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论文_郑华,李丹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论文_郑华,李丹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山东 威海 264400)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行超声检查并经穿刺病理活检确诊的乳腺非肿块病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64例患者的超声诊断相关资料。结果:64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患者42例,非恶性病变患者22例;1级43例,可见片状低回声表现;2级16例,可见含散在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区表现;3级5例,可见簇状或散在分布微钙化表现。结论:在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的诊断方面,超声技术的性感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临床医师应当综合多种检查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与鉴别。

【关键词】 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256-02

当前临床上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也给超声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本文选取了我院收治的行超声检查并经穿刺病理活检确诊的乳腺非肿块病变患者,并对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3年9月~2014年7月期间行超声检查并经穿刺病理活检确诊的64例乳腺非肿块病变患者,其中年龄34~72岁,平均(52.9±4.4)岁。其中22例患者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42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方法

64例患者均经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取患者侧卧位或仰卧位,采用超声对乳腺病灶位置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径、大小及边界情况,同时分析病灶内部的钙化及回声情况,同时检查患者的腋下淋巴结情况,当淋巴结纵横比<2、皮质成分增加及体积增大或淋巴门结构消失,即可确诊为淋巴结异常[1]。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同时观察患者的超声表现及分级。依据定量法进行分级:①0级:检查时病灶内未见有血流信号出现;②1级:血流较少,检查时仅可见点状的血流信号;③2级:血流中等,检查时可见1条半径超过病灶长度的血管或数条小的血管;④血流较为丰富,检查时可见至少5条的血管或血管网。在对患者的病灶进行诊断并分级后,结合病理结果及超声表现判定为非恶性或恶性非肿块型病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病理结果

64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患者42例(65.63%),非恶性病变患者22例(35.37%);浸润性导管瘤20例(31.25%),导管内癌18例(28.13%),炎性病变6例(9.38%),腺病6例(9.38%),典型增生4例(6.25%),纤维性腺癌3例(4.69%),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4.69%),纤维腺瘤3例(4.69%),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1.56%)。

2.2 超声诊断分级及表现

64例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中,1级43例(67.19%),超声检查可见片状低回声表现;2级16例(25.00%),超声检查可见含散在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区表现;3级5例(7.81%),超声检查可见簇状或散在分布微钙化表现。恶性组中,18例导管内癌患者中,8例(44.44%)患者含微钙化表现;20例浸润型导管瘤患者中,仅有4例(20.00%)含微钙化表现;非恶性组22例患者中,仅有7例(31.82%)患者超声具有微钙化区或微钙化低回声表现。

3.讨论

在超声诊断图像类型方面,乳腺癌可以被划分为非肿块与肿块两类,其中肿块患者的超声表现较为典型,但是部分乳腺癌病变的界限较为模糊,且不会存在占位效应,一般可能表现为区域性的结构紊乱,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钙化表现,并且呈现出中等回声或低回声表现[2]。如果患者的病变范围较大,则涉及到的象限也较多,如果在进行超声扫查过程中未能正确认识该类现象,则可能造成误诊或漏诊等问题。此外,对于导管内癌患者的超声表现通常为低回声区,而不是肿块[3]。本组研究中,42例恶性病变患者中,不仅仅是18例导管内癌患者存在非肿块表现,20例浸润型导管癌同样存在非肿块表现,虽然恶性病灶较为罕见,但依然存在非肿块表现。除此之外,不仅仅是恶性病变患者,多数非恶性病变患者同样存在非肿块表现,这些因素的影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随着当前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频超声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并且很多非肿块病变患者被超声检查发现出来[4]。多数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都表现为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区,且超声诊断的特异性较低而敏感性较高,病变内部的微钙化表现对于导管内癌的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5]。此外,在对良性或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时,同样也可以依据患者腋下淋巴结是否异常进行辅助诊断,同样可以和其他影像学方法联合诊断,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总而言之,在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的诊断方面,超声技术的性感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临床医师应当综合多种检查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与鉴别。

【参考文献】

[1]刘耀基.三种检查方法对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07:951-952.

[2]王知力,李楠,李晔.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4,09:755-758.

[3]李晓,程流泉,刘梅,李俊来,王知力,李席如,邢宁.MRI、钼靶和超声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05:336-340.

[4]李晔,王知力.非肿块型乳腺病变的超声诊断[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3,27;12

[5]祝艳秋,郭丽苹,林雅杰.35例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超声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35:52-54.

论文作者:郑华,李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  ;  ;  ;  ;  ;  ;  ;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论文_郑华,李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