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存在的意义的思考
刘芝梅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摘 要: 本文首先追溯的形而上学源头,然后分析形而上学的历史,旨在说明形而上学还活着,对我们现实的生活仍有深刻的影响,不断揭示着人们的生活状态。真正的形而上学是不朽的,对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 形而上学;反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意义
哲学是解决人们世界观问题的,构建世界观是形而上学的目标。形而上学一词,却有点让人难以琢磨。本文试图对形而上学问题做一番梳理,以把握其发展的脉络。
一 形而上学的词源与形而上学的开创
形而上学一词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后人根据他在吕克昂学院讲课用的讲稿、笔记、论文和学生的听课记录,编写成一部讨论抽象问题的著作,命名为:“metaphysics”。其字面意为“物理学之后诸篇”,中国近代,严复根据这门学问超出经验范围而专门探讨思维对象的特点,将之译为“形而上学”[1]。形而上学的核心是本体论。
形而上学开创的年代比形而上学一词产生的年代要早。形而上学开始于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具体地说,开始于巴门尼德。巴门尼德看到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一切事物都生成并消亡。他寻求一种真正存在的、固定的、永久的事物。他确信,一切具体的事物都生成于一个基本存在:具体事物是不稳定的,多变的,基本存在则是静止的、永恒的。当我们说此事物是什么,彼事物是什么,它物是什么的时候,此物、彼物、它物都是暂时的,但是“是”(be,存在)是不变的,永恒的。按巴门尼德的理论,由于具体事物实际上即不真正存在,也不停止存在,所以具体事物的世界是虚幻的,它只能被感觉所感知,感觉终有一死,所以感觉只能感觉终有一死的事物,理性和智力永生不死,所以理性和智力能够理解永生不死的事物,即永恒的存在。巴门尼德的基本命题是“能被思维者和能存在者是同一的[2]。”形而上学的最高目标是建立一个世界观,而且这个世界观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得到的。
2.1 膝关节功能 两组患者术后肌力与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度、行走功能、屈曲畸形、关节稳定性及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 形而上学的矛盾与困惑
因形而上学问题本身固有的矛盾:思维者和存在者不是直接同一的,再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角度不同,就得出了互相矛盾的结果。阿奎那用形而上学来证明上帝凭意志创造了世界。斯宾诺沙用形而上学证明上帝不仅是隐藏于自然之中的创造力量,而且也就是自然本身。莱布尼茨认为,神是最好的可能世界的创造者和选择者。在巴克莱那里神是包容一切的大心灵,即使被认为最具无神论精神的霍布斯,也将世界存在的第一因赋予神。叔本华用形而上学来证明上帝是不存在的,并证明生命归根到底是毫无意义的痛苦。纵观历史哲学家用形而上学证明各式各样的思想,或证明他们想要证明的东西。当形而上学的证明得出如此之多的相互矛盾的结论时,人们怎么还能相信形而上学会导致真理呢[3]?
