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中心卫生院 重庆 404502)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综合在缺血性脑中风中的运用。方法:随机将32例缺血性脑中风分为观察组(采用中医手段)和对照组(采用西医手段),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更有利于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中医综合治疗;西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084-02
脑中风是脑血管常见疾病,发病率及致残率极高,以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最为常见[1]。患者发病后若不采取及时的治疗,就算生命保住,但却仍有可能残留身体功能严重障碍等并发症,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缺血性脑中风后功能障碍程度的有力保障。本研究探讨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云阳县凤鸣镇中心卫生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脑中风相关诊断标准[2],按照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男11例,女5例;年龄43~76岁,平均(53.5±7.6)岁。对照组男9例,女7例;年龄42~77岁,平均(54.3±8.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手段包括:注射0.9%氯化钠、巴曲酶。静脉滴注5%葡萄糖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同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性使用甘露醇,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等。病情稳定后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以上治疗时间为4周。
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手段:静脉滴注相关中药,同时采取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及相关康复治疗。在患者急性期时,250mL 5%的葡萄糖加血塞通注射液200mg;250mL 5%的葡萄糖加葛根素注射液600mg。给予静脉滴注,1次/d。同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采取中医对症治疗。恢复期行每天1次的针灸治疗,配穴:以内关、三阴交和水沟为主穴,以极泉、委中和尺泽为辅穴。推拿治疗:分别对患者头颈部、脸部、腰背部、下肢及上肢等部位进行推拿治疗,并合理运用相应的手法以保证达到最佳效果,同时配合穴位按压等手法治疗。辅以其他相关康复治疗,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
1.3.1神经功能评估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3]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作比较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采用Barthel指数(ADL)[4]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分为10项,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神经功能NIHSS评分
相比治疗前(8.11±3.62分&8.41±3.82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4.77±2.59分&3.08±2.54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ADL评分
相比治疗前(36.25±10.11分&37.63±10.28分),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60.11±9.83分&69.08±10.09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中风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有相关报道显示[5],每年我国新增中风患者约170万左右。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西医治疗作为对症治疗手段,有一定疗效,但疗效较差。从中医角度分析,中风急性期多属于气虚血瘀、气血失调、肾虚血瘀等范畴,在临床治疗中,应辩证分析患者的中风类型,同时兼顾活血化瘀的治疗。
从本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手段,药物使用中采用了静脉滴注血塞通和葛根素,而血塞通里面的主要成分为三七皂苷,此药物成分可降低血黏度,有效控制血小板的黏附及聚集,进而促进瘀血消散[6]。同时,当患者出现脑缺血后,三七皂苷能够有效减轻脑水肿,降低缺血脑组织中钙的含量,从而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一致[7]。葛根素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物质及血浆内皮素等,具有较强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葛根素也可以清除自由基,有效改善脑循环,扩张脑血管等。另外,脑中风后出现后遗症者,其以“本虚”为主,患者通常出现气血不畅、肾虚精亏,从而导致脑脉瘀滞。利用针灸推拿则可有效提高脑动脉弹性,有效降低患者颈内动脉系统的血液循环阻力;促使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血栓和血块得到明显软化,进而达到提高患者脑血流量,增强脑部血供的目的[8]。
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在神经功能NIHSS评分方面虽较治疗前有改善,但治疗后改善程度较观察组明显低,ADL评分也表现为观察组改善更明显。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显著,更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莫海婷,李弼仁,林泽辉,等.补阳还五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4):58-61.
[2]邓桂珠,林捷欣,吴纯伟,等.复方脑脉通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多靶点作用的分子对接[J].中成药,2016,38(8):1673-1678.
[3]吴仁擎.92例补虚活血化痰法在缺血性脑中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1):52.
[4]李胜酋,李胜愉,张联玲,等.四君子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12):1633-1635.
[5]刘月秋,刘辉,杜卫,等.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7,12(1):42-44,48.
[6]杨永勤.探究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5,34(36):178-179.
[7]陈琳.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7):1011-1013.
[8]陆凤兰.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208-209.
论文作者:胡启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缺血性论文; 患者论文; 脑中风论文; 中医论文; 评分论文; 综合治疗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