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少数民族教育进步的测度与预测分析_教育论文

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少数民族教育进步程度的度量与预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度量论文,少数民族论文,人口论文,程度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178(2009)02-0063-05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教育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其发展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人口素质的提高及和谐社会的建立。近年来,国家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大了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民族地区学生实行免收学费、书费、住宿费等特殊政策,使得民族地区教育快速发展。已有文献对1990年、2000年我国各少数民族人均受教育情况进行了研究[1]。而近年来,在国家民族教育政策和措施实施下,各少数民族未来人口受教育情况如何?在不同发展阶段教育措施的实施下,各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何变化?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本文采用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指标,对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少数民族受教育状况的进步程度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求对上述问题作一解答。

一、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的计算

国际上衡量一定区域范围人口的文化素质最常见的指标是人均受教育年限,可用于国家间、一个国家各地区间民众受教育程度的度量和比较。该指标属于一个历史型指标,它的基数为6岁以上所有人口,而教育受众对象为学龄人口,因此该指标在反映当前教育发展程度上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当前教育政策和措施的效果检验上比较迟钝。预期受教育年限则是针对学龄人口的一项统计指标,属于预测型指标,隐含的前提是将来任何一个时间段各级教育的入学率同现在一致。预期受教育年限更能反映近期教育发展状况,并能展望和预测若干年后的人口受教育趋势。[2-3]《教育概览(OECD指标2003)》对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的定义是:5岁儿童一生能够获得的正规教育的平均年数。它的意思是:如果今后的人口都按照现在适龄人口接受教育的状况接受教育,几十年后全部人口能够达到的人均受教育年限。

1.统计方法 我国现行教育统计系统还没有从小学到大学分年龄组录取比例的数据。笔者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计算方法,以各级教育的入学率乘以相应的学制,计算各民族的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即累加5岁以上每岁年龄的毛入学率,按年龄、年级或教育阶段计算该指标。为简化计算,假设我国是16年的教育体系,分4个教育阶段:小学6年;初中3年;统一将高中和中专记作“高中”,学制为3年;一般来说,大专学制为3年,而研究生人数相对较少,统一将大专、大本、研究生,记作“大学”,学制为4年。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入学年龄为7岁。虽然我国大部分地区入学年龄为7岁,但是也有6岁、8岁等年龄入学的现象,再考虑辍学、复读等因素,各级教育与学龄存在交错,难以将某一年龄与某级教育相对应。分年龄计算净入学率时,我们只能进行简化处理,假设7~22岁对应于1~16年级,这样按年龄与年级计算是等同的。

2.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抽样比1.325%)为数据来源。为保证统计样本的数量,我们选取了人口在百万以上的18个少数民族作为研究对象。为便于参考对照,将汉族和全国总人口数也作为研究对象。

3.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的计算 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

毛入学率为该级教育在校学生数与该级教育学龄人口总数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另外,由于各级教育入学年龄不是一个固定值,是一个分布值,况且各级教育的在校学生数不仅包括该级教育的学龄人口,而且还可能包括该级教育的非学龄人口。因此,小学的毛入学率有可能超过100%,需要进行调整计算。

根据2000、2005年统计数据,由式(2)可得到4个阶段的入学率。由式(1)可得到根据2000、2005年入学率计算得出的预期受教育年限(见表1)。

二、各民族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的数值分析

1.各民族受教育程度处于快速发展的态势

按照2005年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几十年后,18个少数民族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都超过了8年。2007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若一直按照2005年的教育力度持续发展下去,未来除藏族外,其他17个百万人口以上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情况将超过2007年的全国平均受教育水平。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一直处于发展的态势,进步迅速。

2.国家民族教育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力度逐年加强 比较2000年和2005年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除由于计算误差等原因,朝鲜族的年限值有所降低外,各民族的预期受教育年限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差值看,年平均提高接近0.1年。这说明,从2000年到2005年的5年间,国家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力度在逐年加强,增长幅度比较显著(见图1)。增长最显著的是藏族,200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3.52年,按照2000年各级教育毛入学率计算未来的预期受教育年限可达到5.88年,而按照2005年各级教育毛入学率计算未来的预期受教育年限将达到8.28年。

