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计算设计合理结构形式,经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适当材料。具体内容包括内模及其支撑系统截面参数的选定,材料选取,截面相关支撑系统形式及连接形式的确定,材料性能的检核等。
关键词:结构内力;滑移模架;内模支撑
1工程概况
高速公路45m跨径等截面连续连续箱梁为目前常见的上部结构型式。梁高3m,桥面净跨宽19.55m,单箱单室结构。标准节段顶板厚30cm,底板厚28cm,腹板垂直厚度70cm,在梁体纵向支承线即墩顶前后12m底腹板渐变加厚加宽。横隔板厚度220cm,中心设置φ80cm人孔一个,设计要求一次性浇注成型,且不得在顶板上预留工作人孔。采用ZD45/1900滑移模架施工,内模采用型钢支架和胶合板拼装,混凝土浇注后,拆除并自横隔板人孔运出。
2箱梁计算截面的选取
根据施工设计图截面形式,选取腹板变宽段梁截面作为计算对象,其规格如图1所示。
图1 腹板变宽段梁体截面图(cm)
3内模支撑结构形式的选取
参照相关工程经验,以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为目标,考虑现场施工方便、快捷,提高材料的周转使用效率,拟采用如下结构形式:
(1)模板:采用胶合板整体拼接于骨架上;
(2)骨架:采用轻型工字钢,间距S初步设定为0.75m;
(3)内撑系统:设计为竖撑加斜撑结构,计算中不考虑支撑系统抵消弯矩能力型;
图2 内模骨架大样图(cm)
(4)单骨纵向连接,形成节段,在箱内拼接,骨架自重和顶板荷载采用Φ32钢筋支撑于底板上。骨架形式依箱梁内室不同截面而定。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
4荷载确定及内力计算
如图3,设计荷载以函数的形式表示在相应的构件上,首先确定荷载:
图3 内模骨架受力计算简图
4.1确定荷载
(1)混凝土容重采用25KN/m3;—q1
(2)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机具等运输及堆放荷载:2.5KPa,q2=1.875KN/m
(3)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水平模板:2.0 Kpa,垂直面板:4.0 Kpa,—q3
(4)砼对侧模板的压力:Pmax=0.22 γt0k1k2v1/2 —q4
=0.22×25×5.71×1.0×1.0×1.3=42.13 KN/m2
或:Pmax=γH=25×2.42=60.5取小值
4.2确定各构件的荷载集度
图3中,AB构件:考虑第一步分析中的第1、2、3项,总的荷载集度为:
qAB=q1+q2+q3=5.625 KN/m+1.875 KN/m +1.5 KN/m=9 KN/m
BC构件:因倾斜角较小,可不予考虑砼内部水平压力,总的荷载集度为:
qB= qAB,qC=15.56 KN/m,∴ qBC=9~15.56 KN/m
CD构件:仅考虑荷载中的3、4项,以流态砼计算深度压强,损耗系数取0.7
qC=γ×0.65m×0.75m×0.7+3.0Kpa×0.75m
=8.53 KN/m+2.25 KN/m=10.78 KN/m
qD=γ×0.95m×0.75m×0.7+3.0Kpa×0.75m =14.72 KN/m
∴ qCD=10.78~14.72 KN/m
DE构件:同CD构件,q'D= qD
qE= 42.13 KN/m2×0.75+1.5 KN/m=33.1 KN/m
∴ qDE=14.72~33.1KN/m
EF构件:考虑荷载2、3、4,且因与水平夹角不大,全长范围内水平侧压力可视为零。
QEF=γ×2.57m×0.75m×0.7+1.875 KN/m+1.5 KN/m =37.1 KN/m
4.3初步确定内撑系统形式及材料规格、形式
内撑系统初步决定采用下图提供的形式,材料优先考虑钢管,其结构如图4
图4 内模支撑受力计算简图
4.4结构计算的预先假定
(1)螺栓—(焊)钢板连接强度以螺栓抗剪强度计
(2)采用δ=3.5cm的钢管,则λy≈167,撑杆的稳定临界力按欧拉公式计算为:
Pcr= =[ =19148.6N=49.9KN
(注:撑杆的临界力与螺栓的单剪强度同比取小)
(3)骨架拐角间连接仍假定为铰接
(4)不计算水平作用力影响
(5)整体结构经校验几何不变
5结构计算
将线性荷载集中到构件两端,附抛物线型弯矩,其峰值采用线性集度荷载作用下弯矩理论计算值。构件两端施加一对垂直于构件的支撑作用力,力的大小预先定为2m长竖直压杆的临界力的:即KN。对骨架构件作受力分析:示意如图5:
