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及其对策_反腐倡廉论文

腐败及其对策_反腐倡廉论文

腐败现象和抑制腐败现象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腐败现象论文,对策论文,抑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给我国经济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对待人生观和价值观,经不住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在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面前,出现了诸多腐败现象。

1、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在经济生活中,有的为了钱, 把假冒伪劣产品推向市场,坑害消费者;有的人为了钱,采取各种手段偷税漏税,坑害国家。有的人为了钱,见利忘义,巧取豪夺,不惜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肥自己的腰包;有的人为了钱,吃拿卡要,行贿受贿。在社会生活中,有的人为了钱,出卖灵魂,不要国格、人格,把钱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有的人为了钱,走私贩毒、盗窃杀人,拐卖妇女儿童。在精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钱,极力推销暴力、色情等精神垃圾,污染人们的心灵;有的人为了钱,变得麻木与冷酷,失去了起码的正义感和做人的良心。

2、浮夸风思想比较严重。 具体有四种表现:一是为了骗取荣誉而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如虚报产值、产量、夸大成绩,掩饰失误,以少报多,实亏报盈等。二是求“升”心切,急于体现政绩。如不顾实际条件,盲目提出“翻两番”大计。三是为得到某种照顾或实惠而欺骗上级。如受自然灾害,损失小说大,轻报重,以得到更多的救济。四是管理不规范,底数不清楚。如有的企业生产无记录,报表制度不健全,生产及效益无从考证,有的按上级下达计划或个人承包费推算产值,把计划数报成实际数等。

3、有的党员工作不务实,对党不忠诚。有的党员言行不一, 表里不一;有的党员干部会上讲反腐败,台下搞腐败;会上讲用人公道正派,实际上是亲亲疏疏;口头上讲与中央保持一致,实际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同志作风漂浮,工作不扎实,实事不实办,做虚功、图虚名、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

4、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扭曲。 一是一些党员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捞取个人私利的资本,搞权钱交易;二是以职谋私,一些行业部门的实权单位,利用职务之便,搞以职谋私。三是有的党员干部不抓工作,不听招呼,整天在房子、车子、孩子、票子上动脑筋,贪图享受,生活奢侈,频繁出入舞厅、高级饭店和桑拿浴等场所;四是有的党员干部用公款大吃大喝,讲排场比阔气,在婚丧嫁娶中收礼受贿。

抑制腐败现象的对策和措施

腐败现象是当前党内群众舆论的一个热点、难点,也是党风廉政建设解决的一个重点。笔者就当前出现的腐败现象提出几方面对策:

第一、管住“龙头”、突出重点。“龙头”指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江总书记说过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抓什么?自从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以来,对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一年比一年具体,规定一年比一年严格,工作一年比一年深入。根据党中央的部署,中央纪委1993年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出五条规定,即11个不准;1994年又提出新五条规定,即13个不准;今年在两个五条的基础上,对党政机关补充四条规定,即6 个不准;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四条规定,即8个不准。 这就是党政机关要执行30个不准,国有企业要执行8个不准。为此, 我们要按照中央纪委提出的30个不准和8 个不准规范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行为。这38个不准比较突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成为广大群众舆论热点的是“五子”:票子、房子、车子、筷子、足子。

这“五子”确实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大问题,怎样抓好呢?首先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其次,领导干部要带头,突出重点部位。第三是在每年两次民主生活会上对照检查38个不准,自查自纠,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以违纪不违纪作为衡量的标准,不能满足于过得去,而应该过得硬。第四是对领导来讲,不仅要洁身自好,管好自己,还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抓好自己分管的单位,“看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家人,办好自家事”。

第二、抓住“苗头”,防微杜渐。要贯彻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的方针、“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对腐败行为,固然要治,但是“防”比“治”更重要。最有效的防范措施是研究腐败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从中找出对策,进行超前教育,加大防范力度,防微杜渐。诸如当重大经济改革或机构改革措施出台前,往往会有人投机取巧,非法谋取私利和突击提干;当一个单位或一个项目出现关、停、并、转时,容易出现贪污盗窃、侵吞私分财产的行为;在项目的论证、审批、洽谈、签订合同时,容易出现行贿受贿行为;在承包工程的招标、预决算和竣工验收时,容易出现敲诈勒索行为;在推销、采购商品当中容易出现质次价高的假冒伪劣产品,或暗中大搞回扣。针对这些规律性的东西,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规范人们的行为,让人们知道应当做什么,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从而起到明确是非、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第三,狠刹“风头”,集中整顿,腐败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有的构成了案件,有的处于边缘状态,更多的是交织于“风气”之中。经验证明,确定阶段性目标,集中整顿、专项治理是解决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所谓集中整顿、专项治理,就是抓住本地一个时期党风和廉政中的突出问题或成风的问题,相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领导进行刹风整纪求近期见效,使人心为之一振。目前,在新的形势下,专项治理应在重点问题、重点单位、重点人上下功夫。许多单位经验证明:一是把重点放在“说话顶用、说情有效、批条算数”的领导层;二是掌握各种权力的人事、司法、工商、税务部门;三是财会、信贷、物资、城管土地等公用事业单位或部门。他们处于腐蚀与反腐蚀的风口浪头上,易于“湿鞋”、“下水”。

第四、惩奖“两头”,正反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惩治腐败与扶持正气相结合。在坚决克服腐败现象、惩处腐败分子的同时,要大力宣传和表彰廉洁奉公、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先进典型,弘扬勤政爱民、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新风尚。对群众反映出来的腐败分子,不论是什么人,不管职务多高,都要一查到底,有多少惩处多少,开除多少。同时,各级党组织还要利用反面教员,起到“查处一案”,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目的。

第五,治理“源头”,标本兼治。反腐倡廉既要刹风头,更要抓源头,铲除腐败的根源必须釜底抽薪,要在治本上下功夫。

治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入开展抓好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核心内容的三个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二是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现象的新特点和规律。从当前领导干部违法犯罪出现的问题来看:⑴利用手中的职权打着合法的幌子,或钻国家监督不到位的空子,将国家资财随意批给七大姑八大姨经商做买卖,谋取个人私利;⑵曲线谋私,通过配偶、子女、秘书炒房地产、批租土地、经营证券和股票以及办各种公司,从中渔利;⑶将国家经营的项目变成第三产业,获得的利润入小金库,使国有资财流失到小集体或个人腰包。因此,我们要认真制定和完善制度,健全法制,并以此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三是把反腐斗争的持久性和工作的阶段性结合起来。腐败是一个历史现象,也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世界性问题,我们同腐败作斗争,是一个持续的、反复的过程,是一个蔓延——遏制——再蔓延——再遏制的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反腐败的重点也是不断转换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随着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它的溃疡面有时是在这一个局部,有时又是在那一个局部。因此,反腐败是一场战线不断变化的持久战,必须有长期作战的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标签:;  ;  

腐败及其对策_反腐倡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