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 要】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经验。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综合护理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积极作用。结果:6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2例单侧肢体瘫痪、1例癫痫、3例语言障碍、2例放弃治疗、其余全部治愈。结论:采取积极的治疗和综合的护理措施,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脑炎;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37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285-01
前言:病毒性脑炎大多是由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儿童。严重者可引起脑疝瘫痪,甚至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发热、呕吐、头痛、抽搐,甚至昏迷、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抢救和护理是否正确及时,对患儿病情的发展及预后至关重要。所以为了患者的更好康复,现将我院三年来收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望更多小儿患者能完全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共收治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幼儿40例,女性幼儿20例,年龄10个月-13岁,平均6.5岁,平均住院时间10.5天。全部为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并伴神志精神状态的改变,少数患儿有腹痛、心动过缓。在全部征得患者监护人同意的前提下,将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积极意义。
1.2方法
对60例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心理护理:病毒性脑炎病情重,病程长,家属心理紧张、焦虑、悲观,护士应主动与家属交流,稳定情绪,并举例说明病毒性脑炎治愈成功率,使其树立信心,照顾好患儿。乐观积极的心理会给身体的康复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保障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安稳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娴熟的技术赢得患儿的信任、配合,在生活上应关心、照顾患儿,介绍周围环境,使其尽快熟悉,消除陌生、紧张心理,鼓励患儿与同室患儿认识、交流,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安心接受治疗。
(2)高热护理:高热可导致惊厥、抽搐,造成脑缺血、缺氧、脑水肿。病毒性脑炎患儿为持续性高热,用一般退热药物不易降温,或体温下降后很快又回升。我们坚持每2~4 h测体温1次,超过40℃的患者每15~30 min测体温1次。体温≥38.5℃给予物理降温,如室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视情况头部放置冰枕、冰帽,额部、腋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
(3)头痛、呕吐护理:出现头痛、呕吐往往提示患儿颅内压增高。若出现头痛、呕吐、心率减慢、血压升高、瞳孔不等大等应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快速滴注20%甘露醇及利尿药,以降低颅内压,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气道异物,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适当控制液体入量,以免加剧脑水肿和心力衰竭[1]。
(4)饮食护理:重症脑炎患儿处于应激状态,多处于高代谢、高分解、高消耗状态,又不能正常进食,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疾病恢复,还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在营养供应中静脉补给正常的生理需要量,及早鼻饲,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全流质饮食。
(5)惊厥的护理:要严密观察,早期发现惊厥的微小征象,及时控制,有利于患儿的预后。如发生惊厥,应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同时给予大流量吸氧,因惊厥时呼吸暂停脑细胞缺氧易导致水肿,造成恶性循环而加重病情[2]。
(6)眼部护理:由于患儿长时间意识障碍及脱水剂的应用,眼睑闭和不全及结膜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常导致睑球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甚至穿孔,在护理上我们采用生理盐水纱布或油纱布遮盖,减少暴露,仔细观察眼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处理。
(7)意识障碍护理:对神志异常,如躁动、嗜睡、谵妄、昏迷的患儿应加强观察、监护,取平卧头侧位,松解衣扣,每2 h翻身一次,轻拍背部,以便痰液顺利排出,确保呼吸道通畅。
(8)口腔和皮肤护理:用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2次/d,保持口腔内无明显异味,用棉签沾取少量清洁水擦拭口唇,保持口腔黏膜湿润,防止干裂。给予温水擦拭全身,早晚各1次,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大小便并用清水冲洗,每1~2h翻身1次,经常更换体位和按摩局部。
2结果
治疗结果分析统计如下:
3讨论
3.1小儿病毒性脑炎介绍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临床比较常见的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导致死亡。该病因为多发于幼儿,导致治疗和护理较难,患儿受的痛苦很大。我们都希望幼儿不患此病,如果不幸,我们应该给予最好的治疗和护理,最大程度的减轻患儿的痛苦以及家属的心理痛苦。该病多发于4~8月份,多由肠道病毒、虫媒病毒、常见传染病病毒以及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由于病毒的种类不同,脑炎的表现也就多种多样。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积极控制感染,对患儿进行细致和精心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毒性脑炎的预后取决于病因及发病年龄,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预后较差。存活病例往往留有神经系统、视听和其他系统后遗症,需要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促进脑功能的康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自理质量[3]。因此,积极配合抢救,耐心细致的护理是降低病死率、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同时也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及时、安全、有效的护理可减轻患儿的痛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3.2护理体会
通过对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治疗与护理,笔者体会到,对于病毒性脑炎患儿主要针对临床上出现的高热、惊厥、昏迷三大症状施加相应的护理,及时降温,快速止惊,促进清醒,是减轻患儿痛苦和促进患儿康复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要认真观察患儿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呼吸、瞳孔的变化,观察有无惊厥及惊厥持续的次数和时间,并做好记录,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参考文献:
[1] 马志红,梁进娟,屈丹,等. 1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105.
[2] 高明伟.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2014,7(12):165.
[3] 赵茜,王媛,张译文.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8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71-73.
论文作者:梁敏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脑炎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患者论文; 呼吸道论文; 病毒论文; 高热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