图5 内模骨架杆件受力简图
AB构件:长2.0m 最大弯矩:Mmax=qL2/8=4.5KN·m(↑),位置在构件中点
杆端剪力:VA=VB=9KN(≈Pcr/2)
BC构件:长3.85m 弯矩表达式:M(x)=- -+ VBX
杆端剪力:VB=21.534KN(≈Pcr) VC=25.383KN(≈Pcr)
最大弯矩发生在剪力为零的断面处,即X=2.0m处
最大弯矩为:Mmax=36.296KN·m(↑) 位置在靠B端2m处
CD构件:长0.4m 弯矩表达式:M(x)= --+ VCX
杆端剪力:VC=2.419KN(≈Pcr) VD=2.682KN(≈Pcr)
最大弯矩发生在剪力为零的断面处,即X=0.3m处
最大弯矩为:Mmax=0.328 KN·m(↑) 位置在靠D端0.1m处
DE构件:长1.6m 弯矩表达式:M(x)=- + VDX
杆端剪力:VD=16.677KN(≈Pcr) VE=21.578KN(≈Pcr)
同理,最大弯矩:Mmax=10.726KN·m(↑) 位置在靠D端0.9m处
EF构件:长1.8m 最大弯矩:Mmax= ==15.026 KN·m
杆端剪力:VE = VF = =33.39KN≈(8/5)×(Pcr/2)
6结果分析
对计算结果列表分析如下:
注:挠度计算方程式采用:EIf=∫[∫M(x)dx] dx+C1x+C2,以最长杆BC的数据代入,得:
C1=-151.16,C2=0,f=
从上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结点焊接规范、内撑系统相对安装规格、完善的情况下,骨架系统的刚度满足要求;
(2)若考虑竖向撑杆的临界压力值49.9KN的,抵消18.429KN·m的 弯矩,以及抵消19.148KN的剪力,则相应的骨架截面要求降为:WX≥89.335cm3,S≥83.8cm2;
(3)最终确定的内撑系统形成之前,应着重考虑上半部分短支钢管的排列及数量,以及竖向钢管的排列密度,以增强整体刚度;
(4)若同时考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粘附作用力,则侧模的弯矩值需要乘以折减系数;
(5)同时,因计算过程中,荷载估计值偏大,且最大弯矩计算中未考虑构件中段支撑作用对弯矩的影响,故结果校核中不考虑安全系数,只在结构成型后,相应地调整。
7对应于结论的材料需求表
8施工体会及建议
(1)内模骨架选取时应考虑其他因素:诸如雨、雪,额外机械、人员重量等因素的影响,规格尽量取满足条件较大者,以确保足够的安全性。
(2)支撑系统可适当加密,或采用附图中的模式,即将图4中的③、⑤撑杆换成每组三根的“角”撑,以防间距过大,撑杆发生相对错动或弯曲。
(3)另外考虑上部钢筋骨架作用力,应在底部设置至少两道支撑平台或支撑杆件。
(4)螺栓—钢板连接处应将钢板与撑杆焊接牢固,应考虑将钢管两端对心开槽,然后将钢板夹入焊接,这样不但保证焊接质量,又可避免偏心受压引起撑杆支撑能力下降。
(5)挠度经计算符合要求,实际拼装时可适当设置预拱,平衡部分挠度。
(6)骨架采用[16;支撑系统采用δ=35mm,壁厚3mm的钢管。
(7)骨架内镶方木,采用13cm.×17cm 方木—1;顺桥向加劲肋采用10cm×10cm 方木—2;2号方木顺桥向镶入1号方木中(1号方木开槽),净间距30cm。
(8)竹胶板选用优质竹胶板,厚度不小于10mm。
(9)内撑系统间连接螺栓连接,骨架间采用一组铰接,其余焊接,满足拆运要求。
内模支撑所需材料表
注:1、表中数据计算时采用的参数,冷轧低碳钢的弯曲应力[σ]=200Mpa,弹性模量:210Gpa,材料剪切应力:[τ ]=170 Mpa。竹胶板弹性模量:6Gpa
2、各级修正均参考相关技术资料
参考资料:
[1]《材料力学》 徐芝伦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公路施工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中国建设出版社。
[4]《结构力学》 本科类高校应用教材。
[5]《型钢规格参考表》
作者简介:
昝向征,男,1975年11月生,高级工程师,1998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
论文作者:昝向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弯矩论文; 荷载论文; 构件论文; 骨架论文; 剪力论文; 撑杆论文; 截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