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论文_马瑞军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论文_马瑞军

马瑞军 甘肃省武山县马力学区干扎学校 741300

摘 要: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怎样才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呢?应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多下功夫,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优化 课堂氛围 学习兴趣 动手能力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浅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

我们知道,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然而,要使学生的学习得到顺利有效的进行,并不是靠强制所能办到的,必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适应和积极的学习愿望。“与其拉马饮水,不如让其感到口渴”,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学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内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不要搞“一言堂”,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间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最活跃、最直接的一种非智力因素,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只有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他们才能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什么是“奇数”和“偶数”之后,教师让学生任意举出一些数,如2、3、6、8、10、11、15、20等,然后被“2”试除,结合概念“能被2整除的数就叫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就叫奇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最终学生掌握了规律,很是兴奋。又如什么是互质数的教学,让学生任意举出几组数,3和17,1和10,8和9,6和7,14和21,13和15,5和7,10和24……师生开展竞赛,看谁说得对、说得快。当学生发现没有老师说得快时,就会产生疑问,激起了探求知识的兴趣。这时,教师启发诱导,让学生观察这几组数中的互质数有什么特征,总结出什么样的数肯定互质。学生经过积极思考之后做出了回答:两个不同的质数肯定是互质数,1和任何自然数是互质数,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是互质数,两个相邻的奇数是互质数。在得出这几个结论之后,又有学生补充回答:一个质数和一个不是它的倍数的合数是互质数。经过集体验证之后,证明这名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我表扬了这名学生敢于创新。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创造性地进行了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并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操作中获取新的知识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皮亚杰认为:“数学的抽象乃是属于操作性质的。”因此,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探索、多实践,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对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位置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认识圆周率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实物,分组实验,分别量出三个圆的直径和周长,让学生自己计算出每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使学生领悟到:圆无论大小,其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或3.14左右的一个数),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测量、计算、归纳出结论,使学生深刻地领悟“C=πD”这一圆的周长公式。同样,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也是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通过动手剪拼,从而化圆为方,自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实际测量、验证的过程,养成利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掌握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增加了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积极进行探索,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施行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使自己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才能与新课程同行同成长,做一个合格的好老师。

论文作者:马瑞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论文_马瑞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