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66;2哈尔滨珍宝药业有限公司 150060,3吉林正业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132011
【摘 要】校中厂是指以校企合作为前提,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建设具备小型化或模拟化生产线的实训场所,从而为学生创造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情境,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达到让学生毕业即可就业的教学目标。工学结合是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其目标是通过校企之间的“互动与双赢”,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1]。“校中厂”式综合实训基地的构建则是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让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过程,为此在高职院校内建立的有“工学结合”特色的实训基地。通过引企入校,实现“校中厂”,校企共建,拟定统一的管理制度,构建一种“互利共赢”的管理模式。在学校与企业在达到“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学校和企业从而达到所培养的人才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接轨”。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中厂;专业群;实训基地;生物制药
一、研究意义
我国高职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仍然较弱,未能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未能实现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未能使就业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不新,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双赢”机制尚未形成,“双师型”教师资源缺乏,缺少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生产第一线、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其特点是既掌握基础理论,又掌握实践技能,善于将某一专门“技术意图”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高职教育的制药专业应该定位于特定的岗位群,并以此来制定适合制药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制药职业岗位群相连接的实训基地、创立适应于“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标准与情境教学内容,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的制药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2]。“工学结合”制药类专业群实训基地内含构建则是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过程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走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有“工学结合”特色的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实现“校中厂”,从而达到所培养的人才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接轨”。
构建“工学结合”制药类专业群的“校中厂”式综合实训基地,通过开放性和职业化的教学过程,让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和评价过程,实现校企人才供给的“无缝接轨”,在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工学结合”制药类专业群“校中厂”式综合实训基地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
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过程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走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有“工学结合”特色的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实现“校中厂”,从而达到所培养的人才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接轨”。
(二)基本原则
(1)基于“工学结合”的制药类专业群建设的改革思路,引企入校,构建以“校中厂”为特色的制药类专业群校内综合实训基地,以达到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和专业辐射能力的目标。
(2)优化、创立一种基于“工学结合”的制药类专业群“校中厂”式综合实训基地“互利共赢”管理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综合实训基地的构建
1、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式综合实训基地
为实现“工学结合”的目标,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通过走出去,与各大知名制药企业沟通,调查企业工作过程,研究企业生产实际中对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的需求,综合我国当前校企合作形式,在校内建立可共享的“校中厂”式的综合实训基地。
通过企业调研,制药类企业的工作过程基本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药品生产加工过程,二是药品的质量检测过程。据此,在校内建立“校中厂”式的综合实训基地时,就要尽可能实现这两大工作过程,让实训基地真正成为制药企业在校内的一个全息缩影。在建立“校中厂”式综合实训基地过程中,要结合校内专业教学的特点,让企业和学校共同投入人力和资金,其中设备资金投入不少于300万元,可实现制药企业的主要工作环节,能完成制药企业一整套的工作流程,以达到学校和企业“互利共赢”的效果。企业方面,通过直接参与管理和实训教学过程,使企业在获取一定利润的基础上,更可以利用学校的专业资源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学校方面,可以利用综合实训基地中的车间作为实训室,利用企业投入的材料作为实训材料,利用企业选派的人才充实学校的教学力量,使学校在实训教学资源方面得到较大的节约,同时还能获得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作为实训环境;学生方面,在综合实训基地实训过程中,可以充分体验到企业工作的实际过程,从而让学生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到未来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及时理解课堂所学习的各项专业理论知识,最终达到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走入工作岗位,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接轨”。
2、建立“校中厂”式综合实训基地“互利共赢”管理模式
为达到学校和企业“互利共赢”的目的,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拟定一套有效可行的管理办法,形成一种“互利共赢”的管理模式。
(1)引进企业高级人才做为兼职教师参与管理
由企业选派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并具备生产管理能力的技师到综合实训基地,既能在校内担任一定的课程教学任务,还能参与综合实训基地生产管理过程。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研究管理方法,制定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激励企业的共建意识,
(2)学校选派专职专业教师参与管理
学校一方面选派专门教师参与综合实训基地的管理,另一方面,制药专业群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直接参与综合实训基地的管理。学校在教研方面为企业提供充分的资源,与企业共同研究专业教学的需求,研究制药类专业群的建设,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训资源,结合制药类专业的教学特点,形成学校和企业“互利共赢”的理论体系和管理体制。
(3)实训基地理论教学体系的建立
通过制药企业的调查和分析,针对企业的需求,对“校中厂”式综合实训基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训科目,并建立相应的“工学结合”标准规程。通过研究分析制药企业工作过程,结合各“校中厂”式综合实训基地的实训科目要求,建立针对实践课程设计及覆盖职业培训设计的校本教材。结合“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重点进行制药类各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实训部分的建设,其内含有课程标准、课程的学习情境、特色教材建设、教学课件、试题库及考核标准等。
3、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1)通过“一对一带练”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
青年教师进入综合实训基地后,首先由综合实训基地指派一位资历深厚的教师(如专业带头人或学科带头人)担任指导“教练”,通过“一对一带练”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青年教师要完成规定的岗前培训,系统听取与实训相关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参加车间内生产过程。有意识地指派青年带领一年一度的学生毕业实习,创造机会参加生产性实践教学,让青年教师在企业生产中锻炼提高。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让青年教师积累一定实践经验。最后通过考核合格后方能正式上岗。
(2)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地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进修学习及到基层锻炼,安排时间让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安排部分青年教师到各大知名院校及国外进行学历进修,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让全体实训教师得到全面提高
组织综合实训基地全体实训教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集体讨论、集体预试、集体解决问题等方式的集体教学活动,认真研讨生产或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实训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叶小明 在工学结合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中国高等教育》2007(10):52-54
[2]包玉清 高职“工学结合”制药技术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教学论坛》2013(8):239-240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ZC1211046。
作者简介:
张多婷(1985.5),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制药工艺与设备。
*通讯作者:包玉清(1964.3),大学本科,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基础医学.
论文作者:张多婷,刘伯臣, 丁岚峰, 侯晓亮1,石,锐1,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实训基地论文; 企业论文; 工学论文; 实训论文; 学校论文; 专业论文; 过程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