SL-N系列电子天平:上海民桥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GX-4243BC-1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福玛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SM-5L型新麦打蛋器:新麦机械(无锡)有限公司;SM-603S型新麦电烤炉:新麦机械(无锡)有限公司。
三 反形而上学及其局限
武器之一:人是非理性的,形而上学是逻辑中心主义(理性主义)。相应的结论:形而上学到头来是白费力气,趁早破产。非理性论者的局限在于:若人是非理性的,那人和禽兽何异?恐怕比之更可怕。正是形而上学证明人是有理性的,这正是人之为人所在。实际上,理性传统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重要成就,它使西方人的思维告别了幼年时代。武器之二:人表现出的理性只不过是表层,其深层或者说本质是非理性的。相应的结论,形而上学越是在关键的时候越不济事,两次世界大战即是证明。这是对第一个武器的改良。反形而上学的另外一类是“反-本质主义”。他们认为真正的本质是找不到的,人的理性总在本质以外,并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形而上学扫地出门。对此,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有经典的回答。这里我们对“反-本质主义”者以波普尔为例作一个分析。波普尔提出了“世界三”理论,社会进程不可预测理论和证伪理论。他的证伪理论认为本质最终是无法认识的,理论是无法得到最终证实的,追求本质的形而上学是不可接受的,“实际上是波普尔没有明白什么是本质”[4]。这是一个伪问题,他不知道本质有无限多的层次。当然,波普尔的无法证实只能证伪的理论一出世就受到了批评。波普尔对自身的理论也做了一些修正。他在后来说:科学知识,“可以把它看作是我们为之工作的一个理论体系,就像是石匠为之建造的一座教堂。目标就是要增加我们理论的真理内容[5]。”这是符合辩证法的,问题是现在仍有人不理解本质的含义,用一个伪问题反对形而上学,该休矣。反形而上学者的第四个武器是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这是反形而上学当今最得意的武器。海德格尔论存在说:“所有的存在者都在存在中,更准确地说,存在者是存在。”即存在是使一切存在者成为可能的东西,存在者的存在本身即是存在的根据,否则即是无。我们每消灭一个存在者,都是向无靠近;形而上学本身---存在的规定性(某种存在者的存在样式,引申为存在的规定性),是此在。追问者就是此在,此在不去领会存在,反而不断对它发问,这种对待存在的方式是一种主问客答的“主---客”对立的方式,把人导向了无诗、无声(声取老子声音相和之声)技术世界。技术之本质的外显威胁着人类之声和万物的相和,二者之间无法奏出和谐的乐章。这种以存在者为中心的看世界的方式排除了以多重方式看世界的可能性---感激地、珍重地、艺术地。海德格尔认为:此在作为存在者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本体论地存在”[6]。即存在者即是本体,此在要去领悟存在的真理,这就是他的“基本本体论”。有很强的反技术倾向,鉴于技术世界的诸多问题,反形而上学者祭起了海德格尔的大旗。
在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前,无论西方的哲学还是东方的哲学在历史上都没有在哲学上建立浑然一体,可以说明世界历史(世界观)的本体论。人们所感到的只有困惑:中国的形而上学,重本体,但不重思维问题和西方的形而上学不同;中国不同时期的形而上学也不同,西方也是如此;同时期的不同思想家的形而上学不同,甚至同时期在根本上问题上完全一致的思想家,在以后的问题上也有着根本的分歧,如西方哲学史上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形而上学成了一个你不说我还明白,你一说我反倒糊涂了的东西。形而上学的最高目的如何实现?形而上学的逻辑成了任人摆弄的玩具一般,人们在众多的结论面前困惑了。其实这种困惑在一般的人眼里是并不存在的,普通人都在依靠自己的感性生活着,烦恼是有的,但没有必要每个人都成为思想者。无依感只存在于思想者身上,但这不只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现象,这是每个思想者在找到信仰之前必经的阶段。
“蹲”可以锻炼身体各器官,不仅能使腹部、腿部、臀部得到最大的锻炼,减少脂肪和消耗热量,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而且还能促进人的血液循环,减少冠心病和高血压发病率。在一起一蹲之间,腹部和臀部的肌肉不断地拉伸,能扩大胸腔和增强肺活量。
困惑之后是一些哲人对形而上学的反对。反对的武器有如下几种:
然而,我却从海德格尔的一些话中看到,他的哲学和技术之间并不是矛盾的,海德格尔本身却是矛盾的。海德格尔说:“文字不在是手写的了,……打字机把字母从原本属于手的本领夺走了---这意味着手从原来属于文字的领地退出了”“手写的信函使快速阅读减慢,因此被认为是老派的和不合时宜的。机械式写作在书面文字的领域剥夺了手的尊严,将文字的价值贬低为不过是一种交流工具而已[7]。”真是这样吗?海德格尔还有一段论梵高的一幅画,画的是一双鞋。他说我们借艺术寻获了农鞋之为农鞋的存在。这一段表达的思想和上一段是有矛盾的。为了明确这一点,我们可以将原文中的“农鞋”和指代农鞋的词语换成鼠标---当然也可以将之换为长矛、书本、探测器---得到的话是这样的:“从凡高的画上,我们甚至无法辨认这双鞋(这只鼠标)放在什么地方的。除了一个不确定的空间外,这双鞋(这只鼠标)的用处和所属只能归于无---只是一双农鞋(一只鼠标),再无别的。然而从农鞋(鼠标)磨损的内部那黑洞的敞口中,凝聚着步履的艰辛。”