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电力的产生,电力产业便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的生产、居民的生活等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电能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此,中央针对电能的五大环节,即发、输、变、配、用提出针对性的要求来规范管理,从而适应国家的科学发展观。线损是电力管理的一个环节,线损率直接影响电能的损耗与电力系统的综合管理能力,在一方面也降低了国家电网的的各项经济指标。本文简单分析了电力自动化系统与线损,并找出线损的原因初步分析了现状,并且确定了电力计量自动化对于提高线损的实际应用、实施方法等进行简单的初步说明。
关键词:电力;电力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实际应用
引言
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已经将节能减排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电网公司来说,建设智能电网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电力计量的自动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的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是由原有的符合控制和管理系统发展而来的,由于低压客户数量庞大,且变化频繁,目前台区线损管理中普遍存在户变关系不清、抄表质量不佳、三相不平衡、窃电、计量故障等管理原因导致线损异常,给电网公司带来经济损失。影响台区线损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上的损耗,即户变关系不清、抄表质量不佳、三相不平衡、窃电、计量故障等。所以,我国近年来开始推行智能台区管理平台的建设,并在各电力公司中取得了突出成果。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分析的台区管理与智能电网的理念一脉相承,将台区线损、台区用户用电监测与计量自动化系统接轨,成为以后台区管理模式改革最理想、最有利的条件。
1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和四分线损概述
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是由电力营销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能计量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组成,对电能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以及综合分析。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是以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和电力专用通信网络为基本通讯载体,同构设置多个计量点,实现对电网系统的自动管理,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保证其功能的发挥。本文针对四分线损进行分析,对线损进行分压、分区、分线和分台区四个方面的管理。①分压管理就是在规定的范围中对电压等级进行统计、分析以及考核,这是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对不同等级的电压下考察电能的损耗问题。②分区管理就是将供电区域按照行政管理单位进行划分,通过对线损情况的分析、统计和考核,综合其结果统计形成线损率,了解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线损情况。③分线管理就是通过对所管辖区域中的各条线路电能损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考察,对送电线路、主变变损等设备进行考核。④分台区管理指的是在一定的管辖范围内实现对公用配电变压器中电路上能源的损耗统计、分析以及管理。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是由主站、自动化终端、通信信道构成。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是主站,主站是需要通过通信通道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自动化终端的任务就是对计量点的信息进行收集,加以整理后将其传递到计算机中,对主站发出的指令进行接收。通信信道的作用是进行自动化终端和主站的连接,建立起二者之间的桥梁,实现对数据网的调度,无线业务的分组以及分址等目的。电力自动化系统是由四部分构成的,分为低压集抄系统、配置监测计量系统、用户负荷管理系统和厂站电能计量遥测系统,各个系统在工作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低压集抄系统是对设置系统进行统计、对线路损耗进行分析,为电力系统提供有效信息,在营销服务中得到运用。配电监测计量系统是在发生危险情况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集中在线监测的结果,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有效减少线路中出现的损耗问题,避免出现偷电情况,对电网进行监控和管理。用户负荷管理系统监测的是计量装置,对负荷进行控制,监测供电情况,从而对用电情况进行计量,一旦发现意外,及时发出警报,提高用户的用电质量。厂站电能计量遥测系统能够及时了解线损的情况,并时时刻刻对负荷量进行监测,分析、解决电量问题。线损管理为计量点的电量计算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需要对自动化的有关资料进行有效利用,通过对线损进行计算和分析,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建立起有效的计量点之间线损模型。线损的分析对象就是线损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电力计量自动化中线损存在的主要原因
2.1变压器容量不当
在线路中选择的输配电变压器与线路实际运行情况不匹配,容量过小就会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增加变压器损耗,容量过大在运行中就会出现轻载甚至空载运行的情况,使系统中的电能损耗增加。
2.2配电网布局不合理
合理的布局是保障电力输送质量的关键,也是影响线路损耗的重要因素。如果配电网布局不合理,选择的导线尺寸不合适就会加剧线路损耗。比如,供电位置与负荷地距离比较远,传输线路过长,线路损耗就会增加,如果选择导线截面不够大,电流传输时就会增加能耗损失。
2.3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线路损耗
在电力系统的输配电传输中是使用三相传输的模式,但是在运行中三相负荷容易失去平衡,一旦平衡度超过20%,配电传输的中线中就会出现电流剧增的情况,导致线路中的损耗增加。
2.4计量装置问题
计量装置也是造成线路损耗增加的一种原因。一方面是计量装置质量问题,在计量中不能准确计量,造成电量损失;另一方面是选择的计量方式不合理,尤其是高供低量问题的出现会增加线路中的损耗。另外,如果选择的回路配置不合适也会增加电能损耗。
3电力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的应用步骤
3.1分析线损问题
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必然导致其使用功能下降。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不重视对设备的维修,对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计划并没有进行合理安排,导致计量结果不够准确,统计的用电情况不准确,计量中出现的异常难以被检查出来,无疑中增加了电能损耗的风险。同时,对线路的使用安排不合理,导致设备长期处在超负荷或轻负荷的状态中,也会增加了线损。当变压器在工作中不处于最佳运行的状态时,会导致出现轻载的情况,增加变压器的损耗。一些变电站的功率因数过低,还有一些用户出现没有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存在无补偿的情况。也有一部分用户虽然安装了无功补偿设备,但是对装置没有正常使用,导致装置的功能无法发挥出来,所以必须解决线路损耗率高的问题,保证对线损的有效控制。
3.2建立线损模型
在计算线损率时,一般需要建立线损模型。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对计量点、变电站以及用户因素关系的分析,建立起相应的线损模型。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模型的有关信息。线损计算工作中,需要对线损率进行计算,并根据各个计量点的用电量建立起有效模型。实际上,在四分线损管理中,计算线损率使用的公式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通用模型。对线损的对象进行确定并分析,对分析对象的名称、所属类别以及电压等级等基本属性有所了解。线损的分析对象还包括子线损分析。
3.3自动化统计线损
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是在线损管理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电力系统在实际工作当中会针对四分线损进行分别统计,并且针对性的制定应对措施,因此,需要我们计算好统计计算的周期和比例,进而进行线损再统计。
结语
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电网的稳定运行。线损问题对电网的正常运行产生极大影响,我们需要明确线损出现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策略进行解决。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对计量点的有效管理,大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孔军.论电力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系统的应用[J].数字化用户,2013,10(32):153~154.
[2]徐海蓉.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2015,11(35):42~43.
论文作者:王斌春,门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线损论文; 电力论文; 电能论文; 线路论文; 情况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