图1 各民族预期受教育年限增长折线图

图2 预期受教育年限提高百分比

从教育发展的相对程度上看,从2000年到2005年的5年间,各民族预期受教育年限提高的百分比基本上在5%以上,一些教育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提高程度达到10%以上,尤其是藏族达到了40.82%。此外,提高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少数民族有12个(见图2),这与国家对教育相对滞后民族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同时可见,少数民族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3.各民族三级入学率分布趋势相同,随着教育级别的提高,差异性减少 在表1的计算过程中,首先需要计算各民族的毛入学率,图3(见下页)给出了2000年各民族初中、高中、大学三级教育的毛入学率。2000年小学的毛入学率除藏族入学率为74.9%外,其他各民族的小学毛入学率基本上达到100%。从图3可以看出,各个民族的初中、高中、大学的入学率分布走势相同。另外,随着教育级别的提高,各民族的差异绝对值逐渐减小。

4.民族间受教育程度差异比较大 18个百万人口以上少数民族未来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民族间有明显的差距。部分民族如朝鲜族、蒙古族、满族受教育程度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少数民族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有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力度,相对缩短了这种民族间的差距,但这种由于历史等原因产生的差距在未来还会有明显的体现。

图3 2000年各民族各级教育毛入学率

三、提高各民族预期受教育年限的措施

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考查的范围是各级学历教育的适龄人口,主要衡量的是适龄人口接受教育的状况。该指标对教育的发展更为敏感,更能体现近年来教育发展的成就。从各民族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来看,虽然近年来各民族接受教育的整体状况进步较大,但发展程度不平衡,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值。当前提高少数民族受教育水平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民族地区坚决贯彻“普九”义务教育在18个百万人口以上少数民族中,朝鲜族已经达到了这一目标,其他少数民族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多数少数民族小学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00%,而初中入学率平均在70%左右,有的甚至低于50%。因此,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还在于普及初中教育。

2.增强高中教育的升学率,逐步扩大民族地区高中教育的受益比例 如果各少数民族全部普及了义务教育,未来人均受教育程度也仅为9年,低于当前国内发达地区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各民族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赖于高中教育规模的扩大。高中教育同义务教育一样,在生源所在地完成,需要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投放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在现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高中教育,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高中生占其适龄人口的比例。

3.加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形成民族地区的大众化、社会化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包括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现阶段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优于其他学历教育。“十一五”期间,发展和加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搞好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既能提高少数民族整体受教育的水平,同时更能适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4.使少数民族学生获得更多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2006年中国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 23%,到2020年大学入学率将达到40%。但从全国范围看,高等教育入学率存在着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社会阶层差别,同样也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别,多数少数民族适龄人口大学入学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民族团结、社会公平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获得高等教育的比例。

四、结语

预期受教育年限指标具有两层意义:一是体现当前国家教育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力度;二是体现未来几十年后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从长远看,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依赖于预期受教育年限的提高;预期受教育年限的提高是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的先决条件,前者将带动后者缓慢提高。

我们注意到,在预期受教育年限这个指标上,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年限值要低于全国平均值,即未来几十年里,多数少数民族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仍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现在相比,只是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因此,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仍然任重道远。按照2005年各级教育入学率计算,我国各民族的预期受教育年限都不到11年,人均受教育年限不到8年。这一方面表明人口平均受教育状况还不是非常乐观,距离16年的受教育总年限还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也表明在教育状况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提升受教育年限的空间比例相对会更大。

现阶段小学入学率未达到100%和初中入学率在70%以下的民族,应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重点,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中、小学入学率。只有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保证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的受教育年限,才能在此基础上谈及高中、大学教育。而对于教育状况相对较好的民族,则要努力提高高中、大学的入学率。此外,每一阶段教育入学率的提高都应以前一阶段入学率的普及为基础,没有足够的基础教育入学率,提高中、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基础教育对后续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提高我国少数民族的受教育程度必须从基础抓起,层层抓紧,稳扎稳打。在实际操作中,还要结合本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采取适宜的措施。

[收稿日期]2008-09-28

标签:;  ;  

我国百万以上人口少数民族教育进步的测度与预测分析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