警器。
在企业经营中,领导者要依靠感知力让企业掌握并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商业环境,首先需要摒弃旧的思维窠臼;其次要善于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并进行价值分析,有时候还需要通过一些实验分析出信息背后的信息;最后,还需要和其他人一起,用掌握的信息构建出一个商业环境的变化图谱,标示出商业环境的变化过程,并且不断核实,不断更新。
几乎没有一个领导者可以同时拥有上述四种强大的核心能力,通常他们只具备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领导者首先需要自问:“自己到底哪方面能力最强?”然后,在自知的基础上,寻找其他人补足自己的短板,依靠他们的合力,完成对企业的领导。
因此,领导力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单靠一个人,成就不了企业的持续兴隆。领导者需要对领导力进行分类管理,让组织内不同等级的人,分别锻炼这四种关键能力。这些具有不同核心能力的人联合起来,才能形成高效能的领导力。
原载《北大商业评论》(京),2012.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