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心理护理;骨科;四肢骨折;疼痛
四肢骨折患者由于肢体功能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会严重降低。在加上病症带来的生理疼痛,会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利于治疗计划的顺利开展。并且在负面情绪影响下,医疗操作失误都可能引发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加医患纠纷发生率,不利于良好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1]。因此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科学的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改善患者情绪,还能降低患者承受的生理疼痛,这对患者尽快康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次研究以94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94例四肢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研究组和对照组(n=47),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展开心理护理。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0.25±4.41)岁;研究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0.19±4.37)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患肢护理等基础护理内容。研究组展开心理护理,以下为具体内容:(1)情绪疏导。四肢骨折多为意外事故所致,患者缺乏思想准备,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以及无助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疏导患者情绪,让患者讲出自己的感受,帮助患者建立安全感。(2)疼痛干预。疼痛也是患者产生负面情绪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要让患者认识到保持良好情绪对减缓疼痛的作用,并且结合言语交谈以及播放轻柔音乐的形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必要情况下遵循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降低患者生理疼痛感[2]。(3)心理暗示。部分患者疼痛耐受力差,对镇痛药物有着很强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不能一味给予患者药物,应当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和鼓励,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增强患者忍耐力,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摆脱药物依赖。在后期的康复训练中,心理暗示同样重要,护理人员要反复告知患者“你可以”,强化心理暗示,让患者更积极的进行康复训练,提升肢体控制能力。
1.3观察指标
(1)情绪状况,采用SDS、SAS评分反应护理前后患者的情绪状况,分值越低,情绪越好。(2)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法反应护理前后患者的疼痛状况,分值越低,疼痛感越弱。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21.0 软件处理,设定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情绪状况
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疼痛情况
护理前,研究组VAS评分为(8.12±0.84)分,与对照组(8.08±0.79)分无差异,P>0.05(t=0.2378,P=0.8126);护理后,研究组VAS评分为(3.23±1.12)分,低于对照组(5.34±1.86)分,P<0.05(t=6.6625,P=0.0000)。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业及建筑业的发展,四肢骨折患者逐年增多。其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痛苦,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在治疗中,患者往往需要依靠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但是过度使用药物会导致患者产生依赖性,且这种方式无法从心理层面缓解患者疼痛。因此在四肢骨折患者护理中,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3]。患者的负面情绪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患者在面对创伤时没有心理准备,这会导致患者产生恐惧与无助;二是疼痛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与不安,如果不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治疗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在心理干预下,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积极的沟通交流与心理暗示帮助患者改善心态,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治疗。疼痛干预则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病痛折磨,促使患者保持较高依从性,进而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本次研究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心理护理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与生理疼痛(P<0.05)。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在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缓解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小玲. 心理护理在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及其对疼痛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17(03):55+57.
[2]王海霞. 心理护理在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及其对疼痛的影响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2018,4(09):75-76+78.
[3]杨红芬. 心理护理在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及其对疼痛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4):158.
论文作者: 叶苏莹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