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电力自动化系统在实际的供电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力自动化系统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为保证供电质量,相关人员在电力自动化配电过程中需要将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考虑周全。另外,实际的操作过程包含一定的复杂性,因此目前邵阳市的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这一现状。
关键词:电力调控;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安全防护;分析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科技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在电力电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通力结合下,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范围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在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组成的各个原件都具有自动检测、控制功能的前提下,通过信号以及数据传输系统进行电能质量的自动监视、调节以及控制的目的。本文从当前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念出发,对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
1.电力配电自动化的概念
所谓的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指的是在电力系统的功能、信息获取等方面都加入自动化技术,配电智能化能够实现用户与电力公司的直接沟通,不管是对于用户来说还是对于电力公司来说,都是在信息的处理上增加了便捷性的因素。毕竟配电管理自动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电力系统的信息进行自动化的处理,与之前的配电技术相比,更显其安全、快捷的特点。而且在通信系统的配合下,节省了更多的电力设备成本。正是因为配电网与信息系统的配合优点多多,所以需求量也不断地增加。
2.电子配电自动化发展现状
电子电力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现在已经显得比较成熟,从最初以晶闸管的形式发展到现在的可控硅整流装置,可以说体现了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很多高技术含量的新型设备应用到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与此同时,随着更先进的技术融合,电力电子技术与机电技术相结合下,更能实现环保、智能化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也会被带动,而且从传统的投资模式成功地转型成为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在供电设备的发展来看,很多供电企业都已经摸索到与配电自动化相配合的设备,在实现整个配电系统自动化的硬件条件比较完善,但是还是会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有些电力产业考虑不到设备的性价比问题,在选取设备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自身电力环境因素选择对应的机械设备;其次就是考虑到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尽量选择与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方向一致的设备;最后一点考虑因素就是考虑到配电设备的技术要求,配电系统本身就需要具有强大的容量、定制远传,以上都是技术方面的要求,为了保证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技术规范化迫在眉睫。
3.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必要性
配电自动化主要是由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组成,只有将这3种技术进行更好地融合,才能更加体现出配电自动化的强大作用。在电力电子技术与配电系统结合的前提下,更能保证电子系统实现自动能力,而且电力电子设备明显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在电子电力技术的配合下,更好地节省了供电单位的成本,而且还能够为社会群众提供更为高质量的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的探究,为电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转型条件,企业的自身利益也得到了保障。
4.CIM/E通用解析组件
CIM/E通用解析组件,是基于DOM来实现CIM/E数据解析,而DOM是以层次结构组织数据节点和数据信息的集合。由于它是基于信息层次的,因而DOM被认为是基于树或基于对象的。由于该结构构造是以层次结构来实现的,可以定位修改来实现对数据和结构的更改;还可以在层次中上下导航,实现数据的快速查找特定信息。4图模数据同步功能配电主站与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间模型/图形文件交换遵循CIM/E和CIM/G标准,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自动或手动方式同步方式,当主网图形/模型变化时,通过正反向隔离装置将变化的图形/模型发布到配电主站,配电主站进行图形/模型数据更新。图模数据通过图模数据管理,与配电主站图模数据进行匹配,实现跨不同平台的图模数据同步。
5.实时数据同步功能
配电主站与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间基于CIM/E格式实现实时数据同步,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备实时和周期同步功能,将配电主站需要的实时数据同步到配电主站。配电主站解析CIM/E格式,匹配模型对应关系,基于消息总线发布数据,数据处理同步更新实时数据库,实现实时数据的实时同步和处理。配电主站应用基于周期同步的实时数据,实现应用功能的计算和处理。实时数据通过实时数据管理,与配电主站实时数据进行匹配,实现跨不同平台的实时数据同步。
6.事件同步功能
配电主站与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间基于CIM/E格式实现告警等事件同步,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将配电主站需要的事件实时同步到配电主站,配电主站接收事件,并在配电主站系统内发布和存储。事件通过事件管理,与配电主站事件进行匹配,实现跨不同平台的事件同步。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隔离装置,其基本要求如下:一是使用RISC微处理器、双嵌入式计算机及单向通道隔离技术,降低受攻击的概率。二是精简的、安全的、固化的Linux操作系统,在嵌入式Linux内核的基础上进行裁减,除去不需要的所有系统服务。提高系统安全性和抗攻击能力,保证系统安全的最大化。三是基于MAC、IP、传输协议、传输端口以及通信方向的综合报文过滤与访问控制。四是实现两个安全区之间的非网络方式的安全的数据交换,并且保证安全单向隔离装置内外两个处理系统不同时联通。五是装置须具备多个内外网网络端口,支持单进单出,双进双出等工作模式。六是装置须具备双电源,同时应实现主备电源的在线无缝切换,提高整个电源工作的可靠性以及延长整个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七是支持系统告警,支持完备的安全事件告警机制,可通过隔离装置专用的告警串口或网络输出报警信息,日志规范符合《电力二次系统安全告警日志格式规范》,可以接入电力二次系统内网安全监视功能模块集中监视。根据电力行业发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水平,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工作措施要求,配电主站与主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间边界要部署国家(或行业)认定的隔离装置,从而提高主站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总结:当前的市场竞争激烈,对于一个电力企业来说,需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增强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在生产速度加快的环境下,尽可能地运用新技术减少电网运行的负荷,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结合企业发展的现状,引进新技术与新人才,对各项新型技术进行融合,通过具体的实验,记录实现数据并加以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整个企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洪海生,白洋,徐炫东.配电自动化等效无线信号强度测试仪的研制[J].广东电力,2018,31(09):153-158.
[2]孙成堃,吴坤,赵辉.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南方农机,2018,49(19):220.
[3]齐艺,孙畅岑.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在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8):117.
[4]谢芮芮,张培忠,徐铭铭.配电自动化与继电保护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9):277-278+281.
[5]邹敬龙.配电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建设方案研究[J].自动化应用,2018(09):102-103+135.
论文作者:王宏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5
标签:电力论文; 主站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实时论文; 系统论文; 数据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