“夜阑人静,农妇(劳作者)在滞重而又健康的疲惫中脱下它,朝霞初泛,她(劳作者)又把手伸向它,在节日里才把它置于一旁---因为器具的可靠性才给这素朴的世界带来安全,保证了大地无限延展的自由”[8]我们看到,尽管括号里的世界已不素朴,却不影响海德格尔的原意,打字机(鼠标)和农鞋是相容的,因此,真正的问题不是世界素朴与否,而是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对待鼠标我们同样可以采用艺术的角度。况且,素朴时代也有它那个时代的麻烦。海德格尔的贡献在于指出了在技术社会里人们用形而上学态度对待生活的危机。以海德格尔的哲学反对技术化的生活态度很好。拿它反对技术,反对形而上学就不对了。实际上:形而上学并不必然导致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这一点在中国哲学史上可以找到证明,如中国的阴阳一气思想。问问题的方式影响人的思维路径不等于决定思维路径。
四 形而上学不死,是人们生存状态的镜子
第一,对于个人来讲,每个人的生活际遇都是不同的,有可能接受不同的世界观。这时,形而上学的作用就是形成道统让人安身立命,有一种对人的终级关怀。正如鲁迅先生的一首诗描写的那样:“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柏拉图在《斐多篇》中描述了苏格拉底的死亡。苏格拉底可以平静地走向死亡,自己喝下了毒酒,一个原因就是他相信可以由此走向永恒的理性。我国著名学者王元化在艰难时期读黑格尔,他说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安顿心灵。一些人的世界观是有局限的,但这并不影响它对于人生的意义。因为人也是一个不断地超越局限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这句话也被鲁迅先生用于其《彷徨》的扉页上。
第二,对于科学自身发展来讲,形而上学是科学研究的前提、结果,和评判标准。原子论是一个不可检验的形而上学理论的绝好例子,它对科学的影响超越了许多可检验的理论。原子论也是不相信辩证法的科学家在科学中运用分析方法的根本理论依据。没有形而上学就无法对科学行为本身进行有意义的解释,评价科学的标准不在科学那里。
综上所述,今天的历史是由昨天的历史构成的,形而上学的历史就是人们生存状态的历史。形而上学本身以及人们对待形而上学体系的态度,就是其世界观的反映。形而上学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前提、结果和评判者。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哲学史,全部形而上学的历史证明了马克思从人的感性入手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意义,历史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历史。作为感性的人我们可以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句话既是保守的,又是革命的,我们包容一切,也反抗一切;我们反抗一切,也能包容一切。全部形而上学都是人们感性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王天成.从人学到形而上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53(01):50-56.
[2] 艾子,柳海民.后形而上学思维中马克思的教育思想——基于对实践中人的存在的思索[J].教育研究,2015,36(05):4-12.
[3] 贺来.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马克思开辟的形而上学批判的独特样式[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03):20-25.
[4] 孙正聿.辩证法:黑格尔、马克思与后形而上学[J].中国社会科学 ,2008(03):28-39+204.
[5] 彭国翔.重思“形而上学”:中国哲学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 ,2015(11):60-75+206-207.
[6] 喻冰,周含.从经典著作中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价值——《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教学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16(10):89-90.
[7] 陆世宏.浅谈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05):60-62.
[8] 李军星.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的若干体会[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13(05):116-119.
本文引用格式: 刘芝梅.“形而上学”存在的意义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06):182-18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06.064
作者简介: 刘芝梅,女,汉,河南开封杞县,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理论。
标签:形而上学论文; 反形而上学论文; 形而上学的意义论文;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